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752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包括舱体、制氧机和设置在舱体内与制氧机连通的氧气弥散终端,制氧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依次连通有过滤装置、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均连接在控制器上,分子筛上连接有氧气输出接口和排氮口,无油空压机通过分子筛之间连接有消声器;氧气弥散终端包括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口与氧气输出接口连接,三通管的另两端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弥散结构、吸氧结构连接,弥散结构包括过滤网和实现氧气弥散的风扇,供氧装置包括第一加湿装置和设置在第一加湿装置上用于与鼻吸装置连接的接口。其可避免使用者多而鼻罩不够的情况,且噪声小。

An oxygen supply system for plateau micro pressure test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氧舱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
技术介绍
高原环境低压、缺氧,长期处于平原环境的人进入高原后会因为缺氧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轻则呼吸不畅,重则会出现窒息问题。为了缓解人们不适,高原地区很多位置都设置有供氧场所。现有的供氧场所采用的是鼻罩,若一个吸氧场所的吸氧人比较多,则会造成鼻罩使用不够的情况,影响使用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包括舱体、制氧机和设置在舱体内与制氧机连通的氧气弥散终端,所述制氧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依次连通有过滤装置、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所述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均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分子筛上连接有氧气输出接口和排氮口,所述无油空压机通过分子筛之间连接有消声器;所述氧气弥散终端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口与氧气输出接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弥散结构、吸氧结构连接,所述弥散结构包括过滤网和实现氧气弥散的风扇,所述吸氧结构包括第一加湿装置和设置在第一加湿装置上用于与鼻吸装置连接的接口。本方案的试验舱用于提供人们吸氧所用,弥散终端为室内环境增氧,人们进入该环境即可,不需要佩戴鼻罩即可减缓高原缺氧症状。弥散终端不仅可为室内供氧,且通过三通阀进行氧气分流,可为吸氧结构供氧,满足缺氧严重的人使用。制氧机采用无油空压机,节能环保,不含油成分,可避免压缩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提高制氧机的氧气质量;且在无油空压机通过分子筛之间连接有消声器,利用消声器对无油空压机的噪声进行消除,减小使用噪声。作为优选,所述舱体包括设备舱、过渡舱和与过渡舱连通的吸氧舱,所述制氧机置于设备舱中,所述氧气弥散终端置于吸氧舱内。将制氧机和氧气弥散终端分别置于不同的舱体中,可以隔绝噪音,避免高噪声带给高原反应者的不适。人经过渡舱进入吸氧舱,过渡舱的设置避免氧气过渡散失。进一步的,设备舱、过渡舱和与吸氧舱均包括方形框架,框架四周设置有侧板且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板和底板,侧板成波纹状,一侧板上设置有可开合的门结构。本方案的舱体侧板采用波纹结构,由于舱体内设置有供氧,内气压略大于舱外气压,波纹结构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形,在保证舱体耐压强度的同时,可大大减小侧壁的厚度,减小舱体的重量,减小成本。进一步的,侧板包括波峰面、与波峰面平行的波谷面和连接在波峰面与波谷面之间的过渡连接面,所述过渡连接面与波峰面之间的夹角小于80度且大于20度。侧板采用上述瓦楞板的结构,波峰面、波谷面成平直结构,相比于弧形的波纹状,便于与框架的连接。过渡连接面与波峰面之间不宜采用垂直结构,其浪费材料,相同的长度的侧板,两者相垂直时其所需板材长度长;两者之间的夹角也不宜过小,过小时与现有的平面结构无异,耐压强度不高。作为优选,所述消声器包括消声器本体和置于消声器本体内与消声器本体之间构成隔腔的内管,所述内管中设置有多个与内管同轴设置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的一端固定在内管上且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隔腔中设置与消声棉。本方案的消声器的内胆中通过设置多个分隔件将内胆腔分隔成多个腔体,无油空压机输出的空气进入消声器的内筒中后,在分隔成的不同腔体内分解消声,提高消声的效果。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多个高原中度患者使用,所述接口有多个,接口通过连接软管与鼻吸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软管上设置有开关部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试验舱用于提供人们吸氧所用,制氧机为室外机,弥散终端为室内环境增氧,人们进入该环境即可,不需要佩戴鼻罩即可减缓高原缺氧症状,避免使用者多而鼻罩不够的情况。