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针织物,其为双层脱圈贯通网眼结构,且脱圈贯通网眼处里丝翻转覆盖在表丝上,其中里丝为聚氨酯系机包纱。成型针织物具有优良的排汗、透气性,可保持皮肤侧的干爽感,特别适合用于制作户外运动服。
A kind of formed knitt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成型针织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异排汗、透气性的成型针织物。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对于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如登山、航海、骑行等,人体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汗液,如果这些热量和汗液不能及时排出到衣服外面,就会产生湿冷等不舒服的感觉。市面上现有的运动服普遍选用吸水速干性纤维并结合网眼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排汗不良、散热(透气性)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受到编织条件等的限制,并不能实现网眼结构的最大化以及贯通的网眼效果,因此排汗和散热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关于成形网眼针织物的研究也是很多的。比如为了解决网眼织物的逆编织方向脱散的问题,专利文献CN101967723B中公开了一种无缝针织内衣的开口方法,利用在开口前的第6、4、2行分别添加热熔纱编织,下机后进行悬挂汽蒸,让热熔纱在染色前充分熔化,并与其交织在一起的其它纱线粘合在一起,使线圈因粘合而固定下来,不管开口大小,都不会脱散、不会漏针。这样的方法虽然可以实现网眼最大化,提高透气性,但是,热熔丝大部分依赖于从国外进口,且需要增加汽蒸工序,成本高,工艺控制难度大。另外,为了解决出汗后衣物粘在身上导致不适的问题,专利文献CN103243472B中公开了一种织物,利用单针多列浮线针织技术织成的凹凸纹样片和利用架空添纱针织技术织成的网眼纹样片无缝结合得到,但是架空添纱针织技术织成的网眼非贯通结构,而且网眼大小也受到限制,空气对流效果有限,大量出汗的话仍会出现汗液滞留的现象。又如,专利文献CN205757306U中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功能性无缝内衣,采用罗纹组织与集圈组织复合形成的蜂巢状网眼结构,同时,贴肤面采用超细旦丙纶,使得内衣具有吸湿速干、单向导湿功能,避免了衣服和身体粘连现象的发生,但是,同样由于蜂巢状网眼并不是贯通的结构,排汗和透气性还是较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开口(网眼)不脱散,排汗和透气性十分优异的成型针织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成型针织物,为双层脱圈贯通网眼结构,且脱圈贯通网眼处里丝翻转覆盖在表丝上,其中里丝为聚氨酯系机包纱。本专利技术利用脱圈的编织方式在针织物上形成贯通的镂空开口(网眼),获得了良好的排汗性、透气性。同时,里丝采用聚氨酯系机包纱,相较于聚氨酯系空包纱等,纱线结构较为稳定,能有效避免脱圈开口处逆编织方向脱散问题的发生。附图说明(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单面成型针织物的平面写真图(数码显微镜、20倍),其中A为针织物的表面,B为针织物的里面。(2)图2为单个双层脱圈贯通网眼的平面写真图(数码显微镜、30倍),其中a为脱圈贯通网眼区域,b为里丝翻转覆盖表丝区域。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成型针织物,由表丝和里丝编织而成,为双层脱圈贯通网眼结构,且脱圈贯通网眼处里丝翻转覆盖在表丝上,其中里丝为聚氨酯系机包纱。本专利技术利用添纱组织进行编织,经脱圈后在针织物上形成脱圈贯通网眼结构。这里的脱圈贯通网眼结构是指表里丝形成的表里层脱圈后形成的贯通表里层的网眼结构,其中贯通是指网眼处为镂空效果,肉眼观察没有纱线存在。脱圈贯通网眼结构是针织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在编织过程中某些路数纱线自动剪断,织针升高,升高的织针无法勾取新的纱线成圈,而织针上的旧线圈从针上脱落,线圈在纵向上局部失去连接,从而形成脱圈贯通网眼。这样的脱圈贯通网眼与集圈、浮线等方式形成的网眼相比,网眼可以做得比较大,且可以获得贯通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排汗不良、散热(透气性)不足的问题,使得人体在运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肌肤面干爽感,带来舒服的感觉。众所周知,聚氨酯系空包纱(简称ACY)是将外包纤维长丝与聚氨酯(PU)纤维同时牵伸经过空气喷嘴,经高压缩的空气规律性的喷压形成具有交络点的纱线。本专利技术中,里丝采用上述聚氨酯系空包纱的话,由于其外包纤维长丝是通过交络点与聚氨酯纤维相结合的,在使用过程中,外包纤维长丝容易在脱圈贯通网眼处被勾出造成脱散;又或者里丝仅采用聚氨酯裸纱(bare yarn)的话,在脱圈形成网眼时,由于弹性回复性大,聚氨酯裸纱会浮现在脱圈位置,影响外观。而聚氨酯系机包纱是指,外包纤维长丝不断地旋转并缠绕在被匀速牵伸的芯丝聚氨酯纤维上,经加捻而具有一定捻度的纱线。