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舜民专利>正文

多功能高脚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3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餐盘前后调整功能、座椅高低调整功能及座椅倾斜度调整功能的可完全收合的多功能高脚椅。此多功能高脚椅包括:前脚及后脚,它们是枢接于收合机构上而可借以执行展开及收合的动作;高度调整座,它装设于前脚上且具有高度调整块以执行座椅高低调整的动作;座椅靠背,它具有座椅倾斜调整装置以调整座椅的倾斜度;扶手,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而平贴于座椅靠背上;座板架,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上,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而平贴于座椅靠背上;脚踏板,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板架上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多功能高脚椅,更具体说,是有关一种可完全收合以利携带或储藏的多功能高脚椅。(2)
技术介绍
高脚椅是一种供幼童乘坐的装置,由于其安全与便利的特性而广受一般大众欢迎。为了增加高脚椅的实用性,许多业者均将其设计为可收合的形态,目前有关可收合的高脚椅的结构可见于,例如,美国专利第5,507,550号、美国专利第5,707,104号、美国专利第6,129,414号、美国专利第6,161,898号,等等。然而,这些高脚椅在收合后,仍占据极大空间(例如凸出的餐盘、座椅或脚踏板)而无法达成完全收合的目的。此外,现有的高脚椅大多只具备有限的功能,例如,高低可调整、座椅倾斜度可调整、餐盘可调整,等等,而仍未见将各项功能整合的多功能高脚椅。(3)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缺点,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多项调整功能的多功能高脚椅,以利使用者可获得最便利使用的高脚椅。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完全收合的多功能高脚椅,以解决现有的高脚椅的移动费力及储藏不便的问题。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多功能高脚椅,其特点是,包括前脚及后脚,它们枢接于收合机构上而可借以执行展开及收合的动作;高度调整座,它装设于前脚上以执行座椅高低调整的动作;座椅靠背,设有座椅倾斜调整装置以调整座椅的倾斜度;扶手,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且装设有一可调整前后位置的餐盘,其中当欲收合时,该餐盘取出而该扶手向上翻折以平贴于座椅靠背上;座板架,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而平贴于座椅靠背上;以及脚踏板,它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板架上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的多功能高脚椅,其特点是,包括前脚及后脚,它们枢接于收合机构上而可借以执行展开及收合的动作;高度调整座,它装设于前脚上以执行座椅高低调整的动作;座椅靠背,设有座椅倾斜调整装置以调整座椅的倾斜度;扶手,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且装设有一可调整前后位置的餐盘,其中,当欲收合时,该扶手连同该餐盘一起向上翻折而平贴于座椅靠背上;座板架,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而平贴于座椅靠背上;以及脚踏板,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板架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4)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功能高脚椅的展开状态图;图2是本技术的多功能高脚椅的完全收合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高度调整座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座椅倾斜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5A及5B是本技术的餐盘调整装置的背视图和侧视图;及图6是一示意图,其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高脚椅的半收合状态。(5)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见图1,图中显示本技术的多功能高脚椅1的展开状态。此多功能高脚椅1主要包括前脚11、后脚12、高度调整座21、扶手31、座椅靠背41、座板架42、脚踏板44、胯档块46、餐盘51及饰盖71。多功能高脚椅1的收合状态是显示于图2中。前脚11及后脚12,参见图3,是借由设于饰盖71内的收合机构(未显示于图形中)而固定为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或收合状态(如图2所示)。