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28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包括控制系统、传输系统、导轨机构、抓手机构和托包机构。采用双排导轨结构,上排为主动滑轨,下排为被动滑轨,实现了抓手装置的平稳运行和准确定位;将菌包抓手设置导向轴及指夹内置指夹胶垫,避免了抓手与菌包之间的硬接触,避免了产生微孔,从而避免了感染杂菌;托包装置的菌包托板在阻力增大时可以移动,防止大阻力硬摩擦带来微孔。

An intelligent automatic bacteria packing baske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在食用菌接种生产线中,需要将插入接种棒之后的菌包进行装筐然后运送,传统的菌包抓取装置采用直接机械式硬接触,没有缓冲,容易导致菌包受损,出现微孔,而微孔在生产中会出现感染杂菌,从而造成污染;同时菌包抓取不准、定位不准,造成菌包破损,从而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菌包装筐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支架11上部上下平行安装两条直线导轨5,上侧直线导轨5后侧安装直线齿轮4,支架11上方设有水平基板8,水平基板8上安装电机1,电机1连接控制系统24;电机1的电机轴56贯穿水平基板8下部安装电机齿轮3,电机齿轮3与直线齿轮4啮合安装;水平基板8前侧垂直设有垂直基板9,垂直基板9后侧固定与两个直线导轨5相配合的导轨滑块6,垂直基板9前侧安装升降气缸10,升降气缸10的活塞杆连接气缸基板13;气缸基板13两侧向下垂直安装气缸座板49,两侧气缸座板49内侧对称安装两个抓手气缸14,抓手气缸14的气缸塞杆27分别连接抓手指夹50;升降气缸10和抓手气缸14连接控制系统24。所述两侧气缸座板49之间位于抓手气缸14两侧与气缸塞杆27平行安装两个气缸导轴25,气缸导轴25通过导轴滑套26连接两个抓手指夹50,抓手指夹50内侧等间距设有指夹胶垫52,指夹胶垫52侧面为弧形面51,相邻两个指夹胶垫52的弧形面51与菌包16弧度相吻合,指夹胶垫52的弧形面51上设有压花或码楞53。所述气缸基板13前侧中部通过螺丝44固定连接压刷支架46上端,压刷支架46上端设有用于螺栓44安装的限位矫正槽45,压刷支架46下端通过压刷夹47安装压刷29,压刷29上端安装于压刷夹47下端形成的压刷槽48内。所述架体11内底部与插棒机输出机构62输出待装区处设有托包装置30,托包装置30的菌包支架58为U型槽结构,菌包支架58内纵向安装托板支架75,托板支架75上纵向设有支架导槽59,支架导槽59内设有导柱60,导柱60上端固定连接位于托板支架75上部的菌包托板74,位于菌包支架58下侧的导柱60下端设有导柱座61。所述抓手气缸14上设有分感应器54和合感应器55,进筐机构35的传输架体40上位于菌包装筐装置的下方依次设有终端感应器64、第一排感应器65、第二排感应器66、第三排感应器67、第四排感应器65、始端感应器69、到包感应器70,升降气缸10上设有升感应器72和降感应器71,分感应器54、合感应器55、终端感应器64、第一排感应器65、第二排感应器66、第三排感应器67、第四排感应器65、始端感应器69、到包感应器70、升感应器72和降感应器71连接控制系统24。下侧的直线导轨5固定安装于导轨垫管7上,导轨垫管7安装于架体11上。所述升降气缸10的活塞杆上安装气缸轴座12,气缸轴座12下部连接气缸基板13。本技术的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采用双排导轨结构,上排为主动滑轨,下排为被动滑轨,实现了抓手装置的平稳运行和准确定位;将菌包抓手设置导向轴及指夹内置指夹胶垫,避免了抓手与菌包之间的硬接触,避免了产生微孔,从而避免了感染杂菌;托包装置的菌包托板在阻力增大时可以移动,防止大阻力硬摩擦带来微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侧视结构图。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侧视结构图。图4是图3中B部分放大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俯视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感应系统结构图。图7是拨筐装置俯视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菌包抓手主视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菌包抓手的抓手指夹俯视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菌包抓手的抓手指夹主视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菌包抓手俯视结构图。图12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压刷部分主视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压刷部分侧视结构图。图14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压刷支架俯视结构图。图15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导轨装置侧视结构图。图16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导轨装置主视结构图。图17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导轨装置俯视结构图。图18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托包装置立体结构图。