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52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包括有一阀体、第一吸附罐及第二吸附罐,所述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其两端连通有第一空腔与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中部连通于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有一阀芯,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第一吸附罐内腔,第三空腔连通于第二吸附罐内腔,所述第一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三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二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两个进气阀门,节省成本;生产制作简单,阀体少,管路少,安装起来更加简单,控制更简单,只需控制两个阀门;设备结构紧凑。

A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dry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压吸附领域,特指一种变压吸附式干燥机或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吸附式干燥机或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吸附罐11和第二吸附罐12内填充吸附剂,吸附剂可以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吸收水分(工作状态),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析出水分(再生状态)。两吸附罐交替工作,其进气结构包括有四个阀门构成,分别是第一进气阀22、第二进气阀23、第一排气装置9、第二排气装置10组成,其工作流程如下:第一吸附罐11工作时第二吸附罐12再生流程:第一进气阀22开启,第二进气阀23关闭,第一排气装置9关闭,第二排气装置10开启,压缩气体由进气口8进入,经第一进气阀22进入第一吸附罐11,压缩空气的水分被第一吸附罐11内的吸附剂吸收,干燥的压缩空气大部分经单向阀13由出气口16流出,达到干燥的目的,另外一小部分干燥的压缩空气经调节阀15进入第二吸附罐12,第二吸附罐12压力很小,干燥的压缩空气将第二吸附罐12内的吸附剂含的水分带走,使第二吸附罐12的吸附剂干燥,这一小部分的压缩空气经第二排气装置10由消音器17排出。均压流程:上一段流程一段时间后,进入本均压流程,此时,第一进气阀22开启,第二进气阀23关闭,第一排气装置9关闭,第二排气装置10关闭,压缩气体由进气口8进入,经第一进气阀22进入第一吸附罐11,压缩空气的水分被第一吸附罐11内的吸附剂吸收,干燥的压缩空气大部分经单向阀13由出气口16流出,达到干燥的目的,另外一小部分干燥的压缩空气经调节阀15进入第二吸附罐12,由于第二排气装置10关闭,第二吸附罐12压力逐渐升高,当两罐压力均衡时进入下一流程。第二吸附罐12工作时第一吸附罐11再生流程:第一进气阀22关闭,第二进气阀23开启,第一排气装置9开启,第二排气装置10关闭,压缩气体由进气口8进入,经第二进气阀23进入第二吸附罐12,压缩空气的水分被第二吸附罐12内的吸附剂吸收,干燥的压缩空气大部分经单向阀14由出气口16流出,达到干燥的目的,另外一小部分干燥的压缩空气经调节阀15进入第一吸附罐11,第一吸附罐1A压力很小,干燥的压缩空气将第一吸附罐1A内的吸附剂含的水分带走,使第一吸附罐11的吸附剂干燥,这一小部分的压缩空气经第一排气装置9由消音器17排出。均压流程:上一段流程一段时间后,进入本均压流程,此时,第一进气阀22关闭,第二进气阀23开启,第一排气装置9关闭,第二排气装置10,压缩气体由进气口8进入,经第二进气阀23进入第二吸附罐12,压缩空气的水分被第二吸附罐12内的吸附剂吸收,干燥的压缩空气大部分经单向阀14由出气口16流出,达到干燥的目的,另外一小部分干燥的压缩空气经调节阀15进入第一吸附罐11,由于第一排气装置9关闭,第一吸附罐11压力逐渐升高,当两罐压力均衡时进入第一吸附罐11工作时第二吸附罐12再生流程,如此循环。此进气结构主要由4个阀体组成,安装过程复杂、控制复杂、结构不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式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可以改善阀门过多、生产制作复杂、控制复杂、设备结构不紧凑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包括有一阀体、第一吸附罐及第二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其两端连通有第一空腔与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中部连通于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有一阀芯,该阀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用于通断所述第二空腔两端的气体通路,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第一吸附罐内腔,第三空腔连通于第二吸附罐内腔,所述第一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三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二排气装置。优选地,所述阀芯为工字型。