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音箱底座,包括底座本体以及设于底座本体上用于放置音箱的放置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上用于供音箱的扬声器声音反射的翼板。还公开了一种与该音箱底座相配套使用的音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底座本体上设置供音箱的扬声器声音反射的翼板,在使用时,将音箱放置在该底座本体的放置部上,并通过音箱的扬声器出口与该翼板相对,使音箱内扬声器出口传播的声音经过翼板反射,从而使该音箱的音效更佳。该音箱底座通过一体成型形成底座本体和放置部,因此该底座的结构简单,不仅起到放置音箱的作用,也起到了增强音效的作用,成本低,实用性好。
A sound box base and a sound box matched with the sound box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箱底座及与该音箱底座配套的音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箱底座及与该音箱底座配套的音箱。
技术介绍
音箱作为多媒体系统不可或缺的输出终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音箱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分为家用音箱及专业音箱,家用音箱一般用于家庭使用,要求外型较为精致、美观,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音箱的形状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局限于箱体结构,出现了球形等不易放置的结构。在音箱的使用过程中,音箱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并经过扬声器扩散出去,使声音变大,为了方便声音的更好传播且为了固定住各种不同形状的音箱,需要合适的音箱底座供音箱放置。如专利号为CN201810917945.8(申请公布号为CN10906820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音箱底座,包括底座和用于放置音箱的放置台,底座包括弹簧和底座本体,底座本体内具有第一内腔和向上延伸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每个所述侧壁上具有挖空部,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一内腔内,且弹簧底端与所述底座本体底部相连接,放置台包括底座本体和导块,底座本体与导块通过连杆相连接,导块两个相对的侧面均分别与侧壁紧贴,且导块的这两个侧面上均设有锁定凸起,锁定凸起与所述挖空部相互啮合,导块底部与弹簧顶端相连接。该技术中通过将音箱放入半球型凹陷中,实现球形音箱的放置,但该底座仅仅起到放置音箱的作用,而不具有能增强音箱播放效果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增强音箱播放音效的音箱底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与上述音箱底座配套使用的音箱。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本体以及设于底座本体上用于放置音箱的放置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上用于供音箱的扬声器声音反射的翼板。为了降低底座本体的生产成本,所述底座本体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板以及底板两端分别朝底板中部上方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该底座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设有倚靠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横向延伸有第三连接板,所述倚靠部与第三连接板对应为放置部的两端。通过与底座本体一体成型形成放置部,因此该底座的结构更加简单。为了使音箱呈现斜向上放置的趋势,所述倚靠部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第三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为了减少对音箱的磨损,所述倚靠部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第一垫片。为了进一步增强音箱的音效,所述翼板为两块,分别对称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且两块翼板安装后呈“V”字型布局。作为优选,所述翼板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翼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插设有一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的外沿外露于第一连接孔或第二连接孔,螺钉与连接块相配合将翼板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与上述音箱底座相配套使用的音箱,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扬声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扬声器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放置在底座本体的放置部上,所述音箱的扬声器出口与所述翼板相对进而对扬声器声音进行反射。作为优选,所述音箱为椭球形或球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底座本体上设置供音箱的扬声器声音反射的翼板,在使用时,将音箱放置在该底座本体的放置部上,并通过音箱的扬声器出口与该翼板相对,使音箱内扬声器出口传播的声音经过翼板反射,从而使该音箱的音效更佳。该音箱底座通过一体成型形成底座本体和放置部,因此该底座的结构简单,不仅起到放置音箱的作用,也起到了增强音效的作用,成本低,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音箱底座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音箱底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音箱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音箱底座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音箱底座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省略连接件和定位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音箱底座的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音箱与音箱底座相配套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7所示,一种音箱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设于底座本体1上用于放置音箱5的放置部以及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1上用于供音箱5的扬声器声音反射的翼板3。如图1所示,底座本体1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板11以及底板11两端分别朝底板11中部正上方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其中,底板11的两端弯折形成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该底座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底座本体1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也能采用其他设有放置部的底座结构。为了减少底板11的磨损,底板11的底部还设有第三垫片8。本实施例中,翼板3为两块,分别对称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2上且两块翼板3安装后呈“V”字型布局。如图6所示,翼板3为弧形板,使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分别经过左、右两块翼板3的弧形面反射后向外扩散,从而增强了音效,使该音箱的音效更佳。第一连接板12的顶端设有倚靠部121,第二连接板13的顶端横向延伸有第三连接板131,第一连接板12的限位部121与第三连接板131对应为放置部的两端。同样,底座本体1上一体成型有第三连接板131,通过一体成型形成底座本体1和放置部,使结构更加简单。如图1~6所示,倚靠部为能对音箱的两侧进行限位的弧形,当然也可为其他能对音箱进行限位的卡合结构。为了使音箱更加稳固的放置在放置架上,在生产时,倚靠部121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三连接板131所在的平面,第三连接板131为第一连接板13的顶端沿靠近第一连接板12方向向下倾斜延伸形成的。通过将倚靠部121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三连接板131所在的平面,使音箱呈现向上放置的趋势,且通过该向下倾斜的第三连接板131为音箱5提供斜向上方向的支撑力,并通过倚靠部121对音箱5进行限位,因此该音箱5能更加稳固的放置在底座本体的放置部上。为了减少放置部对音箱的磨损,倚靠部121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第一垫片122,第一垫片122为与弧形的倚靠部相配合的U型结构,第三连接板131上安装有第二垫片7。翼板3与底座本体1之间可以为拆卸连接,也可以为固定连接。其中,翼板3与底座本体1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本方案中,仅列出一种实现翼板3与第一连接块12相拆卸连接的方式,如下:第一连接板1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3,翼板3的下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1,第一连接孔123和第二连接孔31内插设有一连接块6,且连接块6的外沿外露于第一连接孔123或第二连接孔31,螺钉4与连接块6相配合将翼板3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2上。本实施例中,连接块6包括与第一连接孔123和第二连接孔31相配合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外露于第一连接孔123或第二连接孔31的第二连接部,将第一连接部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箱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以及设于底座本体(1)上用于放置音箱(5)的放置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1)上用于供音箱(5)的扬声器声音反射的翼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箱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以及设于底座本体(1)上用于放置音箱(5)的放置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本体(1)上用于供音箱(5)的扬声器声音反射的翼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1)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板(11)以及底板(11)两端分别朝底板(11)中部上方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的顶端设有倚靠部(121),所述第二连接板(13)的顶端横向延伸有第三连接板(131),所述倚靠部(121)与第三连接板(131)对应为放置部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部(121)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第三连接板(131)所在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倚靠部(121)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第一垫片(1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芳琼,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延声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