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309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容器,用于容纳检测液体;升降装置,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升降装置还包括导向部,竖直地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使工作台可沿导向部上下移动。采用这种结构,使工作台在上升或者下降的工作过程中具有稳定的移动状态,保证检测工作的具有准确的测试结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试验用器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应用领域,当一件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是否达到了合格要求,或者某一 件产品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是否需要更换,往往需要进行测试才能进行判断。而在对这 些需要检测的产品进行气密性能的检测时,一般比较常用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其通气后 置入水中或特殊液体中观察其是否有气泡的产生。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不需要有太复杂的 技术含量,因此便于实施。如图1所示,其具体检测方式为,首先将待检测产品Ia装配好。在实际的测试过 程中,一个产品通常有几个部分或管路需要检测,选择所要检测的管路,并将不需要检测的 管路堵上,从待测管路接口加通入定量的压缩气体使其内部达到检测所需的压力,并做好 接口的密封。之后用吊绳3a或者人工将准备好的待检测产品Ia吊起沉入水箱如中,观察 此时产品周围的情况,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该管路气密效果不好,需重装配或修复。如果 无气泡现象则说明该管路密闭效果良好,符合要求。更换检测管路时,将待检测产品Ia从 水中吊出来,调整其它待检测管路,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管路均检测完毕。采用这 种方法,一旦更换待检测产品Ia的检测管路,则需要经常性的将待检测产品Ia从水箱如 中吊出,或者重新吊入,当待检测产品重量较大时,则需要使用吊车等大型的搬运工具,一 方面搬运十分不便,另一方面使用场所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一件授权公告号为“C拟802490Y”,公告日为“2006年8月2日”,名称为“发动机缸头气密、精密检测台”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气密检测台,包括水箱、检测 座以及升降工作台,水箱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升降工作台下端与气缸相连接,上面设置有 检测座,当需要对待检测产品进行测试时,将待检测产品放置于检测座上固定,然后将待检 测产品中的待测管路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另一端密封,其它管路密封,然后通过气缸控制 升降台下降,使待检测产品整个沉入水面以下,观测是否有气泡产生,当需要更换待检测产 品的其它检测管路时,只需要将待检测产品升出水面,更换检测管路即可实现。但是由于工 作台设置在气缸上,仅仅通过气缸的活塞与工作台之间的连接固定,因此,在工作台上升下 降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工作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造成整个检测工作的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使工作台在上升或者下降的工作过程 中具有稳定的移动状态,保证检测工作具有准确的测试结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容器,容纳 检测液体;升降装置,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升降装置还 包括导向部,竖直地设置于测试容器内,使工作台可沿导向部上下移动。进一步地,工作台设置在气缸上,气缸的活塞杆与工作台连接。进一步地,工作台与气缸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为上大下小的结构, 且大端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下表面,小端与活塞杆相连接。进一步地,中间连接部为圆柱形阶梯状的凸台结构。进一步地,活塞杆具有外螺纹,中间连接部的小端具有与其相配合的内螺纹;中间 连接部小端的外端具有锁紧螺套,锁紧螺套具有与活塞杆配合的内螺纹。进一步地,导向部为导柱,导柱通过底座进行固定限位,底座固定设置在测试容器 底面上。进一步地,底座用于固定导柱的位置具有圆形凸台结构,圆形凸台结构的上端设 置有第一调节螺栓,对应于工作台上具有圆柱形导孔的圆形凸台设置。进一步地,导柱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脱盘,防脱盘的两端耳部上设置有第二调节 螺栓,对应于工作台上具有圆柱形导孔的圆形凸台设置。进一步地,工作台的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可更换的限位块,限位块在工作台面上固 定待测物件。进一步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气动控制装置,气动控制装置设置在支撑架上, 包括第一截止阀,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一气源三联体,一端与第一截止阀连接,另一端通过 两位四通电磁阀连接到气缸;电磁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 用于控制气缸的升降;第二截止阀,一端与气源连接;第二气源三联体,一端与第二截止阀 连接,另一端与充气接口连接,充气接口连接到待检测物件。进一步地,测试容器的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后表面设置有进液管,底部设置有排 液管。根据本技术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升降装置包括导向部,导向部竖直地设置于 测试容器内,使工作台可沿导向部上下移动,使工作台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更加稳定的工作 状态;工作台与气缸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且大端固定连 接在工作台的下表面,小端与活塞杆相连接,使工作台具有较大的受力面,有效地增加了工 作台的耐用性,同时,中间连接部也易于更换;在对应工作台的导柱孔所在的凸台的防脱盘 两耳部上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调整螺栓,下部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可以控制工作台的移 动行程,满足实际的需要;气动控制装置大大方便了气缸上下移动的控制,可以实现自动 化,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工作台的剖视结构示 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工作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测试容器及支撑架的 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气动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测试容器2,容纳 检测液体;升降装置1,设置于测试容器2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15,升降装 置1还包括导向部14,竖直地设置于测试容器2内,使工作台15可沿导向部14上下移动。 导向部14本身可以固定设置在测试容器2底面板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设置,在本 实施例中,导向部14通过底座13固定限位,底座13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设置在测试容器2 的底面板上。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工作台15设置在气缸11上,气缸11的活塞杆111 与工作台15连接。由于导向部14穿过工作台15两端的导向孔153设置,因此,工作台15 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沿着导向部14进行移动,避免了工作台15只通过气缸11连接时,气 缸11不能对工作台15的移动进行有效地限定,导致工作台15移动过程中出现摇摆等不稳 定的情况,保证了测试可以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提高了测试准确度。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气缸11并不直接连接在工作台15上,而是在气缸 11与工作台15之间设置一个中间连接部17,中间连接部17为上大下小的结构,且大端固 定连接在工作台15的下表面,小端与活塞杆111相连接。由于中间连接部17与工作台15 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  测试容器(2),容纳检测液体;  升降装置(1),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2)内,上部具有支撑待检测物件的工作台(15),  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还包括:  导向部(14),竖直地设置于所述测试容器(2)内,使所述工作台(15)可沿所述导向部(14)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波陈毅能裴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