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公开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该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包括扶手组件、安装座和缓冲组件,扶手组件通过缓冲组件安装于安装座上,缓冲组件包括铰接座、转动件、复位扭簧和止挡片,铰接座与扶手组件连接;转动件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自由端与铰接座铰接,固定端枢接于安装座上;复位扭簧设置于固定端处,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与转动件抵接;止挡片固定于安装座上,并与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相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有效缓冲车内乘客的惯性力,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A kind of handrail device for car cei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车辆越来越多,道路情况参差不齐,意外情况时有发生,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制动或转弯的情况。为了防止乘客在汽车采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和前排座椅或其他乘客相撞,通常在除驾驶员以外的乘客座位车门上方的顶棚上设置扶手,乘客通过扶手来维持身体的平衡。然而,现有的汽车顶棚扶手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到汽车顶棚横梁处,由于紧急情况下车辆具有较大的加速度,车内乘客的惯性力较大,扶手安装点产生的冲击很大,容易造成扶手安装点处被拉坏,乘客乘坐体验差,同时,现有的汽车顶棚扶手占用空间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占用空间小,能够缓冲车内的惯性力。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包括扶手组件、安装座和缓冲组件,所述扶手组件通过所述缓冲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缓冲组件包括:铰接座,与所述扶手组件连接;转动件,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自由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固定端枢接于所述安装座上;复位扭簧,设置于所述固定端处,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与所述转动件抵接;止挡片,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相抵接。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弹性片和底座,所述弹性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铰接座的底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铰接座的顶部能够将所述弹性片压紧于所述底座上。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的卡槽。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片上套设有软胶套,所述软胶套上套设有皮套,所述皮套夹设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之间。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端通过固定轴枢接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复位扭簧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止挡片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自由端通过活动轴与所述铰接座铰接。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作为本技术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汽车顶棚扶手装置还包括嵌板,所述嵌板夹设于所述扶手组件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嵌板通过第一卡扣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通过缓冲组件将扶手组件安装于安装座上,通过将铰接座与扶手组件连接,铰接座与转动件的自由端铰接,转动件的固定端枢接于安装座上,当拉出扶手组件时,扶手组件带动铰接座,铰接座进而带动转动件转动,通过在转动件的固定端设置复位扭簧,在安装座上固定止挡片,复位扭簧的第一扭臂与转动件抵接,复位扭簧的第二扭臂与止挡片抵接,在拉出扶手组件时,复位扭簧蓄力,当松开扶手组件时,转动件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转动至起始状态,扶手组件也被收回初始位置,当车辆加速度变化时,转动件和复位扭簧能够有效缓冲车内的惯性力。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有效缓冲车内乘客的惯性力,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嵌板安装于安装座上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省去安装座和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缓冲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扶手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扶手组件;2-安装座;3-缓冲组件;4-嵌板;11-弹性片;111-第一通孔;12-底座;121-第二通孔;122-卡槽;13-上盖;131-第二卡扣;14-软胶套;15-皮套;21-容纳槽;22-加固架;31-铰接座;32-转动件;33-复位扭簧;34-止挡片;35-固定轴;36-阻尼件;37-紧固件;38-活动轴;41-第一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供乘客在车辆驾驶中维持身体的平衡。如图1所示,该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包括扶手组件1和安装座2,扶手组件1通过缓冲组件3(图1中未示出)安装于安装座2上。为避免灰尘落入安装座2内的缓冲组件3影响使用,可选地,汽车顶棚扶手装置还包括嵌板4,嵌板4夹设于扶手组件1和安装座2之间,如图2所示,嵌板4通过第一卡扣41与安装座2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维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41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卡扣41两两对称设置,使嵌板4受力均匀。扶手组件1的两端各通过一个缓冲组件3安装于安装座2上,受力均匀。具体地,如图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组件(1)、安装座(2)和缓冲组件(3),所述扶手组件(1)通过所述缓冲组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n铰接座(31),与所述扶手组件(1)连接;/n转动件(32),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自由端与所述铰接座(31)铰接,所述固定端枢接于所述安装座(2)上;/n复位扭簧(33),设置于所述固定端处,所述复位扭簧(33)的第一扭臂与所述转动件(32)抵接;/n止挡片(34),固定于所述安装座(2)上,并与所述复位扭簧(33)的第二扭臂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组件(1)、安装座(2)和缓冲组件(3),所述扶手组件(1)通过所述缓冲组件(3)安装于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
铰接座(31),与所述扶手组件(1)连接;
转动件(32),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自由端与所述铰接座(31)铰接,所述固定端枢接于所述安装座(2)上;
复位扭簧(33),设置于所述固定端处,所述复位扭簧(33)的第一扭臂与所述转动件(32)抵接;
止挡片(34),固定于所述安装座(2)上,并与所述复位扭簧(33)的第二扭臂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1)包括弹性片(11)和底座(12),所述弹性片(11)设置有第一通孔(111),所述底座(12)设置有第二通孔(121),所述铰接座(31)的底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21)内,所述铰接座(31)的顶部能够将所述弹性片(11)压紧于所述底座(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1)还包括上盖(13),所述上盖(1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131),所述底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扣(131)配合的卡槽(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顶棚扶手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志,段小宏,蒋健,宋存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通林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