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056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包括安装在回转窑托轮上部的底架,底架上设有驱动装置、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二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第二进给机构安装在第一进给机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的刀架能够沿窑轮带的轴向和径向方向进给实现刀具的位置调整,在窑轮带运行时进行车削修复,不需要停窑即可修复窑轮带,属于回转窑修复设备技术领域。

Turning and repairing device of rotary kiln wheel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回转窑修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窑是水泥生产重要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窑轮带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造成回转窑上下窜动,无法正常运行。如窑轮带与液压挡轮的接触面出现横沟,沿圆周一圈呈波纹状凹凸不平,导致回转窑运行时前后来回窜动,托轮座也随之晃动,造成回转窑大齿圈腹板开裂、大齿圈弹簧板定位销螺栓断、托轮开裂、底座断裂以及液压挡轮支腿开裂等状况,断裂处经焊接修复仍容易再次开裂,影响回转窑的正常运行。此时,常用的方法是停窑后人工用砂轮机进行打磨窑轮带表面,需要多人轮流打磨,在打磨过程中,若砂轮机脱手,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此方式费工、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该装置可在线车削修复窑轮带,安全便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包括安装在回转窑托轮上部的底架,底架上设有驱动装置、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二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第二进给机构安装在第一进给机构上方。所述第一进给机构包括第一进给台和设于底架上的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的长度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一基座的上方有间隔地设有两个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之间设有第一丝杠,第一进给台下方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以及与第一丝杠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块,第一丝杠的一端通过皮带传动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二进给台和设于第一进给机构上的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的上方有间隔地设有两个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之间设有第二丝杠,第二进给台下方设有与第二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槽以及与第二丝杠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块,第二丝杠的一端设有调节手轮。所述驱动装置为变频减速电机,变频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二带轮,第一进给机构上设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由皮带连接。所述第一带轮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带轮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固定在第一进给台上方。所述皮带采用V型皮带。所述第二进给台上方固定安装刀架,调节手轮设于远离刀架的一端。所述底架的中部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底架采用钢材制成,驱动装置和第一进给机构分别位于底架的两端。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的刀架能够沿窑轮带的轴向和径向方向进给实现刀具的位置调整,在窑轮带运行时进行车削修复,不需要停窑即可修复窑轮带,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完成修复过程,操作安全快速,仅需对现有回转窑进行改造即可,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所示,1为底架、2为变频减速电机、3为第一进给台、4为第一基座、5为第一丝杠、6为第二进给台、7为第二基座、8为第二丝杠、9为第二螺纹块、10为调节手轮、11为第一带轮、12为第二带轮、13为刀架、14为限位块、15为窑轮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安装在回转窑托轮上部的底架,底架上设有驱动装置、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二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第二进给机构安装在第一进给机构上方。第一进给机构调节车刀与窑轮带的相对位置,确定切削位置,第二进给机构调节切削深度。第一进给机构包括第一进给台和设于底架上的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的长度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一基座的上方有间隔地设有两个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之间设有第一丝杠,第一进给台下方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以及与第一丝杠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块,第一丝杠的一端通过皮带传动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通过第一带轮转动第一丝杠,第一丝杠带动第一进给台移动从而调节位置。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二进给台和设于第一进给机构上的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的上方有间隔地设有两个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之间设有第二丝杠,第二进给台下方设有与第二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槽以及与第二丝杠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块,第二丝杠的一端设有调节手轮。人工转动调节手轮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第二丝杠带动第二进给台移动从而调节位置。驱动装置为变频减速电机,变频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二带轮,第一进给机构上设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由皮带连接,皮带采用V型皮带。第一带轮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带轮的径向尺寸,在皮带传动中进一步减速。第二进给台上方固定安装刀架,调节手轮设于远离刀架的一端,通过人工操作调节手轮来调节第二进给台的位置,进而调节车刀的切削深度。第二进给机构固定在第一进给台上方,第一进给台调节位置时,带动第二进给机构移动,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配合共同调节刀架位置。底架的中部设有两个限位块,限位块用于限制第一进给台和第二进给台的调节位置,保证装置的操作安全。底架采用钢材制成,驱动装置和第一进给机构分别位于底架的两端,第一进给机构面向待修复的窑轮带。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利用车床装置原理,使刀架可以纵向和横向运动达到车削表面平整需求,其安装和使用时,首先调整液压挡轮定位,将液压挡轮油站关闭,使回转窑不上下窜动。停窑后拆除托轮的防雨棚,以托轮底座作为基础,在托轮上部制作底架,再安装本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使用时,先车削窑轮带的高点,调整合适角度,车削过程中的每个回合都要检查刀具与窑轮带的接触面,发现角度偏差立即调整刀架角度,以挡轮斜面角度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将窑轮带斜面的沟槽车削平整,保证窑轮带的圆跳动度≤0.3mm及表面光洁度≤3.2um。每一次的进刀量控制在1~2毫米,具体应根据窑轮带、托轮表面氧化层硬度来进行调整进刀量。随时监控车刀磨损情况,如磨损及时更换,以及监测斜面接触面情况,如偏离要进行调整。每车削12小时后,通过第一进给机构退出车刀至窑轮带之外,再打开液压挡轮油站,手动感应液压挡轮下窜到位开关使回转窑上行,约6小时后自动感应到上窜到位开关后下行,再约6小时后至初始位置,目的是为了不让窑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如窑长期不上下窜动,会影响轮带与托轮正常接触。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回转窑托轮上部的底架,底架上设有驱动装置、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二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第二进给机构安装在第一进给机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回转窑托轮上部的底架,底架上设有驱动装置、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二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垂直于第一进给机构的进给方向,第二进给机构安装在第一进给机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给机构包括第一进给台和设于底架上的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的长度方向与窑轮带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一基座的上方有间隔地设有两个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之间设有第一丝杠,第一进给台下方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槽以及与第一丝杠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块,第一丝杠的一端通过皮带传动与驱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回转窑轮带车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二进给台和设于第一进给机构上的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的上方有间隔地设有两个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之间设有第二丝杠,第二进给台下方设有与第二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槽以及与第二丝杠的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块,第二丝杠的一端设有调节手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维强胡励农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水泥昌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