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本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后侧固定连接卡块,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设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固定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本体、固定壳、合页、盖板、卡块、限位机构、通孔、把手、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支撑块、第二弹簧、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安装音响外壳一般采用螺母和螺纹,对拆卸音响造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
本技术属于音响
,尤其涉及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
技术介绍
音响是一个简化后的日常词语,是音响系统的简称,即代指一整套可以还原播放音频信号的设备。音响是一种信号放大设备,在安装音响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音响外壳进行安装,随着音响使用的时间过长,音响会有灰尘掉落在内部,不清理会造成音响的损坏,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安装音响外壳一般采用螺母和螺纹,对拆卸音响造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具备快速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安装音响外壳一般采用螺母和螺纹,对拆卸音响造成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本体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后侧固定连接卡块,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设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固定壳的内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壳与本体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杆的右侧贯穿至通孔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把手。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第二凹槽,所述卡块贯穿至第二凹槽的内部与活动杆接触,所述活动杆的左侧贯穿通孔并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与第一凹槽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后侧与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本体、固定壳、合页、盖板、卡块、限位机构、通孔、把手、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支撑块、第二弹簧、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当需要清理音响时,使用者拉起把手,使用者拨动盖板,盖板随着合页的轨迹行驶,这时使用者可以清理音响,当音响清理完成时,使用者拉起把手,盖板的随着合页到达第二凹槽,使用者松开把手,完成操作,解决了现有的安装音响外壳一般采用螺母和螺纹,对拆卸音响造成不便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有效的实现了固定壳对盖板的固定,防止了盖板在安装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对盖板固定的作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和把手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盖板的固定,减少了盖板在安装时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盖板的固定,防止了盖板在安装后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盖板进行限位的作用。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块和第二弹簧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盖板的移动,减少了盖板在安装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6、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第一支撑块移动的限位,防止了第一支撑块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第一支撑块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本体的狙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壳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1、本体;2、固定壳;3、合页;4、盖板;5、卡块;6、限位机构;601、活动杆;602、第一支撑块;603、第一弹簧;7、通孔;8、把手;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第二支撑块;12、第二弹簧;13、滑块;14、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1,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2,本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合页3,合页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盖板4,盖板4的后侧固定连接卡块5,固定壳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6。参考图3,限位机构6包括活动杆601,活动杆601的表面套设第一支撑块602,第一支撑块60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03,第一弹簧603的右侧与固定壳2的内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6,有效的实现了固定壳2对盖板4的固定,防止了盖板4在安装后的移动,从而增加了对盖板4固定的作用。参考图3,固定壳2与本体1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7,活动杆601的右侧贯穿至通孔7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把手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通孔7和把手8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盖板4的固定,减少了盖板4在安装时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参考图1和图2,卡块5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9,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5配合使用的第二凹槽10,卡块5贯穿至第二凹槽10的内部与活动杆601接触,活动杆601的左侧贯穿通孔7并延伸至第二凹槽10的内部与第一凹槽9接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盖板4的固定,防止了盖板4在安装后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盖板4进行限位的作用。参考图4,第二凹槽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1,第二支撑块1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的后侧与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块11和第二弹簧12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盖板的移动,减少了盖板4在安装的摩擦力,增加了本技术使用的便捷。参考图3,第一支撑块60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固定壳2的内部开设有与滑块13配合使用的滑槽1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13和滑槽14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第一支撑块602移动的限位,防止了第一支撑块602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且实现了对第一支撑块602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的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当需要清理音响时,使用者拉起把手8,把手8的移动带动着活动杆601,活动杆601的移动带动着第一支撑块602并挤压第一弹簧603,当活动杆601退出第二凹槽10到通孔7的内部时,使用者拨动盖板4,盖板4随着合页3的轨迹行驶,这时使用者可以清理音响,当音响清理完成时,使用者拉起把手8,把手8的移动带动着活动杆601,活动杆601的移动带动着第一支撑块602并挤压第一弹簧603,当活动杆601退出第二凹槽10到通孔7的内部时,使用者拨动盖板4,盖板4的随着合页3到达第二凹槽10,使用者松开把手8,完成操作。综上所述:该防腐蚀的音响外壳,通过设置本体1、固定壳2、合页3、盖板4、卡块5、限位机构6、通孔7、把手8、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第二支撑块11、第二弹簧12、滑块13和滑槽14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2),所述本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合页(3),所述合页(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后侧固定连接卡块(5),所述固定壳(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壳(2),所述本体(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合页(3),所述合页(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盖板(4),所述盖板(4)的后侧固定连接卡块(5),所述固定壳(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活动杆(601),所述活动杆(601)的表面套设第一支撑块(602),所述第一支撑块(60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03),所述第一弹簧(603)的右侧与固定壳(2)的内部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腐蚀的音响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2)与本体(1)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7),所述活动杆(601)的右侧贯穿至通孔(7)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把手(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志合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