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外板面板以及车辆用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6502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谋求外观性提高的车辆用外板面板以及车辆用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外板面板(100)的特征在于,具有:透明树脂板(1),其通过压缩空气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并安装于车辆而构成车身的外壁;和装饰层(2),其通过丝网印刷形成于透明树脂板(1)的至少一部分,并装饰透明树脂板(1)。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vehicle outer panel and vehicle outer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外板面板以及车辆用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外板面板以及车辆用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的车身外壁由金属制的车辆用外板面板(以下有时称为“外板面板”。)构成。在这种外板面板上安装有树脂制的模制材料等,能够谋求车身外观性的提高(参照如下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23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以往的车身的外观构造中,安装于外板面板的零件点数太多,导致制造工作量的增加。由此,希望一种外板面板,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谋求外观性的提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谋求外观性提高的车辆用外板面板以及车辆用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外板面板的特征在于,具有:透明树脂板,其通过压缩空气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并安装于车辆而构成车身的外壁;和装饰层,其通过丝网印刷形成于所述透明树脂板的至少一部分,并装饰所述透明树脂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外板面板以及车辆用外板面板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结构简单,且谋求外观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外板面板的剖视图。图2是由图1的框线II包围的范围的放大图。图3A是表示装饰层形成工序的图。图3B是表示基座部件固定工序的图。图3C是表示基座部件固定工序后的将透明树脂板层叠后的状态的图。图3D是表示处于基座部件能够支承上侧的透明树脂板的位置关系的情况的图。图3E是表示处于基座部件无法支承上侧的透明树脂板的位置关系的情况的图。图3F是表示处于能够通过环状的基座部件和两个矩形状的基座部件支承上侧的透明树脂板的位置关系的情况的图。图4A是表示压缩空气成型工序的图。图4B是表示切削工序的图。图4C是表示凸起粘结工序的图。图5A是表示在基座部件上螺合有凸起的状态的图。图5B是在基座部件上粘结有双头螺栓的状态的图。图5C是表示在基座部件上直接固定有车辆搭载零件的状态的图。图6A是表示在压缩空气成型工序前由丝网印刷形成的相邻的装饰层彼此的边界线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压缩空气成型工序后的边界线的状态的图。图6C是将边界部渐变加工后的状态的图。图7A是用于说明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在压缩空气成型后形成有凹部的透明树脂板的状态的图。图7B是用于说明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在压缩空气成型后形成有凹部的透明树脂板的状态的图。图8A是从后方的右上侧观察到的尾门的立体图。图8B是从表面侧观察到的被压缩空气成型之前的透明树脂板的主视图。图9是图8A的IX-IX线向视端面图。图10是图8A的X-X线向视端面图。图11是图8A的XI-XI线向视端面图。图12是表示将托架的一端部通过铆钉固定于透明树脂板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在后组合灯中使用了LED灯片的例子的图。图14是从前方的左上侧观察到的前翼子板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XV-XV线向视端面图。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前大灯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XVII-XVII线向视端面图。图18是变形例的前大灯点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从前方的左上侧观察到的具有变形例的装饰层的前翼子板的立体图。图20是图19的XX-XX线向视端面图。图21是从左侧观察到的后翼子板的侧视图。图22是图21的XXII-XXII线向视端面图。图23是从前方的左上侧观察到的车顶的立体图。图24是图23的XXIV-XXIV线向视端面图。图25是图23的XXV-XXV线向视端面图。图26是图23的XXVI-XXVI线向视端面图。图27是图23的XXVII-XXVII线向视端面图。图28是LIDAR安装后剖视外板面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外板面板。首先,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外板面板的基本构造。然后说明将外板面板适用于车辆的车身的各部位的例子。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外板面板,将车外侧的面称为表面,将车内侧的面称为背面。(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外板面板100具有:通过压缩空气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并安装于车辆而构成车身的外壁的透明树脂板1;通过丝网印刷形成于透明树脂板1的至少一部分并对透明树脂板1进行装饰的装饰层2;设于透明树脂板1的背面1a侧的基座部件3;经由基座部件3固定于透明树脂板1的背面1a侧的车辆搭载零件4;和加强件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饰层2设于透明树脂板1的背面1a。另外,在透明树脂板1的表面1b侧设有保护层6。透明树脂板1呈板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透明树脂板1由聚碳酸酯形成。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透明树脂板1除了聚碳酸酯以外,也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酸树脂、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形成,没有特别限定。另外,透明树脂板1由透明的树脂(透明的聚碳酸酯)形成。由此,能够从透明树脂板1的表面1b侧视觉确认透明树脂板1的背面1a的装饰层2。此外,透明树脂板1只要为透明,无论无色或有色。透明树脂板1的沿长边方向切割的截面为曲面状。另外,透明树脂板1的厚度沿长边方向大致均匀地形成。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没有特别限定透明树脂板1的厚度。由此,例如为了具有高强度,可以将透明树脂板1设定得厚等,设定为希望的厚度。装饰层2是固着于透明树脂板1的背面1a的油墨薄层。此外,用于装饰层2的油墨没有特别限定,但希望容易固着于形成透明树脂板1的材质(本实施方式中为聚碳酸酯)。如图1所示,装饰层2具有色彩不同的第1装饰层2a和第2装饰层2b,分开为两个区域。由此,能够避免为了提高外板面板100的外观性而将外观部件(例如模制件等)安装于外板面板100(透明树脂板1)。基座部件3是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零件,用于将车辆搭载零件4安装于外板面板100(透明树脂板1)。除此之外,基座部件3还起到提高外板面板100中车辆搭载零件4的重量所作用的部位的强度的作用。另外,若利用大的基座部件3增大相对于外板面板100的粘结面积,能够减轻作用于外板面板100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基座部件3通过两面胶带7固着于装饰层2的背面。此外,两面胶带7中的粘结层(未图示)使用了不会使装饰层2的油墨溶解的材料。另外,作为用于将基座部件3固定于装饰层2的方式,除了两面胶带7以外,还能够举出通过与形成装饰层2的油墨相同的油墨且为透明色的部件来粘结,或通过感压粘结剂来粘结的方法。基座部件3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具体地,基座部件3由聚碳酸酯形成。由此,基座部件3在后述的压缩空气成型工序中与透明树脂板1一起变形。基座部件3设有三个,车辆搭载零件4的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n透明树脂板,其通过压缩空气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并安装于车辆而构成车身的外壁;和/n装饰层,其通过丝网印刷形成于所述透明树脂板的至少一部分,并装饰所述透明树脂板。/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30 JP 2017-1661711.一种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透明树脂板,其通过压缩空气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并安装于车辆而构成车身的外壁;和
装饰层,其通过丝网印刷形成于所述透明树脂板的至少一部分,并装饰所述透明树脂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部件,其设于所述透明树脂板的背面侧;和
车辆搭载零件,其经由所述基座部件固定于所述透明树脂板的背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件呈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树脂板上形成有:
从缘部向背面侧并向内侧折回的折回部;和
从所述折回部延伸而安装于车辆的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层设于所述透明树脂板的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明树脂板或所述装饰层上,通过所述丝网印刷而形成有电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饰层彼此的边界部为渐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明树脂板上,形成有与所述装饰层彼此的边界线对应而延伸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外板面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口丰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