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包括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有提升装置和百分表,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带动驱动设备上下移动。本装置在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提升装置和百分表,其中提升装置可以直接抬高驱动设备,且抬升的高度可以自由控制,同时在底角处设置有百分表,百分表用于测量驱动设备底角的抬升高度,通过使用本装置,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百分表测量与调整同步进行,采用这种测试方式,不需要查看图纸或测量对轮直径、底角与对轮的垂直距离,快速、方便工作人员对对轮进行校准。
A structure of wheel alig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机械传动中,驱动设备与转机之间的动力传递,多数情况是通过对轮进行传递的,若对轮中心不在质量标准内,会引起机械振动,严重时造成强烈的机械振动,甚至损坏设备。对轮找中心,一般是在对轮上支两块百分表,对轮上下水平均分为四个点,测量两对轮的面距差、圆距差,通过计算以确定驱动设备底角的调整值,然后再根据计算值在底角下加垫片,用顶丝水平移动驱动设备底角,使对轮的面距差、圆距差满足质量标准。这种方式调整存在较多不足,如下,1、在调整底角的过程中,采用直接加垫片或者减垫片的方式,工作量大;2对轮中心偏差大时,测量数据误差大,往往需要多次测量、计算和调整,操作麻烦;3、计算前,需要查看图纸或者直接测量对轮直径、调整底角与对轮的垂直距离,程序复杂;4、现场作业人员,往往因记不住计算公式而采用试加垫和试减垫的方式,具有盲目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对轮进行校准。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包括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有提升装置和百分表,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带动驱动设备上下移动。本技术方案中,在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提升装置和百分表,其中提升装置可以直接抬高驱动设备,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且抬升的高度可以控制,同时在底角处设置有百分表,百分表用于测量驱动设备底角的抬升高度,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百分表测量与调整同步进行,如此,避免对轮中心偏差大时,测量数据不准确,采用这种测试方式,不需要查看图纸或测量对轮直径以及底角与对轮的垂直距离,方便工作人员对对轮进行校准。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母固定于驱动设备侧壁,所述螺栓与螺母匹配,且螺栓能够与承载驱动设备的承载面接触。螺栓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栓能够与承载驱动设备的承载面接触,需要调整驱动设备的高度时,由于螺栓与承载面接触,螺栓对驱动设备进行支撑,转动螺栓,调整螺栓与螺母的位置,螺栓的位置固定,实现对驱动设备高度的调整,使用螺栓和螺母,价格低,使用方便。优选地,所述螺栓能够与承载面接触的一端呈球形。一般情况下,螺栓端部与承载面接触会嵌入承载面一部分,当螺栓的与承载面接触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的时候,螺栓端部嵌入越深的部分直径越小,需要将螺栓上移时,螺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提升装置为限位螺栓,所述驱动设备底角处均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有螺纹孔,限位螺栓与螺纹孔匹配,且限位螺栓能够与承载驱动设备的承载面接触。通过在驱动设备的底角处设置凹槽,凹槽的底壁上设有螺纹孔,限位螺栓能够穿过螺纹孔,限位螺栓对驱动设备进行支撑,转动限位螺栓,调整限位螺栓与螺纹孔连接的位置,实现对驱动设备高度的调整。优选地,所述限位螺栓与承载面接触的一端呈球形。一般情况下,限位螺栓端部与承载面接触会嵌入承载面一部分,当限位螺栓与承载面接触的一端设置为球形的时候,限位螺栓嵌入越深的部分直径越小,需要将限位螺栓上移时,限位螺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百分表与驱动设备可拆卸连接。百分表可拆卸连接,在一台驱动设备使用完毕之后可以取下来用于另外的驱动设备,进行重复利用。优选地,还包括台板,所述驱动设备放置于台板上,所述提升装置与台板接触。驱动设备放置于台板上,防止提升装置对承载驱动设备的承载面造成损坏。优选地,还包括多块垫板,多块所述垫板均放置于台板上,多个所述的所提升装置均与垫板接触。提升装置与垫板接触,防止提升装置对台板造成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在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提升装置和百分表,其中驱动装置可以直接抬高驱动设备,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且抬升的高度可以控制,同时在底角处设置有百分表,工作人员使用百分表测量与调整同步进行,如此,避免对轮中心偏差大时,测量数据不准确,采用这种测试方式,不需要查看图纸或测量对轮直径以及驱动设备底角与对轮的垂直距离,方便工作人员对对轮进行校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3中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测量面距差时第一百分表的放置位置和读数值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测量面距差时水平调整底角时第一百分表读数值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测量圆距差时第一百分表读数值示意图。附图中1-电机,2-螺栓,3-螺母,4-台板,5-垫板,6-百分表,7地脚螺栓,8-凹槽,9-限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有提升装置和百分表6,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带动驱动设备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设备为电机1,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螺栓2和螺母3,所述螺母3固定于驱动设备侧壁,所述螺栓2与螺母3匹配,且螺栓2能够与承载驱动设备的承载面接触。为了减少螺栓2移动的受到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2能够与承载面接触的一端呈球形。本实施例中螺栓2竖直设置,螺栓2的底端呈球形。为了使百分表6可以重复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百分表6与驱动设备可拆卸连接,为了防止提升装置对承载面造成破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台板4,所述驱动设备放置于台板4上,螺栓2底端与台板4接触。为了防止螺栓2对台板4造成损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块垫板5,多块所述垫板5均放置于台板4上,多个螺栓2分别与不同的垫板5接触。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有提升装置和百分表6,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带动驱动设备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设备为电机1。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装置为限位螺栓9,所述驱动设备底角处均开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底壁上开有螺纹孔,限位螺栓9与螺纹孔匹配,且限位螺栓9能够与承载驱动设备的承载面接触。为了减少限位螺栓9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螺栓9能够与承载面接触的一端呈球形。本实施例中限位螺栓9竖直设置,限位螺栓9的底端与承载面接触,限位螺栓9底端呈球形。为了防止提升装置对承载面造成破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台板4,所述驱动设备放置于台板4上,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有提升装置和百分表(6),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带动驱动设备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底角处均设置有提升装置和百分表(6),所述提升装置能够带动驱动设备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螺栓(2)和螺母(3),所述螺母(3)固定于驱动设备侧壁,所述螺栓(2)与螺母(3)匹配,且螺栓(2)能够与承载驱动设备的承载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2)能够与承载面接触的一端呈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轮找中心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为限位螺栓(9),所述驱动设备底角处均开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底壁上开有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磊,曹善勇,徐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