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双线精播”方法和精播机,它是在小麦播种时,在每个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内平行播下两行小麦种子。实施这种方法的双线精播机的排种器上的排种孔是开沟器个数的两倍,每个排种孔上各有一根输种管;将每两根输种管同时接至一个锄铲式开沟器内,在开沟器内侧形成左右两个下种口,两个下种口之间用“V”型挡板隔开,两个下种口中心间距3-5cm。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双线精播”的方式,在每条“单线”上实现精播,由两条“单线”结合达到密植,小麦在“单线”上因精播而发育健壮,小麦群体因基本苗充足且个体发育健壮而充分发挥了合理群体创高产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种植,尤其涉及小麦的播种。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小麦播种机都是每个开沟器只排一行种子,使种子等距离播种在一条线上,称之为“单线播种”方式。长期以来,小麦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的研究,都是在小麦“单线播种”方式上展开的,如“小麦单线稠播高产”、“小麦单线稀播高产”、“小麦单线精播高产”等播种技术。应该说,这些栽培技术在小麦种植的不同生产力水平或阶段,都曾起到丰产的作用。但随着小麦产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小麦播种方式成了小麦创高产的制约瓶颈。例如,依据“单线播种”方式创立的“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将单个麦种排在一条线上,每亩种量控制在5kg以下。这种单线精播虽然发挥了小麦个体的增产潜力,但还达不到超高产的目标。因为用该技术种植大穗型小麦品种,结果生长不出合理的亩穗数;如种植多穗型小麦品种,结果生长不出合理的穗重。因此,很需要再专利技术一种新的小麦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小麦单线精播高产技术”的基础上再专利技术一种小麦双线精播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播种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方法是小麦“双线精播”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利用精播技术,将现有小麦每条播种行的单行排种方式改为双行排种方式。即小麦播种时,在每个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内平行播种两行小麦种子,种沟的间距为20-30cm,种沟内种子的行距为3-5cm,每亩种量控制在10-20k以下,基本苗为每亩10-20万棵。通过“双线”的播种方式适当增加了播种量,既保证了“精播”要求,又达到了合理“密植”,有效地协调了小麦个体与群体之间生长发育的矛盾,既达到了单株的穗重,又保证了亩穗数,达到了超高产的目的。本项专利技术只需要改装一下播种机,在同样的土肥水条件下,就能获得增产增效。目前农民仍以单线稠播方式为主。本项专利技术的关键技术是精播密植,推广起来很容易被农民接受。本专利技术的双线精播机主要构造是,它由机架、地轮、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镇压轮、链条传动装置组成。其特征是,排种器上的排种孔是开沟器个数的两倍,每个排种孔上各有一根输种管;将每两根输种管同时接至一个锄铲式开沟器内,在开沟器内侧形成左右两个下种口,两个下种口之间用“V”型挡板隔开,两个下种口中心间距3-5cm。这样每个开沟器内同时播下两条单线排列的种子,即达到了“双线精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利用“双线精播”的方式,在每条“单线”上实现精播,由两条“单线”结合达到密植,小麦在“单线”上因精播而发育健壮,小麦群体因基本苗充足且个体发育健壮而充分发挥了合理群体创高产的优势。经实验运用本专利技术技术,采用“双线间距3~5cm,开沟器行距23~28cm,基本苗12~16万/亩”的播种规格,选用大穗紧凑型小麦品种,亩穗数可控制在35万左右,穗重可控制在2g以上。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双线精播”比“单线精播”和“单线稠播”增产15%以上,高产田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小麦双线精播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部左视图的放大图,图3为图1开沟器的俯视图,图4为图3开沟器的B-B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小麦双线精播示意图,图中1-机架,2-支架,3-张紧轮,4-链条,5-排种孔,6-精密排种器,7-转轴,8-种子箱,9-传动轴,10-被动链轮,11-扶手,12-离合器手柄,13-仿形弹簧,14-镇压轮,15-开沟器,16-播深调节器,17-离合器,18-地轮轴,19-地轮,20-横梁,21-输种管,22-隔离板,23-下种口。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播种方式是,每个沟内播有两行种子,两行间距a=3-5cm,两沟间距b=23-28cm。如图1、图2所示在机架1上固定有种子箱8。地轮19通过地轮轴18安装在机架1前端的支架2上,同时地轮轴18作为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4、张紧轮3、被动链轮10、传动轴9将动力传至精密排种器6的转轴7上,排种器6上的排种孔为六个,每个排种孔接出一根软管。软管插入输种管21中,输种管21是内径为20mm的普通铸铁管。两根输种管21并列焊接在一起构成开沟器15的腿,并固接在横梁20上,两腿之间的间距B=20-30cm,输种管21的下口为下种口23,其末端与开沟器15焊接在一起。播深调节器16用螺栓将横梁20和输种管21以及开沟器15连接在机架1上。操纵离合器手柄12可使离合器17工作,实现动力的切换,防止播种机转弯或非工作行走时浪费种子。镇压轮14与扶手11分别固接在机架1后方,每个开沟器15的后面各有一个镇压轮14,同时镇压轮14与扶手11间用仿形弹簧13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开沟器形状如图3、图4所示,它是在三角形开沟15内焊接有隔离板22,隔离板22的横截面为倒V型,张口处两翼纵面为弧线型,外宽值a=3-5cm,它能确定双线排种的宽度,也能有效防止从两根输种管21下落的种子相混合,使它们分别落入隔离板22两侧的种沟内,实现一沟两行的“双线”播种;同时其弧线性结构能有效地防止杂草堵塞种沟影响播种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双线精播”方法,其特征是,小麦播种时,在每个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内平行播下两行小麦种子,种沟的间距为20-30cm,种沟内种子的行距为3-5cm,每亩种量控制在10-20k以下,基本苗为每亩10-20万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双线精播”方法,其特征是,小麦播种时,在每个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内平行播下两行小麦种子,种沟的间距为20-30cm,种沟内种子的行距为3-5cm,每亩种量控制在10-20k以下,基本苗为每亩10-20万棵。2.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方法的双线精播机,它由机架、地轮、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恩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