图19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托包装置主视结构图。图20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托包装置与插棒机出棒机构配套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托包装置与插棒机出棒机构实现菌包移动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的托包装置与插棒机出棒机构实现菌包移动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归为状态示意图。图24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进入菌包托板待装区状态示意图。图25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移入菌包上方下行状态示意图。图26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的抓手指夹向菌包合拢状态示意图。图27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向上提起状态示意图。图28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平行移动至菌筐上方状态示意图。图29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垂直向下移动至菌筐内状态示意图。图30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的抓手指夹向外侧张开脱离菌包状态示意图。图31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向上移动状态示意图。图32是本技术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菌包抓手平行移动归位状态示意图。图中:1、电机,2、拖链线槽,3、电机齿轮,4、直线齿轮,5、直线导轨,6、导轨滑块,7、导轨垫管,8、水平基板,9、垂直基板,10、升降气缸,11、架体,12、气缸轴座,13、气缸基板,14、抓手气缸,15、菌包抓手,16、菌包,17、菌筐,18、传输辊道,19、底架,20、拨筐机构,21、感应机构,22、拖链,23、辊道传输机构,24、控制系统,25、气缸导轴,26、导轴滑套,27、气缸塞杆,28、抓手基板,29、压刷,30、托包装置,31、挡筐板,32、导向杆架,33、支架限位槽,34、支架螺丝,35、进筐机构,36、导向杆,37、滑套,38、挡板,39、导轴,40、传输架体,41、气缸塞杆,42、拨筐感应器,43、拨筐气缸,44、螺丝,45、限位矫正槽,46、压刷支架,47、压刷夹,48、压刷槽,49、气缸座板,50、抓手指夹,51、弧形面,52、指夹胶垫,53、压花或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其特征在于:架体(11)上部上下平行安装两条直线导轨(5),上侧直线导轨(5)后侧安装直线齿轮(4),架体(11)上方设有水平基板(8),水平基板(8)上安装电机(1),电机(1)连接控制系统(24);电机(1)的电机轴(56)贯穿水平基板(8)下部安装电机齿轮(3),电机齿轮(3)与直线齿轮(4)啮合安装;水平基板(8)前侧垂直设有垂直基板(9),垂直基板(9)后侧固定与两个直线导轨(5)相配合的导轨滑块(6),垂直基板(9)前侧安装升降气缸(10),升降气缸(10)的活塞杆连接气缸基板(13);气缸基板(13)两侧向下垂直安装气缸座板(49),两侧气缸座板(49)内侧对称安装两个抓手气缸(14),抓手气缸(14)的气缸塞杆(27)分别连接抓手指夹(50);升降气缸(10)和抓手气缸(14)连接控制系统(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其特征在于:架体(11)上部上下平行安装两条直线导轨(5),上侧直线导轨(5)后侧安装直线齿轮(4),架体(11)上方设有水平基板(8),水平基板(8)上安装电机(1),电机(1)连接控制系统(24);电机(1)的电机轴(56)贯穿水平基板(8)下部安装电机齿轮(3),电机齿轮(3)与直线齿轮(4)啮合安装;水平基板(8)前侧垂直设有垂直基板(9),垂直基板(9)后侧固定与两个直线导轨(5)相配合的导轨滑块(6),垂直基板(9)前侧安装升降气缸(10),升降气缸(10)的活塞杆连接气缸基板(13);气缸基板(13)两侧向下垂直安装气缸座板(49),两侧气缸座板(49)内侧对称安装两个抓手气缸(14),抓手气缸(14)的气缸塞杆(27)分别连接抓手指夹(50);升降气缸(10)和抓手气缸(14)连接控制系统(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气缸座板(49)之间位于抓手气缸(14)两侧与气缸塞杆(27)平行安装两个气缸导轴(25),气缸导轴(25)通过导轴滑套(26)连接两个抓手指夹(50),抓手指夹(50)内侧等间距设有指夹胶垫(52),指夹胶垫(52)侧面为弧形面(51),相邻两个指夹胶垫(52)的弧形面(51)与菌包(16)弧度相吻合,指夹胶垫(52)的弧形面(51)上设有压花或码楞(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菌包装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基板(13)前侧中部通过螺丝(44)固定连接压刷支架(46)上端,压刷支架(46)上端设有用于螺丝(44)安装的限位矫正槽(45),压刷支架(46)下端通过压刷夹(47)安装压刷(29),压刷(29)上端安装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连富陈纤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富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