2、本方案的制氧机采用无油空压机,节能环保,不含油成分,可避免压缩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提高制氧机的氧气质量;且在无油空压机通过分子筛之间连接有消声器,利用消声器对无油空压机的噪声进行消除,减小使用噪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制氧机的原理图。图3为氧气弥散终端原理图。图4为侧板的剖视图。图5为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舱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的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包括舱体1、制氧机2和设置在舱体内与制氧机连通的氧气弥散终端,制氧机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依次连通有过滤装置22、无油空压机23和分子筛25,所述无油空压机23和分子筛25均连接在控制器26上,所述分子筛25上连接有氧气输出接口251和排氮口252,所述无油空压机通过分子筛之间连接有消声器24;氧气弥散终端包括三通管31,三通管31的一端口与氧气输出接口251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331、第二阀门332与弥散结构、吸氧结构连接,所述弥散结构包括过滤网和实现氧气弥散的风扇,所述吸氧结构包括第一加湿装置和设置在第一加湿装置上用于与鼻吸装置连接的接口。实施例2基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本实施例公开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舱体包括设备舱51、过渡舱52和与过渡舱52连通的吸氧舱53,所述制氧机置于设备舱中,所述氧气弥散终端置于吸氧舱内。设备舱51、过渡舱52和与吸氧舱53均包括方形框架11,所述框架11四周设置有侧板且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顶板和底板,所述侧板成波纹状,一侧板上设置有可开合的门结构12。如图4所示,侧板包括波峰面112、与波峰面112平行的波谷面111和连接在波峰面与波谷面之间的过渡连接面113,所述过渡连接面与波峰面之间的夹角小于80度且大于20度。制氧机设置在设备舱51,实现噪音隔离。消声器可采用现有结构实现,也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包括消声器本体41和置于消声器本体41内与消声器本体之间构成隔腔的内管42,所述内管42中设置有多个与内管同轴设置的分隔件43,所述分隔件43的一端固定在内管上且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隔腔中设置消声棉44。消声器两端通过法兰与无油空压机3通过分子筛5连接。分隔件上设置有消声层,消声层可采用现有的消声材料。消声器的内胆中通过设置多个分隔件将内胆腔分隔成多个腔体,无油空压机输出的空气进入消声器的内筒中后,在分隔成的不同腔体内分解消声,提高消声的效果。氧气弥散终端置于舱体内,可置于舱体内部顶上,氧气经风扇煽动后实现舱内弥散。为了实现多人高浓度氧气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制氧机和设置在舱体内与制氧机连通的氧气弥散终端,/n所述制氧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依次连通有过滤装置、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所述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均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分子筛上连接有氧气输出接口和排氮口,所述无油空压机通过分子筛之间连接有消声器;/n所述氧气弥散终端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口与氧气输出接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弥散结构、吸氧结构连接,所述弥散结构包括过滤网和实现氧气弥散的风扇,所述吸氧结构包括第一加湿装置和设置在第一加湿装置上用于与鼻吸装置连接的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制氧机和设置在舱体内与制氧机连通的氧气弥散终端,
所述制氧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依次连通有过滤装置、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所述无油空压机和分子筛均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分子筛上连接有氧气输出接口和排氮口,所述无油空压机通过分子筛之间连接有消声器;
所述氧气弥散终端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口与氧气输出接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弥散结构、吸氧结构连接,所述弥散结构包括过滤网和实现氧气弥散的风扇,所述吸氧结构包括第一加湿装置和设置在第一加湿装置上用于与鼻吸装置连接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设备舱、过渡舱和与过渡舱连通的吸氧舱,所述制氧机置于设备舱中,所述氧气弥散终端置于吸氧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原微压试验舱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过渡舱和与吸氧舱均包括方形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其中
申请(专利权)人:阿里欧威制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