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外板,所述外板设在模具主体的外端面,所述外板的中心内端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端翻折连接有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所述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的中心位置设有模板,所述外板的侧端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外板的底端位置连接有连接架,所述第二模架的侧端边角位置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模架的内端中心设有架体,所述架体的前端位置设有扣接块,所述架体的底端位置对称设有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所述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通过第一模架的设置,实现内端模板更换的目的。
A closed stamping die for precision sheet met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
,具体为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可以帮助进行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工作,解决传统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的不便,同时可以方便进行安装使用,使得装置可以适应更多的环境,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方便进行维修工作,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目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存在以下问题,存在不便于进行内部模板更换的现象,会造成一定的不便,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和外板,所述外板设在模具主体的外端面,所述外板的中心内端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端翻折连接有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所述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的中心位置设有模板,所述外板的侧端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外板的底端位置连接有连接架,所述第二模架的侧端边角位置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模架的内端中心设有架体,所述架体的前端位置设有扣接块,所述架体的底端位置对称设有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所述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转轴,所述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转轴,所述架体的侧端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优选的,所述第二翻折架通过第二连接转轴的转动,使得第二翻折架连接在限位槽的内端。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架内端的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通过底端位置的第一连接转轴连接在内槽的侧端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架内端的扣接块与第二模架上端开设的连接槽相适配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对称位置处均设有槽体,且槽体与模板适配卡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的厚度与内槽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内置时,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对接在内槽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通过底端位置的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实现固定,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的底端与内槽内端连接,且采用铰接结构设置,可实现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通过第一翻折架和第二翻折架进行翻折移动,方便进行中心位置模板的更换工作。、通过安装外板,外板内端开设的内槽与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相适配,且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中心位置可形成槽体结构,方便进行模板的放置固定,且第一模架上端扣接块可与第二模架上的连接槽实现扣合,方便进行内端模板的限位工作,通过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可将模具主体分为外板以及第一模架和第二模架的组合结构,方便进行底端的承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模具主体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模具主体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模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主体;2-第一模架;3-模板;4-第二模架;5-连接架;6-卡槽;7-外板;8-内槽;9-连接槽;10-架体;11-扣接块;12-第一翻折架;13-第一连接转轴;14-第二翻折架;15-第二连接转轴;16-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和外板7,外板7设在模具主体1的外端面,外板7的中心内端开设有内槽8,内槽8的内端翻折连接有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的中心位置设有模板3,外板7的侧端位置开设有卡槽6,外板7的底端位置连接有连接架5,第二模架4的侧端边角位置开设有连接槽9,第一模架2的内端中心设有架体10,架体10的前端位置设有扣接块11,架体10的底端位置对称设有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转轴13,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转轴15,架体10的侧端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6,通过安装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通过底端位置的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实现固定,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底端与内槽8内端连接,且采用铰接结构设置,可实现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通过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进行翻折移动,方便进行中心位置模板3的更换工作。第二翻折架14通过第二连接转轴15的转动,使得第二翻折架14连接在限位槽16的内端,第一模架2内端的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通过底端位置的第一连接转轴13连接在内槽8的侧端位置,第一模架2内端的扣接块11与第二模架4上端开设的连接槽9相适配连接,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对称位置处均设有槽体,且槽体与模板3适配卡接,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的厚度与内槽8的高度相同,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内置时,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对接在内槽8的内侧,通过安装外板7,外板7内端开设的内槽8与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相适配,且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中心位置可形成槽体结构,方便进行模板3的放置固定,且第一模架2上端扣接块11可与第二模架4上的连接槽9实现扣合,方便进行内端模板3的限位工作,通过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可将模具主体1分为外板7以及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的组合结构,方便进行底端的承载。工作原理:在需要工作时,使用者通过安装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通过底端位置的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实现固定,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底端与内槽8内端连接,且采用铰接结构设置,可实现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通过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进行翻折移动,方便进行中心位置模板3的更换工作,通过安装外板7,外板7内端开设的内槽8与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相适配,且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中心位置可形成槽体结构,方便进行模板3的放置固定,且第一模架2上端扣接块11可与第二模架4上的连接槽9实现扣合,方便进行内端模板3的限位工作,通过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可将模具主体1分为外板7以及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的组合结构,方便进行底端的承载,完成工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和外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7)设在模具主体(1)的外端面,所述外板(7)的中心内端开设有内槽(8),所述内槽(8)的内端翻折连接有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所述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的中心位置设有模板(3),所述外板(7)的侧端位置开设有卡槽(6),所述外板(7)的底端位置连接有连接架(5),所述第二模架(4)的侧端边角位置开设有连接槽(9),所述第一模架(2)的内端中心设有架体(10),所述架体(10)的前端位置设有扣接块(11),所述架体(10)的底端位置对称设有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所述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转轴(13),所述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转轴(15),所述架体(10)的侧端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和外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7)设在模具主体(1)的外端面,所述外板(7)的中心内端开设有内槽(8),所述内槽(8)的内端翻折连接有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所述第一模架(2)和第二模架(4)的中心位置设有模板(3),所述外板(7)的侧端位置开设有卡槽(6),所述外板(7)的底端位置连接有连接架(5),所述第二模架(4)的侧端边角位置开设有连接槽(9),所述第一模架(2)的内端中心设有架体(10),所述架体(10)的前端位置设有扣接块(11),所述架体(10)的底端位置对称设有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所述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转轴(13),所述第一翻折架(12)和第二翻折架(14)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转轴(15),所述架体(10)的侧端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钣金用闭合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明,曹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