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宪法专利>正文

双锅筒纵置式自然通风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82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锅筒纵置式自然通风余热锅炉,它包括有上锅筒(1)、下锅筒(2)、对流管束(3)、仪表阀门、炉墙(6)、烟气进口(7)、烟气出口(8);对流管束(3)与上、下锅筒(1、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上、下锅筒(1、2)的前部和后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下降管(4),下降管(4)与上、下锅筒(1、2)相连通,下降管(4)的管径为φ108-159mm,下降管(4)位于炉墙(6)中。(*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锅筒纵置式自然通风余热锅炉,适用于治金、焦化等行业的余热回收,特别适用于炼镁业。
技术介绍
目前,治金、焦化行业使用的余热锅炉,一般采用双锅筒纵置式,它包括有上、下锅筒,对流管束、仪表阀门、炉墙、烟气进口、烟气出口等,并配备有引风机进行强制通风。由于余热锅炉的传热主要是以对流传热的方式进行,所以余热锅炉的受热面积较大,引风机配置也较大,从而电力消耗也较大。对于小容量余热锅炉,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形式,从而取消引风机。但采用自然通风时,锅炉受热面需加大很多,锅炉的上、下锅筒必须足够长,这样容易引起水循环不良,造成部分对流管变形。同时,采用自然通风后,由于烟气流速必须足够低,烟气自身没有自洁作用,当烟气含尘量较大时,容易出现堵灰,影响锅炉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置锅炉的水循环,并且便于及时、彻底清灰以提高锅炉传热效果和节能的双锅筒纵置式自然通风余热锅炉。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上锅筒、下锅筒、对流管束、仪表阀门、炉墙、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对流管束与上、下锅筒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上、下锅筒的前部和后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宪法
申请(专利权)人:赵宪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