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料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443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料斗机构,包括收尘机和加料斗,所述加料斗包括导流板和外壳,所述外壳为环状结构,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环上,所述导流板之间相互组成倒料口,所述导流板为斜向设置,且其斜面朝上,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收尘孔,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收尘腔,所述收尘孔与所述收尘腔连通,所述收尘腔通过管路与所述收尘机连通。直接利用倒料斗进行收尘,粉尘从上往下吸入收尘腔中,再吸入收尘机中,无需设置收尘罩,且可与熟料近距离接触,缩短了收尘机构与粉尘的距离,提高了收尘效果。

A kind of hopper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料斗机构
本技术涉及熟料倒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倒料斗机构。
技术介绍
在卡车往熟料倒料口倾倒熟料时会有严重的扬尘,倒料室内浓尘弥漫,室外也有不少粉尘飘出,污染了环境,同时也对从事倒料作业的司机及周边工作人员带来了粉尘危害。目前,对粉尘的处理,一般在倒料斗的上方设置一个大型的收尘罩,收尘罩连通收尘机,收尘机启动后会产生吸力,将收尘罩附近的粉尘吸入。现有的收尘机构,主要依赖收尘罩进行吸尘,粉尘从下往上吸入收尘机中,为了不妨碍正常倒料作业,收尘罩需与倒料斗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由于收尘机的功率有限,扬尘过大,收尘罩距离过远,且收尘罩空间太开阔等的综合原因,导致收尘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倒料斗机构,倒料斗自带收尘功能,无需依赖收尘罩。一种倒料斗机构,包括收尘机和加料斗,所述加料斗包括导流板和外壳,所述外壳为环状结构,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环上,所述导流板之间相互组成倒料口,所述导流板为斜向设置,且其斜面朝上,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收尘孔,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收尘腔,所述收尘孔与所述收尘腔连通,所述收尘腔通过管路与所述收尘机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利用倒料斗进行收尘,粉尘从上往下吸入收尘腔中,再吸入收尘机中,无需设置收尘罩,且可与熟料近距离接触,缩短了收尘机构与粉尘的距离,提高了收尘效果。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倒料斗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上位于所述收尘孔的上部设有防护条,所述防护条凸出设置在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之间设有加强杆。进一步地,所述收尘腔的底部为斜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收尘腔的底部的斜向方向为远离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收尘腔的底部设有除杂盖,所述除杂盖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门栓与所述外壳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分布于所述外壳的两侧,所述管路的外表面包绕设有防护罩。进一步地,所述管路与所述外壳的连接处为朝向所述外壳的渐阔结构。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倒料斗机构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加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尘机,2-加料斗,21-导流板,211-收尘孔,212-防护条,22-外壳,221-除杂盖,23-收尘腔,24-倒料口,25-加强杆,3-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倒料斗机构,包括收尘机1和加料斗2。具体的,所述加料斗2包括导流板21和外壳22,所述外壳22为环状结构,所述导流板21设置在所述外壳22的内环上,所述导流板21之间相互组成倒料口24,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2为方形环;所述导流板21为斜向设置,且其斜面朝上,所述导流板21上设有若干收尘孔211,所述导流板21和所述外壳22之间形成收尘腔221,所述收尘孔211与所述收尘腔23连通,所述收尘腔23通过管路3与所述收尘机1连通。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直接利用倒料斗2进行收尘,粉尘从上往下吸入收尘腔中,再吸入收尘机1中,无需设置收尘罩,且可与熟料近距离接触,缩短了收尘机构与粉尘的距离,提高了收尘效果。另外,收尘腔23无需保持完全密封,只要在收尘机1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负压即可,即使部分粉尘落入收尘腔23中无法吸入收尘机1中,也能大大降低外界粉尘的密度,实现对外界粉尘的吸收。优选的,所述导流板21上位于所述收尘孔211的上部设有防护条212,所述防护条212凸出设置在所述导流板21的上表面。防护条212能降低块状的熟料对收尘孔211的撞击,延长使用寿命,频繁撞击收尘孔211易导致收尘孔211发生变形,导致更多的块状熟料进入收尘腔23内。另外,所述导流板21之间设有加强杆25,导流板21为4块,两个相向的导流板21之间设置加强杆25,加强杆25可贴近一侧的导流板21设置,降低被熟料撞击的几率。优选的,所述收尘腔23的底部为斜面结构,所述收尘腔23的底部的斜向方向为远离所述导流板21的一侧,则沉积在收尘腔23内的粉尘和碎小的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多集中在远离导流板21的一侧。另外,所述收尘腔23的底部设有除杂盖221,所述除杂盖221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外壳2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门栓与所述外壳22固定(未图示),除杂盖221可理解为普通的带有门栓的门,可通过调节门栓以打开或关闭除杂盖221。可通过打开除杂盖221来清理除尘腔23内沉积的粉尘和熟料碎屑。另外,所述管路3分布于所述外壳22的两侧,所述管路3的外表面包绕设有防护罩(未图示),降低在倾倒熟料过程中熟料对管路3的撞击力。另外,所述管路3与所述外壳22的连接处为朝向所述外壳22的渐阔结构,可增加管路3能吸附的面积,类似传统的收尘罩。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料斗机构,包括收尘机和加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斗包括导流板和外壳,所述外壳为环状结构,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环上,所述导流板之间相互组成倒料口,所述导流板为斜向设置,且其斜面朝上,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收尘孔,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收尘腔,所述收尘孔与所述收尘腔连通,所述收尘腔通过管路与所述收尘机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料斗机构,包括收尘机和加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斗包括导流板和外壳,所述外壳为环状结构,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环上,所述导流板之间相互组成倒料口,所述导流板为斜向设置,且其斜面朝上,所述导流板上设有若干收尘孔,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收尘腔,所述收尘孔与所述收尘腔连通,所述收尘腔通过管路与所述收尘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料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上位于所述收尘孔的上部设有防护条,所述防护条凸出设置在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料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之间设有加强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峯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亚东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