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器,包括输入轴和转向器壳体,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一角度相互固定,输入轴插入第一壳体中,其中,转向器还包括安装底座;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套接安装底座的安装部,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安装底座上设有与第一限位件卡持的第二限位件,以阻止第二壳体与安装底座在周向上相对转动。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现有的转向器结构,以满足转向器上输入轴不同布置角度的需求。
A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器
本技术涉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
技术介绍
转向器把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并按一定传动比放大扭矩的机构。转向器的功用是增扭、降速和改变运动方向。传统的转向器一般安装固定在前副车架上,其输出端固定在车轮端的转向节上,其输入端花键连接在转向管柱的中间轴末端上,驾驶员改变方向盘角度将转向意图传递给转向管柱,转向管柱将旋转力矩传递给转向器,转向器将旋转力矩改变为伸缩力矩并传递给车轮,最终实现车辆的转向。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转向器中,输入轴1与固定于转向器壳体5外部的安装底座2呈一定角度,由于该角度的具体值受到人机工程学要求和转向管柱力矩波动要求的影响,因此当车辆的用途发生变化时,需根据不同的角度要求,对转向器进行重新设计、开模与生产制造,不仅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还增加了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改变现有的转向器结构来实现转向器角度固定功能,以满足不同车辆种类、不同人机工程学对转向器上输入轴不同布置角度的需求,从而减少转向器的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器,包括输入轴和转向器壳体,所述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一角度相互固定,所述输入轴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转向器还包括安装底座;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安装底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的第二限位件,以阻止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底座在周向上相对转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半径相同的圆弧,且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的圆心角之和为360度。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两个,每一所述第一限位件在其所在的圆上均匀分布且弧长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卡持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其中,还包括键销,所述键销上设有卡销,所述卡销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以阻止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底座在周向上相对转动。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卡销为半径相同的圆弧,且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卡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为360度。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一个,所述卡销为两个。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两侧;所述卡销为四个。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三个装配空间;所述卡销为两个,两个所述卡销卡持在其中两个所述装配空间中。其中,所述安装底座为两个,所述安装部为两个,所述键销为两个,每一所述安装部均上设有凸缘,当所述安装底座套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凸缘用以限制所述安装底座向另一个所述安装部的方向移动。其中,还包括两个堵盖,用于限制所述键销向远离所述凸缘的方向移动,每一所述堵盖上设有固定部,每一所述安装底座远离所述凸缘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部的安装位。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转向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向器将原有的转向器的安装底座与转向器分离,并增加了用于调整装配角度的键销及用于锁紧的螺纹堵盖,实现了转向器角度调整功能,以满足不同车辆种类、不同人机工程学对于转向器输入轴不同布置角度的需求,从而减少转向器的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装配成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转向器装配成型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转向器中键销、安装底座及堵盖装配成型前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一种键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键销与安装底座装配后的剖面图;图7为图4中另一种键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键销与安装底座装配后的剖面图;图9为图4中又一种键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键销与安装底座装配后的剖面图;图中:1-输入轴,2-安装底座,21-第二限位件,22-安装位,3-键销,31-卡销,4-堵盖,41-固定部,5-转向器壳体,51-第一壳体,52-第二壳体,521-安装部,5211-第一限位件,5212-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转向器,包括输入轴1和转向器壳体5,该转向器壳体5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2呈一角度相互固定,且该输入轴1插入第一壳体51中;该转向器还包括安装底座2;其中,第二壳体52上设有用于套接安装底座2的安装部521,安装部521上设有第一限位件5211;安装底座2上设有与第一限位件5211卡持的第二限位件21,以阻止第二壳体52与安装底座2在周向上相对转动,即能实现安装底座2与输入轴1之间的角度发送变化,从而满足不同车辆种类、不同人机工程学对于转向器上输入轴1不同布置角度的需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211和第二限位件21的数量可以自由组合,且装配方式可以根据数量不同进行调整,只要能够阻止第二壳体52与安装底座2在周向上相对转动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211和第二限位件21均为一个,此时第一限位件5211和第二限位件21为半径相同的圆弧,且第一限位件5211和第二限位件21对应的圆心角之和为360度。其中,该第一限位件5211可以等分成多段,即等分成两个及其以上,此时每一第一限位件5211在其所在的圆上均匀分布且弧长相同;或者该第一限位件5211也可以分成弧长不等的多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211为两个,第二限位件21为一个,第二限位件21卡持在两个第一限位件5211之间。其中,第一限位件5211还可以是两个以上,相应将第二限位件21的宽度调小,只要满足第二限位件21能够卡持在第一限位件5211之中两个间阻止第二壳体5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器,包括输入轴和转向器壳体,所述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一角度相互固定,所述输入轴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还包括安装底座;其中,/n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安装底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限位件;/n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的第二限位件,以阻止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底座在周向上相对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器,包括输入轴和转向器壳体,所述转向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呈一角度相互固定,所述输入轴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还包括安装底座;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套接所述安装底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限位件;
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卡持的第二限位件,以阻止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底座在周向上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半径相同的圆弧,且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对应的圆心角之和为36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两个,每一所述第一限位件在其所在的圆上均匀分布且弧长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一个,所述第二限位件卡持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键销,所述键销上设有卡销,所述卡销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以阻止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底座在周向上相对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黄纬,陈晶艳,胡伟,陈巧雨,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