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调压阀、低压氧仓、高压氧仓、单向阀系统上盖、单向阀系统膜片、吸附塔下盖和平衡阀,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覆盖于所述吸附塔下盖的吸附塔下盖出气口上,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同时覆盖在两个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制氧机吸附塔下盖的单向阀结构,使得吸附塔下盖气道及储氧罐系统集成仅需在单一方向装配整体气路,简化了装配顺序、零件数量和装配程序,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装配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制氧机的吸附塔下盖及储氧罐系统的集成制作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氧机部件,具体说是一种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变压吸附(PSA)技术飞速发展,变压吸附制氧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变压吸附(PSA)空气分离制氧技术,它是基于医用沸石分子筛在压力作用下对空气中氧、氮吸附能力的差异来实现氧、氮的分离。当压缩空气进入装有医用沸石分子筛的筛筒时,氮气吸附能力较强被吸附,而氧气不被吸附,这样可以在筛筒出口端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目前变压吸附(PSA)系统中,气动阀、双塔上盖,排氮系统通过气道管线连接,结构比较分散、装配较困难,管线容易发生位移而影响密封效果,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现有技术中的制氧机吸附塔下盖系统单向阀工作不够稳定,零件较多,集成度较低且组装不易,需要多次调节,且密封性难以保证,造成产品有时不能够正常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集成度高、组装容易工作稳定的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所述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调压阀、低压氧仓、高压氧仓、单向阀系统上盖、单向阀系统膜片、吸附塔下盖,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设有一对,分别覆盖于所述吸附塔下盖的一对吸附塔下盖出气口上,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同时覆盖在两个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上方。·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设有作为氧气气路的氧仓进气孔。所述低压氧仓和所述高压氧仓的侧面分别各设有低压氧仓出口和高压氧仓出口。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与单向阀系统上盖之间设有单向阀系统弹黃。单向阀系统上盖下侧设有防止单向阀系统膜片反向漏气的凸起。所述吸附塔下盖内设有无缝内嵌的平衡阀,所述平衡阀的两端口分别与所述吸附塔下盖出气口相通。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与高压氧仓之间设有一圈型用于增强气路密封的单向阀系统上盖密封圈。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与吸附塔下盖出气口之间垫有单向阀系统密封圈,用于增强气路密封的作用。本技术改进了制氧机吸附塔下盖的单向阀结构,使得吸附塔下盖气道及储氧罐系统集成仅需在单一方向装配整体气路,简化了装配顺序和装配程序,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装配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平衡阀采用与吸附塔下盖的一次成型浇注工艺嵌入吸附塔下盖内部,提高了氧气通路的气密性和可靠性;一对单向阀使用一个单向阀系统上盖收拢,起到完整阀体的作用,保证了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零件数量和装配程序,一次同时锁定了储氧罐和两个单向阀。整体结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装配严密、简捷,有利于制氧机的微型化和工作稳定性,使得制氧机的吸附塔下盖及储氧罐系统的结构更为紧凑,提高了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制氧机的吸附塔下盖及储氧罐系统的集成制作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安装示意图。图中:1 一调压阀,2—低压氧仓,3 —闻压氧仓,4一单向阀系统上盖,5—低压氧仓出口,6—高压氧仓出口,7—单向阀系统弹簧,8—单向阀系统膜片,9一吸附塔下盖,10—吸附塔下盖出气口,11 一筛筒氧气入口,12—氧仓进气孔,13一单向阀系统上盖密封圈,14一平衡阀,15—单向阀系统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中所示,所述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调压阀1、低压氧仓2、高压氧仓3、单向阀系统上盖4、单向阀系统膜片8、吸附塔下盖9,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设有一对,分别覆盖于所述吸附塔下盖9的一对吸附塔下盖出气口 10上,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同时覆盖在两个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上方。单向阀系统上盖4下侧设有防止单向阀系统膜片8反向漏气的凸起。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与单向阀系统上盖4之间设有单向阀系统弹簧7。或者不设单向阀系统弹簧7。单向阀系统上盖4下侧的凸起或单向阀系统弹簧7起到阻止氧气通路反响漏气,保证氧气向储气氧仓当方向输送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将制氧机吸附塔下盖气道及储氧罐系统集成在一起,并仅需一次简单装配即 可完成,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设有作为氧气气路的氧仓进气孔12。作为氧气从吸附塔下盖出气口 10到高压氧仓3的通道。所述低压氧仓2和所述高压氧仓3的侧面分别各设有低压氧仓出口 5和高压氧仓出口 6。高压氧仓出口 6可作为气压检测和雾化的出口,低压氧仓出口 5可以直接提供到吸氧面罩。所述吸附塔下盖9内设有无缝内嵌的平衡阀14,所述平衡阀14的两端口分别与所述吸附塔下盖出气口 10相通。平衡阀采用与吸附塔下盖的一次成型浇注工艺嵌入吸附塔下盖内部,提高了氧气通路的气密性和可靠性。一对单向阀使用一个单向阀系统上盖收拢,起到完整阀体的作用,保证了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零件数量和装配程序,一次同时锁定了储氧罐和两个单向阀。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与高压氧仓3之间设有一圈型用于增强气路密封的单向阀系统上盖密封圈13。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与吸附塔下盖出气口 10之间垫有单向阀系统密封圈15,用于增强气路密封的作用。本技术使得吸附塔下盖气道及储氧罐系统集成仅需在单一方向装配整体气路,简化了装配顺序和装配程序,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装配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整体结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装配严密、简捷,有利于制氧机的微型化和工作稳定性,使得制氧机的吸附塔下盖及储氧罐系统的结构更为紧凑,提高了系统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制氧机的吸附塔 下盖及储氧罐系统的集成制作上。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调压阀(I)、低压氧仓(2)、高压氧仓(3)、单向阀系统上盖(4)、单向阀系统膜片(8)、吸附塔下盖(9),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设有一对,分别覆盖于所述吸附塔下盖(9)的一对吸附塔下盖出气口(10)上,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同时覆盖在两个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设有作为氧气气路的氧仓进气孔(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低压氧仓(2)和所述高压氧仓(3)的侧面分别各设有低压氧仓出口(5)和高压氧仓出口(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与单向阀系统上盖(4)之间设有单向阀系统弹簧(7)。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单向阀系统上盖(4)下侧设有防止单向阀系统膜片(8)反向漏气的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附塔下盖(9)内设有无缝内嵌的平衡阀(14),所述平衡阀(14)的两端口分别与所述吸附塔下盖出气口(10)相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与高压氧仓(3)之间设有一圈型用于增强气路密封的单向阀系统上盖密封圈(1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 )与吸附塔下盖出气口( IO )之间垫有单向阀系统密封圈(15 ),用于增强气路密封的作用。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制氧机吸附塔下盖储氧罐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调压阀(1)、低压氧仓(2)、高压氧仓(3)、单向阀系统上盖(4)、单向阀系统膜片(8)、吸附塔下盖(9),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设有一对,分别覆盖于所述吸附塔下盖(9)的一对吸附塔下盖出气口(10)上,所述单向阀系统上盖(4)同时覆盖在两个所述单向阀系统膜片(8)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玲,余德峰,李芳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奥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