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830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包括基座组件、传感组件和线束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前内护罩、前外护罩和外壳,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后陶瓷体和敏感元件,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电极端子、端子固定件、防震卡、高温导线和四氟柱,所述防震卡外侧连接有多枚弹片,所述弹片的末端贴合于外壳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极端子设计无需伸入后陶瓷件,完全包裹于端子固定件内部,同时端子固定件外侧套有防震卡,防震卡上连接的弹片贴合外壳内侧,简化了装配结构,同时弹片设计具有良好的防震缓冲作用,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延长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A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oxygen sensor assembl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氧传感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氧传感器是应用于电喷燃油汽车三元催化前、后的传感元件,通过测试排气中氧含量的浓度并转化为电信号反馈给ECU控制单元,控制燃油的喷射量达到理想的空燃比,从而使燃油更充分燃烧,改善尾气排放、节省燃油、提高经济性。氧传感器装配结构通常要求密封、防水、防震、便于装配等。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氧传感器装配结构的电极端子位置的结构局部图,该结构包括1个敏感元件、4个电极端子、1个端子固定件、1个后陶瓷件,4个电极端子装入端子固定件,端子伸入后端陶瓷件中,与敏感元件装配。这种装配结构中,电极端子接触部分裸露在端子固定件外部,裸露在外部的电极端子由于没有很好的固定,在装配时容易松动,不便于装配;同时,该装配结构没有设计防震卡,防震效果差,没有防震缓冲保护容易造成敏感元件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一般的氧传感器的装配结构电极端子接触部分裸露在端子固定件外部,在装配时容易松动,防震效果差,敏感元件容易断裂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包括基座组件、传感组件和线束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前内护罩、前外护罩和外壳,所述前内护罩安装在基座尾部,所述前外护罩对应安装于前内护罩外侧,所述外壳套接于基座前方,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后陶瓷体和敏感元件,所述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和后陶瓷体依次安装于基座内,所述敏感元件贯穿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和后陶瓷体且末端凸出于后陶瓷体;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电极端子、端子固定件、防震卡、高温导线和四氟柱,所述电极端子贴合于敏感元件凸出于后陶瓷体的一端的侧面,电极端子外侧包裹有端子固定件,所述端子固定件外侧套接防震卡,电极端子后方电性连接高温导线,所述四氟柱套接于高温导线外侧;所述防震卡外侧连接有多枚弹片,所述弹片的末端贴合于外壳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其数量为六,弹片围绕防震卡外侧均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前陶瓷体与基座内侧之间设置有紫铜垫片。进一步地,所述四氟柱套接于外壳顶部内侧,四氟柱与外壳连接处套接有锁扣。进一步地,所述前内护罩、前外护罩和外壳均与基座焊接固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电极端子无需伸入后陶瓷件内部,装配方便,配合防震卡可稳定定位。2、防震卡外侧多个方向上均设置有弹片,防震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氧传感器装配结构的电极端子位置的结构局部图;图2为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防震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1-基座,2-前内护罩,3-前外护罩,4-外壳,5-前陶瓷体,6-滑石粉层,7-后陶瓷体,8-敏感元件,9-电极端子,10-端子固定件,11-防震卡,12-高温导线,13-四氟柱,14-弹片,15-紫铜垫片,16-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一般的氧传感器的装配结构电极端子接触部分裸露在端子固定件外部,在装配时容易松动,防震效果差,敏感元件容易断裂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和3所示,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包括基座组件、传感组件和线束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1、前内护罩2、前外护罩3和外壳4,所述前内护罩2安装在基座1尾部,所述前外护罩3对应安装于前内护罩2外侧,所述外壳4套接于基座1前方,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前陶瓷体5、滑石粉层6、后陶瓷体7和敏感元件8,所述前陶瓷体5、滑石粉层6和后陶瓷体7依次安装于基座1内,所述敏感元件8贯穿前陶瓷体5、滑石粉层6和后陶瓷体7且末端凸出于后陶瓷体7;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电极端子9、端子固定件10、防震卡11、高温导线12和四氟柱13,所述电极端子9贴合于敏感元件8凸出于后陶瓷体7的一端的侧面,电极端子9外侧包裹有端子固定件10,所述端子固定件10外侧套接防震卡11,电极端子9后方电性连接高温导线12,所述四氟柱13套接于高温导线12外侧;所述防震卡11外侧连接有六枚弹片14,弹片14围绕防震卡11外侧均匀设置。由于电极端子9设置于后陶瓷体7顶部,并被端子固定件10和防震卡包裹定位,在装配过程中,可方便地将电机端子9放置在后陶瓷件7上,并贴合敏感元件8的侧面进行定位,而后再依次套上端子固定件10和防震卡11,装配难度低,速度快。而从六个方向分别顶住外壳4内侧的弹片14可提供稳定的支撑和缓冲,并稳固定位电机端子9,氧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防震、缓冲作用力的效果,更好的保护敏感元件8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断裂,增长使用寿命。所述前陶瓷体5与基座1内侧之间设置有紫铜垫片15。紫铜垫片15耐压耐高温,可提高结构稳定性。所述四氟柱13套接于外壳4顶部内侧,四氟柱13与外壳4连接处套接有锁扣16。锁扣16可固定四氟柱,保证装配后结构稳定。所述前内护罩2、前外护罩3和外壳4均与基座1焊接固定。和基座1焊接固定的内护罩2、前外护罩3和外壳4可有效防护内部结构,保证结构紧密。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包括基座组件、传感组件和线束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前内护罩、前外护罩和外壳,所述前内护罩安装在基座尾部,所述前外护罩对应安装于前内护罩外侧,所述外壳套接于基座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后陶瓷体和敏感元件,所述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和后陶瓷体依次安装于基座内,所述敏感元件贯穿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和后陶瓷体且末端凸出于后陶瓷体;/n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电极端子、端子固定件、防震卡、高温导线和四氟柱,所述电极端子贴合于敏感元件凸出于后陶瓷体的一端的侧面,电极端子外侧包裹有端子固定件,所述端子固定件外侧套接防震卡,电极端子后方电性连接高温导线,所述四氟柱套接于高温导线外侧;/n所述防震卡外侧连接有多枚弹片,所述弹片的末端贴合于外壳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可靠的氧传感器装配结构,包括基座组件、传感组件和线束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前内护罩、前外护罩和外壳,所述前内护罩安装在基座尾部,所述前外护罩对应安装于前内护罩外侧,所述外壳套接于基座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后陶瓷体和敏感元件,所述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和后陶瓷体依次安装于基座内,所述敏感元件贯穿前陶瓷体、滑石粉层和后陶瓷体且末端凸出于后陶瓷体;
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电极端子、端子固定件、防震卡、高温导线和四氟柱,所述电极端子贴合于敏感元件凸出于后陶瓷体的一端的侧面,电极端子外侧包裹有端子固定件,所述端子固定件外侧套接防震卡,电极端子后方电性连接高温导线,所述四氟柱套接于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源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闰陶热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