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64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该管身一体成型,并包含有:一小径部、一桥接部及一大径部,沿该管身的纵向相连接,该桥接部以其一端的小径端连接该小径部的后端,并以其另一端的大径端连接该大径部的前端。藉此,该管身的大径部与小径部的交接处之间并无间隙,提供防尘效果,且可降低该管体的制造成本,并提高其结构强度及使扳手的外观更为美观。

Tube body of electronic torque wr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
本技术系与扭力工具有关,详而言之,系指一种使用于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
技术介绍
扭力扳手系具有一管身,并在该管身装设若干构件,以及将一工作头装设于管身前端。电子式的扭力扳手系藉由电子构件来设定及感测扭力值,因此,相较之下,电子式扭力扳手所需的构件的数量及构件的体积均小于机械式扭力扳手者。由于所需的构件较少,管身不需太大的容积,故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通常不会是单一外径,与工作头连接处的管身会制作成较小的外径,以下称为小径部,藉以减轻重量、减少积体及材料,且小径部的挠曲量、变形量较大,亦有利于更精确地感测扭力值。图1显示习知一种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10的剖面图,于先前技艺中,管身10以一小管12及一大管14相互套接而成,并以若干结合元件16,例如销,固接该小管12及大管14。该小管12形成前述的小径部。经使用发现,上述的管身10存有诸多缺失,首先,由于管身10以大、小管14、12套接而成,该二者12、14的套接处系具有间隙18,灰尘容易自所述的间隙18进入管身10内。因此,习知管身无法防尘,管身内的电子构件容易蒙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该管身为一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一小径部、一桥接部与一大径部,沿该管身的纵向相连接,该大径部的外径大于该小径部的外径;/n该桥接部界于该大径部及该小径部之间,其前端连接该小径部的后端,其后端连接该大径部的前端;/n该管身、该小径部及该大径部分别形成一长度;该管身的长度为该大径部的长度的1.18~2.6倍;该小径部的长度为该大径部的长度的0.18~1.6倍。/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06 TW 1071439991.一种电子扭力扳手的管身,该管身为一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小径部、一桥接部与一大径部,沿该管身的纵向相连接,该大径部的外径大于该小径部的外径;
该桥接部界于该大径部及该小径部之间,其前端连接该小径部的后端,其后端连接该大径部的前端;
该管身、该小径部及该大径部分别形成一长度;该管身的长度为该大径部的长度的1.18~2.6倍;该小径部的长度为该大径部的长度的0.18~1.6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该桥接部形成一长度,该桥接部的长度为该大径部的长度的0.085~0.32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该小径部及该大径部均具有一外径,该小径部的外径为该大径部的外径的0.7~0.8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该桥接部呈锥状,其前端为一小径端,而后端为一大径端。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一凹入,设于该大径部的周面;一握持区域,形成于该凹入的后端及该管身的后端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该凹入具有一长度;该凹入的长度不超过该大径部的长度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优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