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卡柱,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壳,固定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固定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固定壳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固定壳的前侧设置有把手,活动杆的前侧贯穿第一通孔的外侧并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内部与把手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本体、卡柱、固定壳、限位机构、弹簧、第一通孔、第一凹槽、把手、第二通孔、第二凹槽、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音响不具备对于外壳进行防护的问题。
A wear-resistant sound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
本技术属于音响
,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
技术介绍
音响是一种将音频信号放大设备,前级功率放大器,后级功率放大器,数字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功率放大器,设备。音响是一种将音频信号放大设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而移动式音响也逐渐成为大家户外的必备品,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音响掉在地上的情况,容易造成音响表面的损坏,因此在使用的时候能够确保音响的表面不会碰到地面,对音响的外壳进行防护,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音响不具备对于外壳进行防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具备对外侧防护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音响不具备对于外壳进行防护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卡柱,所述本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侧与固定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前侧与后侧的支撑块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壳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壳的前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活动杆的前侧贯穿第一通孔的外侧并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内部与把手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柱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块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壳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卡柱贯穿至第二凹槽的内部与定位块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本体、卡柱、固定壳、限位机构、弹簧、第一通孔、第一凹槽、把手、第二通孔、第二凹槽、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当需要安装时,使用者按下把手,当定位块退出第二凹槽时,使用者拿起本体把卡柱卡入第二凹槽,这时使用者不需要对把手使力,弹簧不受力带动着定位块卡住第二通孔的内部,完成安装,当需要拆卸本体时,使用者按下把手,当定位块退出第二凹槽时,使用者拿出本体,完成拆卸,解决了现有的音响不具备对于外壳进行防护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有效的实现了固定壳对本体的固定,防止了本体在安装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对本体固定的作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弹簧,有效的实现了对活动杆的固定,防止了本体在安装后的移动。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通孔、第一凹槽和把手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本体的固定,减少了本体在安装时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和第二凹槽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本体的固定,防止了本体在安装后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本体进行限位的作用。6、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活动杆移动的限位,防止了活动杆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活动杆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本体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壳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壳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本体;2、卡柱;3、固定壳;4、限位机构;401、活动杆;402、支撑块;403、定位块;5、弹簧;6、第一通孔;7、第一凹槽;8、把手;9、第二通孔;10、第二凹槽;11、滑块;12、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1,本体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卡柱2,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壳3,固定壳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4。参考图4,限位机构4包括活动杆401,活动杆401的表面套设有两个支撑块402,两个支撑块40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0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4,有效的实现了固定壳3对本体1的固定,防止了本体1在安装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对本体1固定的作用。参考图4,支撑块40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弹簧5的后侧与固定壳3的内部固定连接,弹簧5的前侧与后侧的支撑块402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弹簧5,有效的实现了对活动杆401的固定,防止了本体1在安装后的移动。参考图2和图4,固定壳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6,固定壳3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7,固定壳3的前侧设置有把手8,活动杆401的前侧贯穿第一通孔6的外侧并延伸至第一凹槽7的内部与把手8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通孔6、第一凹槽7和把手8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本体1的固定,减少了本体1在安装时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参考图2和图4,卡柱2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块403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9,固定壳3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0,卡柱2贯穿至第二凹槽10的内部与定位块403接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通孔9和第二凹槽10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本体1的固定,防止了本体1在安装后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本体1进行限位的作用。参考图4,活动杆4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1,固定壳3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11配合使用的滑槽1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11和滑槽12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活动杆401移动的限位,防止了活动杆401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活动杆401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的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需要安装时,使用者按下把手8,把手8的移动带动着活动杆401,活动杆401的移动带动着两个支撑块402的移动,支撑块402的移动带动着定位块403并挤压弹簧5,当定位块403退出第二凹槽10时,使用者拿起本体1把卡柱2卡入第二凹槽10,这时使用者不需要对把手8使力,弹簧5不受力带动着定位块403卡住第二通孔9的内部,完成安装,当需要拆卸本体1时,使用者按下把手8,把手8的移动带动着活动杆401,活动杆401的移动带动着两个支撑块402的移动,支撑块402的移动带动着定位块403并挤压弹簧5,当定位块403退出第二凹槽10时,使用者拿出本体1,完成拆卸。综上所述:该耐磨损的音响外壳,通过设置本体1、卡柱2、固定壳3、限位机构4、弹簧5、第一通孔6、第一凹槽7、把手8、第二通孔9、第二凹槽10、滑块11和滑槽1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音响不具备对于外壳进行防护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卡柱(2),所述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壳(3),所述固定壳(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卡柱(2),所述本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壳(3),所述固定壳(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活动杆(401),所述活动杆(401)的表面套设有两个支撑块(402),两个支撑块(40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损的音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0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后侧与固定壳(3)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5)的前侧与后侧的支撑块(40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志合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