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检测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63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气密检测工作站,包括气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围框架、工作平台、气密检测夹具、电控柜、三联件箱,所述气密仪、电控柜、三联件箱固定在外围框架上,所述外围框架和工作平台底部都设有脚轮,所述工作平台可移动到外围框架内部,所述工作平台上方设有气密检测夹具,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气密仪、气密检测夹具、三联件箱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作平台和外围框架的底部都设有脚轮,可将工作平台移动到外围框架内部,方便以后更换被检测工件;此外,采用仿形定位件、V型定位机构的设计,能够避免被检测工件安装在内胀密封机构时发生偏移,有利于保证被检测工件充气时密封性,提高被检测工件的检测准确度。

Airtight inspection work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检测工作站
本技术涉及气密检漏
,特别涉及一种气密检测工作站。
技术介绍
目前的气密仪在对被检测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之前,通常会将放入到夹具中进行封堵,然而现有的夹具在对被检测工件装卡时,被检测工件装卡位置已发生偏移,使其定位不准,从而使被检测工件装卡时的密封性能差,进行充气时,易发生泄露,导致被检测工件气密性检测结构不准确,精度低,错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密检测工作站,使得被检测工件装卡时,定位准确,不发生偏移,密封性能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密检测工作站,包括:气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围框架、工作平台、气密检测夹具、电控柜、三联件箱,所述气密仪、电控柜、三联件箱固定在外围框架上,所述外围框架和工作平台底部都设有脚轮,所述工作平台可移动到外围框架内部,所述工作平台上方设有气密检测夹具,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气密仪、气密检测夹具、三联件箱电性连接;所述气密检测夹具包括气缸、密封机构、立柱、内胀密封机构、充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检测工作站,包括:气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围框架、工作平台、气密检测夹具、电控柜、三联件箱,所述气密仪、电控柜、三联件箱固定在外围框架上,所述外围框架和工作平台底部都设有脚轮,所述工作平台可移动到外围框架内部,所述工作平台上方设有气密检测夹具,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气密仪、气密检测夹具、三联件箱电性连接;/n所述气密检测夹具包括气缸、密封机构、立柱、内胀密封机构、充气口,所述立柱焊接于工作平台上,所述气缸固定于立柱上,所述气缸与密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机构的下方相对设有两个内胀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与内胀密封机构之间安装被检测工件,两个所述内胀密封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两个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检测工作站,包括:气密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围框架、工作平台、气密检测夹具、电控柜、三联件箱,所述气密仪、电控柜、三联件箱固定在外围框架上,所述外围框架和工作平台底部都设有脚轮,所述工作平台可移动到外围框架内部,所述工作平台上方设有气密检测夹具,所述电控柜与所述气密仪、气密检测夹具、三联件箱电性连接;
所述气密检测夹具包括气缸、密封机构、立柱、内胀密封机构、充气口,所述立柱焊接于工作平台上,所述气缸固定于立柱上,所述气缸与密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机构的下方相对设有两个内胀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与内胀密封机构之间安装被检测工件,两个所述内胀密封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两个所述内胀密封机构的之间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通过充气管道连通工件充气端,所述工件充气端与被检测工件连通;所述充气口还与气密仪连通,所述充气口通过三联件箱连接气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胀密封机构的旁边还设有仿形定位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靠近被检测工件的位置处设有V型定位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检测工作站,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月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陆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