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与是第二排气装置均为电动阀或均为气动阀。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装置及所述第二排气装置均通过一消音器连通于外界。优选地,所述阀体还设有连通于外界的第四空腔,该第四空腔分别连通第一空腔与第三空腔,在其连通处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与所述第二排气装置用于通断气体通路。优选地,所述第四空腔通过消音器连通于外界。优选地,所述第一吸附罐内腔上部与所述第二吸附罐内腔上部之间通过一调节阀连通,所述第一吸附罐内腔上部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于排气口,所述第二吸附罐内腔上部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于排气口。本技术有益效果:a)减少两个进气阀门,节省成本;b)生产制作简单,阀体少,管路少,安装起来更加简单;c)控制更简单,只需控制两个阀门;d)设备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般吸干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进气结构,或制氮制氧机的结构,其包括有一阀体1、第一吸附罐11及第二吸附罐12,所述阀1内部贯穿地依次设有第一空腔2、第二空腔3及第三空腔4,所述第二空腔3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2及第三空腔4连通,所述第二空腔3连通于气体进口8,所述第二空腔3内滑动设有一阀芯7,该阀芯7优选为工字型,气体进口8连通阀芯7中部,该阀芯7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片5及第二阀片6用于通断所述第二空腔3两端的通气口,所述第一空腔2通过管道连通于第一吸附罐11内腔下部,第三空腔4通过管道连通于第二吸附罐12内腔下部,所述第一吸附罐11内腔上部与所述第二吸附罐12内腔上部之间通过一调节阀15连通,所述第一吸附罐11内腔上部通过第一单向阀13连通于排气口16,所述第二吸附罐12内腔上部通过第二单向阀14连通于排气口16,所述第一空腔2与第一吸附罐11之间的管路处并联一第一排气装置9,该第一排气装置9连通于外界,所述第三空腔4与第二吸附罐12之间的管路处并联一第二排气装置10,该第二排气装置10连通于外界,在这里,第一排气装置9与第二排气装置10均为电动阀或均为气动阀,为了降低噪音,第一排气装置9及第二排气装置10均通过一消音器17连通于外界。当所述阀芯7位于左工位时,第二空腔3与第一空腔2之间气路关闭,第二空腔3与第三空腔4连通,气体由进口8经第三空腔4进入第二吸附罐12。当所述阀芯7位于右工位时,第二空腔3与第三空腔4之间的气路关闭,第二空腔3与第一空腔2之间连通,气体由气体进口8经第一空腔2进入第一吸附罐11,不管阀芯7在什么位置,进气口8均连通阀芯7的中部。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第一吸附罐11工作时,第二吸附罐12再生流程:阀体1内的阀芯7向右移动,第二空腔3与第一空腔2连通,第二空腔3与第三空腔4关闭,第一吸附罐11与第一排气装置9关闭,第二吸附罐12与第二排气装置10开启,压缩气体由进气口8进入,经过第一空腔2进入第一吸附罐11,压缩空气的水分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包括有一阀体、第一吸附罐及第二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其两端连通有第一空腔与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中部连通于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有一阀芯,该阀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用于通断所述第二空腔两端的气体通路,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第一吸附罐内腔,第三空腔连通于第二吸附罐内腔,所述第一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三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二排气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包括有一阀体、第一吸附罐及第二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其两端连通有第一空腔与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中部连通于气体进口,所述第二空腔内滑动设有一阀芯,该阀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用于通断所述第二空腔两端的气体通路,所述第一空腔连通于第一吸附罐内腔,第三空腔连通于第二吸附罐内腔,所述第一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三空腔并接有连通于外界的第二排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为工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吸附干燥机制氮制氧机的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与第二排气装置均为电动阀或均为气动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地元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