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依附车辆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备胎架下面设置有底盘,底盘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板,三角板与备胎框的下端铰接,备胎框的上端与备胎架顶部装有的牵引绳连接;上梯与下梯通过铰链连接,上梯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座板,座板上安装有弹力拉销,下梯的上端固接有挡片,挡片上设有通孔;弹力拉销与挡片上的通孔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占用舱内/外任何空间,不影响舱体和车辆整体布局,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操作方便,充分利用了备胎架处的空间,满足了工作人员登顶操作的需求。
A climbing ladder for the design of the spare wheel stand attached to the vehicl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依附车辆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
本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登顶作业的梯具,尤其涉及一种依附车辆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
技术介绍
由于方舱车/厢式车存在登顶进行作业或维护的需求。传统方舱车登顶梯一般采用外挂在舱体侧面或后部安装方式,但在方舱两侧设置有翻板门、方舱顶部两侧削角或舱后有加装设备的情况下,舱体外部将没有充分的空间用于安装登顶梯,因此不能满足人员登顶需求。备胎作为方舱车/厢式车重要部件之一,通常是通过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备胎架进行放置,且备胎架通常安装于驾驶室与舱体之间。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登顶梯结构及安装方式,以解决在舱外空间不足或不便于在舱外安装登顶梯的情况下的人员登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附车辆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能将登顶梯安装于备胎架侧面,有效地满足人员登顶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依附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包括备胎架和登顶梯,所述备胎架下面设置有底盘,底盘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与备胎框的下端铰接,备胎框的上端与备胎架顶部装有的牵引绳连接;所述登顶梯包括上梯和下梯,所述上梯两侧为平行的上扶手杆,上扶手杆通过连接管与备胎框外侧边固定连接,两侧上扶手杆的上端通过顶部脚踏板连接,两侧上扶手杆的下部通过上脚踏板连接;所述下梯两侧为平行的下扶手杆,两侧平行的下扶手杆之间连接有下脚踏板;上梯与下梯通过铰链连接,上梯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座板,座板上安装有弹力拉销,下梯的上端固接有挡片,挡片上设有通孔;弹力拉销与挡片上的通孔相匹配。进一步,所述顶部脚踏板的宽度大于上脚踏板和下脚踏板的宽度。本技术不占用舱内/外任何空间,不影响舱体和车辆整体布局,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操作方便,充分利用了备胎架处的空间,满足了工作人员登顶操作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收起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放大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在备胎架1下放备胎11状态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上脚踏板212和下脚踏板22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顶部脚踏板213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备胎架,2.登顶梯,21.上梯,211.上扶手杆,212.上脚踏板,213.顶部脚踏板,214.连接管22.下梯,221.下扶手杆,222.下脚踏板,3.底盘,4.挡片,5.座板,6.弹力拉销,7.铰链,8.牵引绳,9.备胎框,10.三角板,11.备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6,一种依附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备胎架1下面设置有底盘3,底盘3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板10,三角板10与备胎框9的下端铰接,备胎框9的上端与备胎架1顶部装有的牵引绳8连接;登顶梯2包括上梯21和下梯22,上梯21两侧为平行的上扶手杆211,上扶手杆211通过连接管214与备胎框9外侧边固定连接,两侧上扶手杆211的上端通过顶部脚踏板213连接,两侧上扶手杆211的下部通过上脚踏板212连接;下梯22两侧为平行的下扶手杆221,两侧平行的下扶手杆221之间连接有下脚踏板222;上梯21与下梯22通过铰链7连接,上梯2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座板5,座板5上安装有弹力拉销6,下梯22的上端固接有挡片4,挡片4上设有通孔;弹力拉销6与挡片4上的通孔相匹配。顶部脚踏板213的宽度大于上脚踏板212和下脚踏板222的宽度。实施例:以下列举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案例:本技术是在传统方舱车上的备胎架处设计的登顶梯(如图1和图2所示),其备胎架1与底盘3固定连接,底盘3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板10,三角板10与两侧的备胎框9下端铰接,可实现备胎框9的转动。备胎框9的上端与备胎架1顶部装有的牵引绳8连接,牵引绳8将备胎11固定至备胎架1上。登顶梯2包括上梯21和下梯22,上梯21两侧的上扶手杆211之间通过上脚踏板212以及顶部脚踏板213连接。下梯22两侧的下扶手杆221之间通过下脚踏板222连接。上脚踏板212和下脚踏板222的两端设置有弧形槽,以便与上扶手杆211和下扶手杆221的外形相吻合并固定焊接;顶部脚踏板213的两端开设有矩形槽,以便于与上扶手杆211上端固定焊接。上扶手杆211通过三对连接管214与备胎框9外侧边固定连接,而且上扶手杆211折弯角度与备胎框9结构外形相匹配。上梯21与下梯22通过铰链7连接,上梯2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座板5,座板5上安装有弹力拉销6,下梯22的上端固接有挡片4,挡片4上设有通孔;弹力拉销6与挡片4上的通孔相匹配,当下梯22与上梯21折叠收起时,弹力拉销6能插入挡片4上的通孔,实现下梯22与上梯21的锁定(如图3所示)。使用登顶梯登顶作业时,拉开弹力拉销6,下梯22向下翻转180°,即可通过登顶梯2登顶作业。作业结束后,下梯22向上翻转180°叠在所述上梯21上时,所述弹力插销6插入到所述下梯21上的挡片4孔中,实现折叠锁紧。下放备胎作业时,通过松放牵引绳8使备胎11绕三角板10转轴下放至地面(如图4所示),登顶梯2随备胎架1一同旋转嵌藏至备胎架1后侧,不影响备胎架的正常使用。上脚踏板212和下脚踏板222均采用钢板冲压成型(如图5和图6所示),并冲翻边孔,可以有效防滑、防积水,且顶部脚踏板213采用加宽设计,易于双脚站立,安全不易跌倒。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对该专利技术进行修饰和改进,这些修饰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依附车辆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包括备胎架和登顶梯,所述备胎架下面设置有底盘,底盘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与备胎框的下端铰接,备胎框的上端与备胎架顶部装有的牵引绳连接;所述登顶梯包括上梯和下梯,所述上梯两侧为平行的上扶手杆,上扶手杆通过连接管与备胎框外侧边固定连接,两侧上扶手杆的上端通过顶部脚踏板连接,两侧上扶手杆的下部通过上脚踏板连接;所述下梯两侧为平行的下扶手杆,两侧平行的下扶手杆之间连接有下脚踏板;上梯与下梯通过铰链连接,上梯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座板,座板上安装有弹力拉销,下梯的上端固接有挡片,挡片上设有通孔;弹力拉销与挡片上的通孔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附车辆底盘备胎架设计的登顶梯,包括备胎架和登顶梯,所述备胎架下面设置有底盘,底盘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与备胎框的下端铰接,备胎框的上端与备胎架顶部装有的牵引绳连接;所述登顶梯包括上梯和下梯,所述上梯两侧为平行的上扶手杆,上扶手杆通过连接管与备胎框外侧边固定连接,两侧上扶手杆的上端通过顶部脚踏板连接,两侧上扶手杆的下部通过上脚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佐德,汪洋,夏翠强,刘海平,曾祥琦,谢生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联创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