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17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涉及客车设施技术领域。包括门框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玻璃、门板,门框包括用于与侧包围板连接的第一门框和用于与司机门立柱连接的第二门框,门板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于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之间的门板单体,相邻两个门板单体滑动连接,靠近第一门框的门板单体通过合页与第一门框连接,靠近第二门框的门板单体与第二门框连接,玻璃通过升降装置与门框连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缩小护围门开合时占用的乘客空间,避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也避免发生乘客空间满载时难以打开护围门的情况。

A kind of protective and isolation device for bus driving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
本技术涉及客车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
技术介绍
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能够将客车车厢分隔为驾驶空间和乘客空间。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包括依次设置的后包围板、侧包围板、护围门、司机门立柱。后包围板设于驾驶座和位于驾驶座后方的乘客座位之间,用于将驾驶座与乘客座位隔开;侧包围板设于驾驶座的侧后方,用于衔接后包围板和护围门;护围门设于驾驶座的一侧,护围门靠近侧包围板的一侧与侧包围板铰接,护围门远离侧包围板的一侧与设置在司机门立柱上的门锁连接。在客车运营时,时常会出现司机途中下车查看、检修客车的情况,由于护围门靠近侧包围板的一端与侧包围板铰接,所以在开合护围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以护围门靠近侧包围板的边沿为旋转轴、护围门为旋转面的扇形柱体空间,从而占用了较大的乘客空间,挤压了本就有限的乘客空间,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甚者,当乘客空间内满载时,乘客空间内甚至没有允许司机打开护围门的空间,难以开合护围门。所以,如何能够缩小护围门开合时占用的乘客空间,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本技术能够缩小护围门开合时占用的乘客空间,避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也避免发生乘客空间满载时难以打开护围门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包括门框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玻璃、门板,门框包括用于与侧包围板连接的第一门框和用于与司机门立柱连接的第二门框,门板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于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之间的门板单体,相邻两个门板单体滑动连接,靠近第一门框的门板单体通过合页与第一门框连接,靠近第二门框的门板单体与第二门框连接,玻璃通过升降装置与门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合页包括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第一铰接板与靠近第一门框的门板单体连接,第二铰接板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衔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远离衔接板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板铰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门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玻璃框、丝杠、螺母,玻璃框包住玻璃的边沿,第一门框靠近第二门框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门框靠近第一门框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与玻璃框配合,丝杠的上端与第二门框连接,丝杠的下端与驱动装置连接,螺母与丝杠配合,螺母与玻璃框靠近第二门框的一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柄、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手柄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转轴与第二门框连接,主动锥齿轮与转轴连接,从动锥齿轮与丝杠的下端连接,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玻璃框的下端面设有用于与门板的上端配合的固定槽。进一步的,所述玻璃上设有多个开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无需转动护围门来开闭,能够通过滑动门板单体来实现护围门的开闭,从而,本技术的护围门在开闭时,不会占用乘客空间,避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也避免发生乘客空间满载时难以打开护围门的情况。此外,通过让玻璃通过升降装置与门框连接,能够在夏季时,将玻璃升上去,帮助驾驶座空间的空气、热量流通,也能够在秋冬季,将玻璃降下来,实现驾驶座空间的保温,从外还能通过升降玻璃,来帮助人们与司机传递物品。2、通过并排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衔接板,能够缩小门缝,避免夹手,更加美观,提高了本技术的质量和档次。3、通过设置玻璃框,能够帮助保持玻璃的整体性,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丝杠、螺母,能够在转动丝杠时,让玻璃框随着丝杠一起沿着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上下移动,实现了玻璃的升降,结构简单可靠。4、通过设置手柄、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能够通过转动手柄来实现转轴的转动,让主动锥齿轮随着转轴一起转动,从而让丝杠在从动锥齿轮的带动下一起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5、通过设置固定槽,一方面,能够在玻璃框下降到门板的上端面时,让门板的上端插入固定槽,来增强玻璃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能缩小玻璃框与门板之间的间隙,让护围门更加整齐美观。6、通过设置开孔,一方面,能够让司机听清楚乘客的询问,方便乘客与司机交流;另一方面,还能帮助驾驶座空间的空气流通。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第三玻璃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合页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合页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门框,101-第一导向槽,2-第二门框,201-第二导向槽,3-侧包围板,4-司机门立柱,5-第一门板单体,6-第二门板单体,7-第三门板单体,8-燕尾槽,9-滑块,10-合页,110-第一铰接板,120-第二铰接板,121-第一连接板,122-第二连接板,123-衔接板,11-把手,12-玻璃,1201-开孔,13-第一玻璃框,14-第二玻璃框,15-第三玻璃框,1501-固定槽,16-第四玻璃框,17-丝杠,18-螺母,19-安装板,20-限位螺母,21-插槽,22-转轴,23-主动锥齿轮,24-从动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如图1-6所示,包括门框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玻璃12、门板。如图1-3所示,门框包括第一门框1和第二门框2,第一门框1通过紧固件安装于侧包围板3靠近司机门立柱4的一侧,第二门框2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司机门立柱4上,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采用螺钉或者螺栓。门板包括三个并排设置于第一门框1和第二门框2之间的门板单体,为了方便描述,这三个门板单体分别记为第一门板单体5、第二门板单体6、第三门板单体7,相邻两个门板单体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一门板单体5和第二门板单体6均在靠近驾驶座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燕尾槽8,第二门板单体6和第三门板单体7均在远离驾驶座的一侧焊接固定有滑块9,滑块9沿着燕尾槽8滑动。第一门板单体5靠近第一门框1的一端通过合页10与第一门框1连接,第三门板单体7与第二门框2连接,第三门板单体7远离第二门板单体6的一端设有把手11。如图5和图6所示,合页10包括第一铰接板110和第二铰接板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玻璃、门板,门框包括用于与侧包围板连接的第一门框和用于与司机门立柱连接的第二门框,门板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于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之间的门板单体,相邻两个门板单体滑动连接,靠近第一门框的门板单体通过合页与第一门框连接,靠近第二门框的门板单体与第二门框连接,玻璃通过升降装置与门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玻璃、门板,门框包括用于与侧包围板连接的第一门框和用于与司机门立柱连接的第二门框,门板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于第一门框和第二门框之间的门板单体,相邻两个门板单体滑动连接,靠近第一门框的门板单体通过合页与第一门框连接,靠近第二门框的门板单体与第二门框连接,玻璃通过升降装置与门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包括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第一铰接板与靠近第一门框的门板单体连接,第二铰接板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衔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远离衔接板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板铰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门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护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武斌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沃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