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70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空腔,外壳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优选的,还包括端盖、四组螺栓、左螺纹杆、右螺纹杆、前固定杆、后固定杆、左移动板、右移动板、两组左驱动杆、两组右驱动杆和调节板,外壳内部下半区域横向设置有隔板,外壳底部连通设置有检修口,端盖设置有四组固定孔,隔板底部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左轴承和右轴承,左螺纹杆左端设置有与左轴承过盈配合的左转轴,右螺纹杆右端设置有与右轴承过盈配合的右转轴。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移动,并且占用空间小,降低使用局限性。

A kind of lithium i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为一种锂离子蓄电池。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现有的锂离子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空腔,外壳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电池本体位于空腔内部;现有的锂离子蓄电池使用时,电池本体固定在外壳内部,然后安装在预留位置;现有的锂离子蓄电池使用中发现,电池本体在搬运或者安装时往往需要进行移动,但是电池本体体积大,重量也较大,造成其移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其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移动,并且占用空间小,降低使用局限性。(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空腔,外壳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优选的,还包括端盖、四组螺栓、左螺纹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和外壳(2),外壳(2)内部设置有空腔,外壳(2)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3)、四组螺栓(4)、左螺纹杆(5)、右螺纹杆(6)、前固定杆(7)、后固定杆(8)、左移动板(9)、右移动板(10)、两组左驱动杆(11)、两组右驱动杆(12)和调节板(13),所述外壳(2)内部下半区域横向设置有隔板(14),外壳(2)底部连通设置有检修口,所述端盖(3)设置有四组固定孔,外壳(2)底部设置有四组螺纹槽,每组所述螺栓(4)均穿过一组所述固定孔然后螺装至一组所述螺纹槽内部,电池本体(1)插入至空腔内部,隔板(14)底部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包括电池本体(1)和外壳(2),外壳(2)内部设置有空腔,外壳(2)顶部连通设置有开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3)、四组螺栓(4)、左螺纹杆(5)、右螺纹杆(6)、前固定杆(7)、后固定杆(8)、左移动板(9)、右移动板(10)、两组左驱动杆(11)、两组右驱动杆(12)和调节板(13),所述外壳(2)内部下半区域横向设置有隔板(14),外壳(2)底部连通设置有检修口,所述端盖(3)设置有四组固定孔,外壳(2)底部设置有四组螺纹槽,每组所述螺栓(4)均穿过一组所述固定孔然后螺装至一组所述螺纹槽内部,电池本体(1)插入至空腔内部,隔板(14)底部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板(15)和右连接板(16),左连接板(15)和右连接板(16)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左轴承(17)和右轴承(18),所述左螺纹杆(5)左端设置有与左轴承(17)过盈配合的左转轴(19),所述右螺纹杆(6)右端设置有与右轴承(18)过盈配合的右转轴(20),左螺纹杆(5)右端与右螺纹杆(6)左端连接,所述左移动板(9)中央区域、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左螺纹孔、左滑动孔和左限位孔,所述右移动板(10)中央区域、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右螺纹孔、右滑动孔和右限位孔,所述前固定杆(7)穿过左滑动孔和右滑动孔,所述后固定杆(8)穿过左限位孔和右限位孔,前固定杆(7)和后固定杆(8)的两端分别与左连接板(15)和右连接板(16)连接,所述调节板(13)顶部左半区域设置有两组左连接块(21),调节板(13)顶部右半区域设置有两组右连接块(22),所述两组左驱动杆(11)的顶端分别与左移动板(9)底部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