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红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30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红绿灯,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行人等候区,包括红绿灯本体、控制电路和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四个感应柱,感应柱设置在行人等候区内并作为四个端点组成矩形的感应区域;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感应区域内是否有等候行人和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红绿灯的交通信号变化;上述这种区域式感应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误判的可能性,整个过程,行人无需按按钮或者等候较长时间,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方便行人的出行和生活,提高道路的使用率。

An intelligent traffic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红绿灯
本技术涉及交通信号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红绿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道路的使用率,一些行人较少的十字路口或道路设置有触摸式红绿灯。触摸式红绿灯又被称为“聪明红绿灯”,当没有行人需要通过路口或过道路对面时,车道保持着绿灯的通行状态,便于车辆通行。当有行人需要通过路口或过道路对面时,行人可以按动按钮,车道方向的红绿灯转为红色,斑马线人行路方向转为绿色,一定时间重新转变红绿灯的信号。该触摸式红绿灯具有人性化,提高道路使用率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些老人和小孩来说,往往由于不懂得使用,耽误了行人的时间,十分不方便。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红绿灯,旨在实现红绿灯智能化,更加人性化,方便人们的生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红绿灯,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行人等候区,包括红绿灯本体、控制电路和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四个感应柱,感应柱设置在行人等候区内并作为四个端点形成矩形的感应区域;感应柱包括柱体和热红外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柱体顶部;控制电路设置在红绿灯内且与感应装置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红绿灯本体的交通信号变化。所述的智能红绿灯,其中,还包括定时电路,所述感应装置通过定时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智能红绿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内设置有过流保护器件。所述的智能红绿灯,其中,所述感应柱还包括防水罩,防水罩设置在柱体顶部,热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防水罩和柱体顶部之间。所述的智能红绿灯,其中,所述柱体的高度为1-1.4米。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红绿灯,相比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四个感应柱组成的感应区域,当四个感应柱同时检测到行人的时候,才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红绿灯的交通信号变化;上述这种区域式感应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误判的可能性,整个过程,行人无需按按钮或者等候较长时间,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方便行人的出行和生活,提高道路的使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红绿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红绿灯的信号传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感应柱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红绿灯本体100、控制电路200、感应装置300、感应柱310、感应区域320、柱体311、热红外传感器312、防水罩313、定时电路40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红绿灯,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红绿灯,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行人等候区,包括红绿灯本体100、控制电路200和感应装置300;感应装置包括四个感应柱310,感应柱设置在行人等候区内并作为四个端点形成矩形的感应区域320;感应柱包括柱体311和热红外传感器312,热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柱体顶部;控制电路设置在红绿灯内且与感应装置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红绿灯本体的交通信号变化。其中,控制电路200可优选为单片机、逻辑电路(与非门、与或门等电路)等具有信号输入/输出和逻辑处理的电路或单片机。其中,热红外传感器312通过热红外波段探测,能有效地检测到人体的信号,常用于人体动作感应、热成像等方面,能极大地提高智能红绿灯的判断的准确度。其中,行人等候区为人行斑马线两侧的人行道区域,为行人日常的红绿灯等候区域。请参阅图1,当有行人需要通过马路时,行人只需要站在行人等候区的感应区域320内,当四个感应柱311同时检测到行人在此区域内时,才反馈检测信号至控制电路200,控制电路输出电位信号控制红绿灯100的交通信号变化,红绿灯接收信号后,红灯闪烁延时转为绿灯,行人可以安全地通过马路,一定时间后绿灯闪烁延时自动转回红灯,车辆可正常通行。该智能红绿灯采用四个感应柱同时检测的区域式感应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误判的可能性。整个过程,行人无需按按钮或者等候较长时间,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方便行人的出行和生活,提高道路的使用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智能红绿灯还包括定时电路400,所述感应装置300通过定时电路与控制电路200连接。感应装置检测到行人持续输出检测信号至定时电路,此时定时电路开始第一轮计时,当检测信号持续一定时间后,再输出时间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才控制红绿灯100转为绿灯,通过上述设置,避免行人经过感应区域从而造成误判,只有行人待在感应区域一定时间,智能红绿灯才做出判断,该第一轮计时优选设置为5-10秒。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控制电路200输入定时电路400的时间信号后,反馈一个复位信号给定时电路,定时电路清空第一轮计时,同时开始第二轮计时,第二轮计时的时间与红绿灯的绿灯持续时间相等,在第二轮计时完毕前,定时电路即使接收到持续一定时间的检测信号也不会再输出时间信号至控制电路,直至第二轮计时结束自动清空第二轮计时。通过上述设置,避免红绿灯100已转为绿灯后,依然接收控制电路的电位信号,导致绿灯时间反复重置,导致长时间保持在绿灯状态,造成交通指挥的混乱。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200内设置有过流保护器件,防止由于故障或其它原因,导致过大电流输入至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损坏。其中,过流保护器件可优选为熔断器、断路器、继电器等器件,可及时断开电路,避免控制电路损坏。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柱310还包括防水罩313设置在柱体311顶部,热红外传感器312设置在防水罩和柱体顶部之间,防水罩可避免雨天或者其它情况导致热红外传感器被淋湿而短路损坏。本实施例中,防水罩优选为伞状防水罩,也可以采用透明玻璃罩作为防水罩将热红外传感器密封在罩内。进一步地,所述柱体311的高度为1-1.4米,通过将柱体设置在合适的高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感应装置误判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1.2米,避免小孩由于身高原因而无法被检测到。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红绿灯,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行人等候区,其特征在于,包括红绿灯本体、控制电路和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四个感应柱,感应柱设置在行人等候区内并作为四个端点形成矩形的感应区域;感应柱包括柱体和热红外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柱体顶部;控制电路设置在红绿灯内且与感应装置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红绿灯本体的交通信号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红绿灯,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行人等候区,其特征在于,包括红绿灯本体、控制电路和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四个感应柱,感应柱设置在行人等候区内并作为四个端点形成矩形的感应区域;感应柱包括柱体和热红外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设置在柱体顶部;控制电路设置在红绿灯内且与感应装置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红绿灯本体的交通信号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时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丹欧惠玲张英梅李俊然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