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98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22
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光电探测器,波分解复用组件,输入端,准直透镜,会聚透镜组。波分解复用组件对输入光进行解复用,获得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光信号。所述的会聚透镜组,配合每个光信号,会聚到相应通道的光电探测器接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利用波分解复用组件进行光路折叠,能够实现更小尺寸、更低损耗、更小的体积、更高的集成度等优势。

A receiving module of multi wavelength div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光纤通讯发展迅速,随着单根光纤传输容量需求的提升(如传输视频影像等),直接要求最大利用光纤的宽度。波分复用(WDM)技术是用于提高传输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WDM系统对各波长彼此不同的多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近几年,要求光学模块的WDM化,例如,作为用于具有结合从多个光源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而进行波长多路复用的光发射组件的光学模块的TOSA,已知的有将四个容纳LD(激光二极管)的CAN封装件向相同方向排成一列而配置的TOSA。另一方面,近几年,要求光收发两用机等光学模块的进一步的小型化。例如,要求与对应于40~100GbE连接的光纤的收发两用机规格即QSFP+(QuadSmallForm-factorPluggablePlus)对应的小型光收发两用机,尤其要求WDM用的小型光收发两用机。当前正在批量实用的LAN-WDM标准,对分别具有每个波长为25Gbps的传输速度且频宽为800GHz的四个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以实现100Gbps的传输容量。相应的光信号的波长为1295.56nm、1300.05nm、1304.58nm、1309.14nm。LAN-WDM草案中规定的光收发器具有遵循CFP(100G可插拔式)多源协议(MSA)的外部尺寸。然而,非常需要进一步减小光收发器的尺寸以及成本,以便在通信设备中高密度地安装光收发器。目前已经发展建立新的标准,含8个通道间隔约4.5nm的光信号,增加1273.55nm、1277.89nm、1282.26nm、1286.66nm、1291.10nm一共5个波长,取用里面的4个。同样的,还有通道间隔为20nm的CWDM4标准,相应的光信号的波长为1271nm、1291nm、1311nm、1331nm。目前已经发展建立新的标准,含8个通道间隔20nm的光信号,增加1351nm、1371nm、1391nm、1411nm。系统中,有多波长的复用,就一定需要多波长的解复用。解复用由于需要处理全偏振态,所以要比复用更有难度。目前,现有的一种多波长解复用的光学模块如图1所示,从输入端输入的光信号包含λ1、λ2、λ3、λ4四个光信号,实现多路解复用。具体如下:光信号λ1经波分复用膜片21透射后,被第一探测器11所接收;剩下的λ2、λ3、λ4经波分复用膜片21反射后,到达波分复用膜片22,光信号λ2经波分复用膜片22反射后,被第二探测器12所接收;剩下的λ3、λ4经波分复用膜片22透射后,到达波分复用膜片23,光信号λ3经波分复用膜片23反射后,被第三探测器13所接收;剩下的λ4经波分复用膜片23透射后,到达波分复用膜片24,光信号λ4经波分复用膜片24反射后,被第三探测器14所接收,完成四个波长的解复用过程。但是由于四个光信号的波长间隔很窄,以至于造成波分复用膜片21,22,23,24镀膜难度很高,成本极高,甚至镀膜厂家无法实现。即使是已经商用的这些波分复用膜片,由于其通带宽度很窄,对入射角度敏感性很高,插入损耗很大,性能指标必然受影响。针对图1的方案,改善的方案如图2所示,把波分复用膜片的入射角从图1的45°,变为13.5°、13°,甚至10°或者8°,以降低镀膜的难度。具体如下:输入光信号包含λ1、λ2、λ3、λ4四个光信号,经基片29入射到波分复用膜片25上,光信号λ1经波分复用膜片25透射后,被第一探测器11所接收;λ2、λ3、λ4被波分复用膜片25反射,再被基片29的HR面反射后,入射到波分复用膜片26,光信号λ2经波分复用膜片26透射后,被第二探测器12所接收;λ3、λ4被波分复用膜片26反射,再被基片29的HR面反射后,入射到波分复用膜片27,光信号λ3经波分复用膜片27透射后,被第三探测器13所接收;λ4被波分复用膜片27反射,再被基片29的HR面反射后,入射到波分复用膜片28,光信号λ4经波分复用膜片28透射后,被第四探测器14所接收,完成解复用。这样的结构解决了滤片的可生产性问题,但是由于四个光信号的波长间隔很窄,入射角还是很小,光路就会比较长,对入射角度敏感性很高,插入损耗比较大,光路耦合不容易控制,整体结构比较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利用波分解复用组件进行光路折叠,能够实现更小尺寸、更低损耗、更小的体积、更高的集成度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利用波分解复用组件,进行光路折叠,能够实现更小尺寸、更低损耗、更小的体积、更高的集成度等优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包括输入端、准直透镜、解复用组件、第一光束汇聚组件、第一光电探测器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复用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多个波分复用膜片;所述第一表面外依次设置第一光束汇聚组件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接收端;所述第二表面外依次设置第二光束汇聚组件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接收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上设置相同数量的波分复用膜片;所述波分复用膜片包括第一波分复用膜片至第N波分复用膜片。进一步的,所述准直透镜与解复用组件之间设置有反射镜。进一步的,所述解复用组件的一侧设有折射棱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外分别设有第一反射棱镜和第二反射棱镜。进一步的,输入端和准直透镜集成一体。进一步的,所述N为4、6、8、10、12、16中的一种。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波分解复用组件进行光路折叠,能够实现更小尺寸、更低损耗、更小的体积、更高的集成度等优势。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一种多波长合波的光学模块。图2现有的另一种多波长合波的光学模块。图3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图4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图5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图6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图7本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图8本技术中反射棱镜转折光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包括输入端(6)、准直透镜(5)、解复用组件(3)、第一光束汇聚组件(2)、第一光电探测器接收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复用组件(3)包括基板(30);所述基板(30)上相对的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上分别设置多个波分复用膜片;所述第一表面(301)外依次设置第一光束汇聚组件(2)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接收端(1);所述第二表面(302)外依次设置第二光束汇聚组件(2’)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接收端(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包括输入端(6)、准直透镜(5)、解复用组件(3)、第一光束汇聚组件(2)、第一光电探测器接收端(1),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复用组件(3)包括基板(30);所述基板(30)上相对的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上分别设置多个波分复用膜片;所述第一表面(301)外依次设置第一光束汇聚组件(2)和第一光电探测器接收端(1);所述第二表面(302)外依次设置第二光束汇聚组件(2’)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接收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波长分波的接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301)与第二表面(302)上设置相同数量的波分复用膜片;所述波分复用膜片包括第一波分复用膜片(31)至第N波分复用膜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龙刘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蕊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