前脚11上进一步设有数个凹槽112。图3显示高度调整座21进一步包括一高度调整块212,它通过一枢轴214而固定。当欲调整座椅的高度时,便以图示的箭号方向按压高度调整块212,此时设于高度调整块212上的一卡块216便脱离凹槽112而可自由地上下滑动于前脚11之上。当决定好座椅的适当高度时,便将高度调整块212松开,此时通过设于高度调整块212内的弹簧的恢复力作用而将卡块216置入适当的凹槽112中以固定高度调整座21。图4描述座椅倾斜调整装置61的组件及其操作。座椅倾斜调整装置61包括一拉杆612、一调整片614、一压缩弹簧615、一圆盘616及设于圆盘616上的数个凹口618。当欲调整座椅倾斜度时,便以图中箭号方向拉动其外露于座椅靠背41的拉杆612。此时拉杆612便带动调整片614的一端,借此使调整片614以图中的A点为轴心转动而脱离凹口618(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的状态)。接着以图中的B点为轴心转动座椅靠背41至适当的倾斜角度。此时再松开拉杆612,其调整片614受到压缩弹簧615的反作用力便再度以A点为轴心反向地转动直至卡入凹口618之一,而将座椅固定至适当的倾斜角度。参考图5A及5B,其是个别地显示餐盘51的背面及侧面的透视图,其中餐盘51的前后调整装置包括一设于餐盘51背面表面上的沟槽510;一把柄512,它连接于一连杆514上;调整块518,其具有凸指部519;及设置于扶手31上的凹陷部312。当欲调整餐盘51的前后位置时,便以图5A及5B中的箭号y方向按压把柄512而带动连杆514。连杆514的末端具有凸出的形状,以利作用于调整块518的凸块516。凸块516受连杆514末端凸出形状的压迫而使得调整块518个别以图5A中的箭号x及x’方向移动,以致于凸指部519得以脱离其设于扶手31上的凹陷部312(如图5A中的虚线所示)。此时调整块518内部的一恢复弹簧515被压缩。由于凸指部519已脱离凹陷部312,故餐盘51得以沿着扶手31而执行前后调整的动作。当决定理想的餐盘51位置后,便松开把柄512。此时,调整块518因不再受连杆514末端的凸出形状压迫而通过其内部的恢复弹簧515的恢复力弹回原来位置,以利凸指部519再度卡入凹陷部312而固定餐盘的位置。本技术的多功能高脚椅1的另一特点在于其扶手31、座板架42及脚踏板44均可被简易地向上翻折而达成完全收合的目的。再次参见图1以说明多功能高脚椅1的收合操作。首先,通过餐盘51的前后调整装置而将餐盘51整个取出。此时,由于扶手31、座板架42及脚踏板44是分别通过枢轴32、枢轴47及枢轴48而固定,故可被轻易地向上翻折,如图6中的收合状态所显示。接着通过高度调整座21以将座椅降低至便于收合的适当位置。然后再通过收合机构以将前脚11及后脚12合并而达到如图2所示的完全收合状态。本技术的多功能高脚椅1的另一实施例是将餐盘51的面积缩小以致于当收合时,可将装附有餐盘51的扶手31一同向上翻折以平贴于座椅靠背41上,而无需取出餐盘。当然,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高脚椅(1),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11)及后脚(12),它们枢接于收合机构上而可借以执行展开及收合的动作;高度调整座(21),它装设于前脚(11)上以执行座椅高低调整的动作;座椅靠背(41),设有座椅倾斜调整装置(61)以调整座椅的倾斜度;扶手(31),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41)且装设有一可调整前后位置的餐盘(51),其中当欲收合时,该餐盘(51)取出而该扶手(31)向上翻折以平贴于座椅靠背(41)上;座板架(42),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41),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而平贴于座椅靠背(41)上;以及脚踏板(44),它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板架(42)上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2.权利要求1的多功能高脚椅(1),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高脚椅(1),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脚(11)及后脚(12),它们枢接于收合机构上而可借以执行展开及收合的动作; 高度调整座(21),它装设于前脚(11)上以执行座椅高低调整的动作; 座椅靠背(41),设有座椅倾斜调整装置(61)以调整座椅的倾斜度; 扶手(31),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41)且装设有一可调整前后位置的餐盘(51),其中当欲收合时,该餐盘(51)取出而该扶手(31)向上翻折以平贴于座椅靠背(41)上; 座板架(42),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椅靠背(41),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而平贴于座椅靠背(41)上;以及 脚踏板(44),它可枢转地固定于座板架(42)上且可于收合时向上翻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李美龄
申请(专利权)人:陈舜民李美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