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2434410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26
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其能调整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收缩量。在编织将第二线圈横列(2)配置在第一线圈横列(1)的里侧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3)的编织物的该编织方法中,由第一编织形成添纱风格编织物部(3)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编织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在工序A中,在第一线圈横列(1)的编织时对构成已存线圈横列(4)的第一基础线圈(41)进行贴补,编织从第一基础线圈(41)拉出的第一主线圈(11)。在工序B中,在第二线圈横列(2)的编织时在第一基础线圈(41)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向与第一主线圈(11)相反方向拉出的第一副线圈(21)。在工序C中,将第一主线圈(11)和第一副线圈(21)重叠。

Knitting method an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物和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使用了横编机的编织,由一个编织针同时编织第一编织纱线和第二编织纱线的添纱编织已被众所周知。通过添纱编织,将配置了由第二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二线圈横列的添纱编织物部编织在由第一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在此添纱编织中,使用具备第一编织纱线的供纱口和第二编织纱线的供纱口的专用的送线器。或者也可以使供给第一编织纱线的第一送线器和供给第二编织纱线的第二送线器同时动作来进行添纱编织。在此,本说明书中的“表侧”,是指在编织物的使用时从外部能看见的一侧,“里侧”是“表侧”的相反侧。另外,“第一线圈横列”,是指由第一编织纱线编织的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线圈列,“第二线圈横列”,是指由第二编织纱线编织的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线圈列。不使用专用的送线器,编织在添纱编织物部具有类似的外表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也已被提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在不同的时机编织的第一线圈横列和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重叠,编织了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如果概括此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则是在相对于已存的线圈横列使用第一编织纱线编织第一线圈横列后,使用第二编织纱线编织与第一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连结的第二线圈横列,反复进行将第一线圈横列的线圈和第二线圈横列的线圈在厚度方向重叠。其结果,编织了在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配置了第二线圈横列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4742号公报r>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大多适用于例如平针组织的针织品中的罗纹组织的领子、下摆。这是因为除了由组织构造产生的伸缩以外,还通过将第二编织纱线做成弹性纱线,能提高领子、下摆的伸缩性。在该情况下,由于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在编织宽度方向容易收缩,所以在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和除此以外的非添纱编织物部的边界附近,皱褶容易靠近非添纱编织物部。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整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收缩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皱褶难靠近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和除此以外的编织物部的边界附近的编织物。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供给第一编织纱线的第一送线器和供给第二编织纱线的第二送线器的横编机,在相对于已存线圈横列使用上述第一编织纱线编织了第一线圈横列后,使用上述第二编织纱线编织与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连结的第二线圈横列,反复进行使上述第一线圈横列和上述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编织将上述第二线圈横列配置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其中,由第一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一编织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上述工序A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构成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一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一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一主线圈;上述工序B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第一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向与上述第一主线圈相反方向拉出的第一副线圈;上述工序C将上述第一主线圈和上述第一副线圈重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的方式:由第二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二编织具备工序D、工序E和工序F,上述工序D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二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二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二主线圈;上述工序E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第二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在与上述第二主线圈相同的方向拉出的第二副线圈;上述工序F将上述第二主线圈和上述第二副线圈重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的方式:由第三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三编织具备工序G和工序H,上述工序G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三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第三主线圈;上述工序H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向上述第三主线圈进行集圈,或者将形成在空针上的未封闭线圈与上述第三主线圈重叠。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其具备添纱风格编织物部,该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将由第一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线圈横列和由与上述第一编织纱线不同的第二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重叠,将上述第二编织纱线相对于上述第一编织纱线配置在里侧,其中,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将由上述第一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主线圈和由上述第二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副线圈重叠了的第一重叠线圈,上述第一主线圈和上述第一副线圈从相同的线圈拉出,而且上述第一主线圈的拉出方向和上述第一副线圈的拉出方向成为相反,上述相同的线圈的编织弧由上述第一主线圈的沉降弧和上述第一副线圈的沉降弧夹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上配备的第一重叠线圈。第一重叠线圈,由从相同的线圈(以下称为基础线圈)向相互相反方向拉出的第一主线圈和第一副线圈构成。基础线圈的编织弧由第一主线圈的沉降弧和第一副线圈的沉降弧夹入,其收缩被约束。因此,具有第一重叠线圈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在编织宽度方向难以收缩。通过使添纱风格编织物部中的第一重叠线圈的数量变化,能微调整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伸缩性。在编织添纱风格编织物部时,通过进行第二编织,难以从编织物的表侧看见第二编织纱线。这是因为第二主线圈和第二副线圈在相同的方向拉出。重叠了由第二编织得到的第二主线圈和第二副线圈的第二重叠线圈,与由添纱编织得到的重叠线圈完全相同。在此第二编织中,因为使在不同的时机编织的第二主线圈和第二副线圈相互重叠,所以与通常的添纱编织相比能将可靠地第二主线圈配置在编织物的表侧。在编织添纱风格编织物部时,通过使第三编织与第一编织交织,能使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效率提高。由第三编织形成的线圈也成为与由第一编织及第二编织形成的线圈接近的外表。具有第一重叠线圈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在编织宽度方向难以收缩。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中,皱褶难以靠近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和除此以外的编织物部的边界。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物外观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工序图。图2(A)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第一重叠线圈的成圈图,图2(B)是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第二重叠线圈的成圈图。图3是实施方式1所示的套衫(编织物)的概要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1中,基于图1、2说明使用2张针床横编机来编织罗纹组织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例子。2张针床横编机具备多个送线器和前后相向的一侧针床及另一侧针床。另一侧针床可相对于一侧针床相对地左右横移,在可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在编织中使用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供给第一编织纱线的第一送线器和供给第二编织纱线的第二送线器的横编机,在相对于已存线圈横列使用上述第一编织纱线编织了第一线圈横列后,使用上述第二编织纱线编织与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连结的第二线圈横列,反复进行使上述第一线圈横列和上述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编织将上述第二线圈横列配置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其特征在于,/n由第一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n上述第一编织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n上述工序A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构成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一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一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一主线圈;/n上述工序B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第一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向与上述第一主线圈相反方向拉出的第一副线圈;/n上述工序C将上述第一主线圈和上述第一副线圈重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6 JP 2018-220685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供给第一编织纱线的第一送线器和供给第二编织纱线的第二送线器的横编机,在相对于已存线圈横列使用上述第一编织纱线编织了第一线圈横列后,使用上述第二编织纱线编织与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连结的第二线圈横列,反复进行使上述第一线圈横列和上述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编织将上述第二线圈横列配置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其特征在于,
由第一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一编织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
上述工序A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构成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一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一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一主线圈;
上述工序B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第一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向与上述第一主线圈相反方向拉出的第一副线圈;
上述工序C将上述第一主线圈和上述第一副线圈重叠。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第二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二编织具备工序D、工序E和工序F,
上述工序D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二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二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二主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一良山田善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