这样的加工方式使得外包纤维长丝紧密地包缠在芯部的聚氨酯纤维上,不容易发生勾丝问题;而且在线圈张力和精练染色阶段的纱线收缩作用下,里丝发生翻转并覆盖在表丝上,使得脱圈后得到的网眼被固定,不容易发生逆编织方向脱散的问题;同时,里丝翻转覆盖在表丝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料的厚度,保证保温性。本专利技术中,外包纤维长丝的纤维原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考虑到亲肤性,优选聚酰胺类长纤维。考虑到翻转率和服装轻量化,外包纤维长丝的纤度优选为20~70旦尼尔(D)。本专利技术中表丝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汗和速干性,优选为疏水性纤维。这里的疏水性纤维是指公定回潮率在4.5%以下的纤维,如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或者是单纤维表面附着有拒水树脂的纤维。上述单纤维表面附着有拒水树脂的纤维可以是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所用拒水树脂可以是含氟系拒水树脂、炭化水素系拒水树脂等。因为疏水性纤维的吸湿率低,汗液不容易被吸收到纤维中,也就不会给人体造成湿粘、湿冷感。考虑到获得更好的干爽性和轻量性,本专利技术中表丝更优选使用聚丙烯纤维,这是由于聚丙烯纤维的回潮率接近于零,几乎不吸湿,而且聚丙烯纤维的密度仅有0.91g/cm3,是化学纤维中密度最轻的纤维。本专利技术中,里丝所用聚氨酯系机包纱中的聚氨酯纤维可以是普通聚氨酯纤维,也可以是热熔型聚氨酯纤维。其中普通聚氨酯纤维由柔软、可伸长的聚氨基甲酸酯柔性链段与硬链段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热熔型聚氨酯纤维则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添加异氰酸酯、二醇、扩链剂等改变分子结构中硬段和柔性分子链段的相互作用,获得的一种能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熔融的纤维,包括低温型(定型温度为95℃~110℃)、中温型(定型温度为110℃~130℃)、高温型(定型温度为130℃~160℃)3种。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热熔型聚氨酯纤维,这样的话,可以利用高温在定型工序,使热熔型聚氨酯纤维发生熔融,既可以减少加工工序,保证面料尺寸稳定,而且很好地将脱圈后的网眼固定实现不脱散。理论上,脱圈贯通网眼的开口面积越大,汗液更容易从开口处排出,针织物的透气性和排汗性越好,但是考虑到针织物的强力等基本物性,优选相对于成型针织物的整体面积,脱圈贯通网眼的开口面积所占比例大于5%小于50%。其中,脱圈贯通网眼的开口面积所占比例小于等于5%时,面料的排汗、透气和散热性有变差的趋势;反之,脱圈贯通网眼的开口面积所占比例大于等于50%时,由于镂空区域过大,面料的拉伸、胀破强力等物理性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综合考虑,脱圈贯通网眼的开口面积所占比例优选大于5%小于50%,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4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40%以下。里丝翻转覆盖表丝是指某些针上脱圈的线圈失去串套后,受里层圈弧和弹性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针织物,由表丝和里丝编织而成,其特征是:所述成型针/n织物为双层脱圈贯通网眼结构,且脱圈贯通网眼处里丝翻转覆盖在表丝上,所述里丝为聚氨酯系机包纱。/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30 CN 2017112345622一种成型针织物,由表丝和里丝编织而成,其特征是:所述成型针
织物为双层脱圈贯通网眼结构,且脱圈贯通网眼处里丝翻转覆盖在表丝上,所述里丝为聚氨酯系机包纱。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型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表丝为疏水性纤维。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成型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疏水性纤维为聚丙烯纤维。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型针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聚氨酯系机包纱中的聚氨酯纤维为热熔型聚氨酯纤维。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型针织物,其特征是:相对于成型针织物的整体面积,所述脱圈贯通网眼的开口面积所占比例大于5%小于5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型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玉松,张晴,何晓霞,施一娇,吴卓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