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64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机,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框架、供气系统以及检测工位,供气系统设置在主框架底部,检测工位设置在供气系统上方,检测工位包括检堵工位和检漏工位,检堵工位和检漏工位都包括夹紧装置,检测工位内壁上设置有压力表,压力表右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表下方设置有放大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检测部件是传感器,不需要人眼观看,内部集成了自动控制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水检测法速度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是拥有同时检测多个产品的能力,足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点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A kind of airtight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密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密机,属于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管气密试验是通过对管内封闭空间进行充气形成气压差进行气密性检查的工序,可检查其组件的气密性。是管类行业检测密封性的必备工序。目前比较流行的气密性检测方法是利用气体流量公式进行检测。首先测量与泄漏量相关的一些参数,比如压力,压差,弹性波等,然后将这些相关量通过一定关系式转化为相应的泄漏量。这种检测方法受主管因素影响小,检测精度高,并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报警,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依据被测参数的不同,依据气体流量公式进行气密性测试的方法又分为差压法,直压法,真空法,流量法等。其中对参数的选取,对气密性检测精度有直接影响。直压式检测精度低,价格便宜。而差压式与流量式检测精度高,价格相对也较高。应该根据不同工件特征,选取合理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力求经济合理,精确有效。基于气体流量公式的气密性检测技术,虽然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但是在有些场合仍然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工件的导热性,容积,环境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为提高泄漏检测的精度与效率,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分别提出了一些理论和方法,比如快速充气法,温度补偿方法,基准曲线法,加装填充物减少被测工件内容积等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气体流量公式的气密性检测技术,虽然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但是在有些场合仍然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工件的导热性,容积,环境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检测的精度和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机包括:主框架、供气系统以及检测工位,所述的供气系统设置在主框架底部,供气系统包括干燥器,干燥器右侧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右侧设置有调压阀B,调压阀B右侧设置有精密调压阀,精密调压阀右侧设置有调压阀A,调压阀A下方设置有增压泵,增压泵左侧设置有气罐,所述的检测工位设置在供气系统上方,检测工位包括检堵工位和检漏工位,检堵工位和检漏工位都包括夹紧装置,夹紧装置通过支架连接主框架,夹紧装置下方连接管件夹紧气缸,夹紧装置内部设置有管件传感器,检漏工位中的夹紧装置内部还设置有导电传感器,上方设置有颜色传感器,检测工位内壁上设置有压力表,压力表右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表下方设置有放大器。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当对管件进行检测时,将管件放置在检堵工位或者检漏工位的夹紧装置中,管件夹紧气缸驱动夹紧装置对管件进行夹紧,利用颜色传感器确认配件的颜色是否正确,利用导电传感器确认配件是否带电,确认无误后对管件进行自动检测,外部气源经过调压阀调压,过滤后进入到增压泵,使空气到达1mpa,再通过压力传感器保证气压一直在1mpa,通过气密仪到达测试工件,通过气密仪器先往管件内充气,随后进行对气密一个保压,保压完毕后,对管件进行最终气密测试。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框架上方右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左侧设置有气密仪放置箱,气密仪放置箱下方设置有防护罩。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面板进行参数的设定以及监测管件的测试状态,气密仪放置在气密仪放置箱中,防护罩用于在检测过程中将作业人员与检测工位隔绝,提高安全性。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检测工位一侧边缘设置有操作盒和安全光栅,操作盒左侧设置有手拨开关,安全光栅右侧设置有点笔。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盒在检测过程中进行操作,安全光栅用于提醒作业人员,点笔用于对管件进行标记。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框架右侧表面设置有集尘装置和电磁阀。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作业过程中集尘装置对灰尘进行收集清理,电磁阀用于控制供气系统。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框架左侧表面设置有废品箱。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管件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气密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差压气密性检测方式,只要气体泄漏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判定出产品的密封性能,拥有更高的精度,实现渗透的检测,这是短时间泡水检测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技术检测采用的介质是空气,而由于压缩空气不具备粘性,因而不会像水检法一样会造成二次污染,本技术检测部件是传感器,不需要人眼观看,内部集成了自动控制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水检测法速度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本技术更是拥有同时检测多个产品的能力,足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密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密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密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密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密机的检漏工位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气密机的检堵工位结构示意图。其中,1、检堵工位;2、检漏工位;21、导电传感器;22、管件传感器;23、管件夹紧气缸;24、颜色传感器;25、夹紧装置;3、手拨开关;4、操作盒;5、主框架;6、供气机构;61、过滤器;62、干燥器;63、精密调压阀;64、调压阀A;65、调压阀B;66、增压泵;7、操作面板;8、集尘装置;9、压力传感器;10、压力表;11、放大器;12、防护罩;13、气密仪放置箱;14、废品箱;15、安全光栅;16、电磁阀;17、点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机包括:主框架5、供气系统6以及检测工位,所述的供气系统6设置在主框架5底部,供气系统6包括干燥器62,干燥器62右侧设置有过滤器61,过滤器61右侧设置有调压阀B65,调压阀B65右侧设置有精密调压阀63,精密调压阀63右侧设置有调压阀A64,调压阀A64下方设置有增压泵66,增压泵66左侧设置有气罐,所述的检测工位设置在供气系统6上方,检测工位包括检堵工位1和检漏工位2,检堵工位1和检漏工位2都包括夹紧装置25,夹紧装置25通过支架连接主框架5,夹紧装置25下方连接管件夹紧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气密机包括:主框架(5)、供气系统(6)以及检测工位,所述的供气系统(6)设置在主框架(5)底部,供气系统(6)包括干燥器(62),干燥器(62)右侧设置有过滤器(61),过滤器(61)右侧设置有调压阀B(65),调压阀B(65)右侧设置有精密调压阀(63),精密调压阀(63)右侧设置有调压阀A(64),调压阀A(64)下方设置有增压泵(66),增压泵(66)左侧设置有气罐,所述的检测工位设置在供气系统(6)上方,检测工位包括检堵工位(1)和检漏工位(2),检堵工位(1)和检漏工位(2)都包括夹紧装置(25),夹紧装置(25)通过支架连接主框架(5),夹紧装置(25)下方连接管件夹紧气缸(23),夹紧装置(25)内部设置有管件传感器(22),检漏工位(2)中的夹紧装置(25)内部还设置有导电传感器(21),上方设置有颜色传感器(24),检测工位内壁上设置有压力表(10),压力表(10)右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压力表(10)下方设置有放大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气密机包括:主框架(5)、供气系统(6)以及检测工位,所述的供气系统(6)设置在主框架(5)底部,供气系统(6)包括干燥器(62),干燥器(62)右侧设置有过滤器(61),过滤器(61)右侧设置有调压阀B(65),调压阀B(65)右侧设置有精密调压阀(63),精密调压阀(63)右侧设置有调压阀A(64),调压阀A(64)下方设置有增压泵(66),增压泵(66)左侧设置有气罐,所述的检测工位设置在供气系统(6)上方,检测工位包括检堵工位(1)和检漏工位(2),检堵工位(1)和检漏工位(2)都包括夹紧装置(25),夹紧装置(25)通过支架连接主框架(5),夹紧装置(25)下方连接管件夹紧气缸(23),夹紧装置(25)内部设置有管件传感器(22),检漏工位(2)中的夹紧装置(25)内部还设置有导电传感器(21),上方设置有颜色传感器(24),检测工位内壁上设置有压力表(10),压力表(10)右侧设置有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渭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诤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