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包组件及测温式空调冷媒管路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596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温包组件,感温包组件包括:自锁线扎、感温包;所述自锁线扎的头部环设有环,尾部带有锯齿,且环套接在锯齿上锁定,所述自锁线扎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且感温包通过与外界的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从而感知温度,采用整体式设计,减少工业中绑扎线。还公开了一种测温式空调冷媒管路件,包括铜管,所述铜管上套紧有上述感温包组件。该感温包固定方式可以对改善温度测量精确度问题,目前生产空调大管感温包固定均可参考该方式进行固定,以减少焊接工序,并简化总装感温包固定方式,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A kind of temperature sensing package component and refrigerant pipeline of temperature measuring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温包组件及测温式空调冷媒管路件
本技术属于电器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感温包组件及测温式空调冷媒管路件。
技术介绍
在空调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感温测量冷媒的温度来调节通条的运行状态,但是由于条件的局限性无法直接对冷媒的温度实时测量,冷媒的温度通过管路的管壁传递到外壁上,管路的外壁温度近似为冷媒温度。因此,通过铜管外壁上设置的感温包对冷媒管路进行测量,将测量出来的冷媒管外壁温度作为冷媒的温度。现有感温包固定方式:感温包套管焊接在冷媒管路件上,套管内插入感温包插片,感温包感温头插入感温包套管,最后使用线扎固定感温包组件、感温包套管在冷媒管路件上。感温包套筒与冷媒管路件均为圆柱形,两者之间线性接触,接触面积小,导致测温时感温包的温度传感器感知度的反应较慢,使得测温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温度测量精度。且感温包与感温套管均为圆柱体,两者装配存在掉落的可能,需要安装感温包插片后使用线扎紧固,存在生产效率及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温包组件及测温式空调冷媒管路件,以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感温包组件及测温式空调冷媒管路件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感温包组件,感温包组件包括:自锁线扎、感温包;所述自锁线扎的头部环设有环,尾部带有锯齿,且环套接在锯齿上锁定,所述自锁线扎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且感温包通过与外界的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从而感知温度。进一步的,所述自锁线扎内侧壁和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一体成型。r>进一步的,所述感温包内侧壁的感温包为圆弧面板层结构,弧度为60-160度。进一步的,所述圆弧面板层结构的厚度为1-8mm。进一步的,所述自锁线扎内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扣,且通过卡扣匹配卡紧感温包。进一步的,所述卡扣选用两边对称设置的夹块,且两个夹块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圆筒状弧形凹槽;所述感温包选用与圆筒状弧形凹槽匹配卡接的圆筒状结构。一种测温式空调冷媒管路件,包括铜管,所述铜管上套紧有上述感温包组件用于监测温度。进一步的,所述铜管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环,且所述自锁线扎匹配绑扎锁紧于凹环中。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计设计组合式的感温包组件,形成完整性的自动锁紧结构,作用于冷媒管上的定位凹环处,减少生产装配线扎的使用。2、更改目前的装配方式,感温包组件和凹环的配合,使得卡接更稳定,且接触性能更好,监测的温度更准确。优化为感温包感温头直接作用在铜管外壁,测温快捷准确,装配方便,减少感温包插片、感温包套管、线扎的使用及操作,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中铜管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中铜管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铜管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中感温包组件的实施例1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中感温包组件的实施例1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中感温包组件的实施例1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结构中感温包组件的实施例2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结构中感温包组件的实施例2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结构中感温包组件的实施例2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结构中感温包组件的实施例2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结构中铜管和感温包组件装配后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结构中铜管和感温包组件装配后侧视图;图13为本技术结构中铜管和感温包组件装配后俯视图。图中标号说明:铜管1、感温包组件2、凹环3;自锁线扎21、感温包22、卡接件2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1-13,对本技术的理解。现有感温组件2改善前固定方式:感温包22套管焊接在冷媒管路件上,套管内插入感温包插片,感温包22感温头插入感温包套管,最后使用线扎固定感温包组件2,感温包22套管在冷媒管路件的铜管1上。感温包套筒与冷媒管路件均为圆柱形,两者之间线性接触,接触面积小,导致测温时感温包22的温度传感器感知度的反应较慢,使得测温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温度测量精度。且感温包22与感温套管均为圆柱体,两者装配存在掉落的可能,需要安装感温包插片后使用线扎紧固,存在生产效率及成本浪费。改善后的感温包组件2,通过设计组合式的感温包组件2,形成完整性的自动锁紧结构,作用于冷媒管上的定位凹环3处,减少生产装配线扎的使用;更改目前的装配方式,优化为感温包22感温头直接作用在铜管外壁,测温快捷准确,装配方便,减少感温包插片、感温包套管、线扎的使用及操作,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例1如图4-10所示的一种感温包组件,感温包组件2包括:自锁线扎21、感温包22;自锁线扎21的头部环设有环,尾部带有锯齿,且环套接在锯齿上锁定,自锁线扎2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22,且感温包22通过与外界的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从而感知温度。可将自锁线扎21内侧壁和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22一体成型。如图7-10所示,感温包22内侧壁的感温包22为圆弧面板层结构,弧度为60-160度,优选圆弧面板层结构的厚度为1-8mm。实施例2如图4-6所示,将自锁线扎21内侧壁一体成型有卡扣,且通过卡扣匹配卡紧感温包22。卡扣选用两边对称设置的夹块,且两个夹块相对面之间形成有圆筒状弧形凹槽;感温包22选用与圆筒状弧形凹槽匹配卡接的圆筒状结构,即为圆柱体的感温套管结构。通过改进后的感温包组件2装配到需要监测温度的空调冷媒管路件的铜管1上。同时,如图1-2所示,在铜管1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环3,且自锁线扎21匹配绑扎锁紧于凹环3中,如图11-12所示,采用凹环3和感温包组件2的匹配卡接,使得卡接更稳定,且接触性能更好,监测的温度更准确。本技术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感温包22的温度传感器感知度的反应较慢,影响温度测量精确度问题,并有效的改善现有感温包组件2的固定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该感温包固定方式可以对改善温度测量精确度问题,目前生产空调大管感温包固定均可参考该方式进行固定,以减少焊接工序,并简化总装感温包22固定方式,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温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感温包组件(2)包括:自锁线扎(21)、感温包(22);所述自锁线扎(21)的头部环设有环,尾部带有锯齿,且环套接在锯齿上锁定,所述自锁线扎(2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22),且感温包(22)通过与外界的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从而感知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温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感温包组件(2)包括:自锁线扎(21)、感温包(22);所述自锁线扎(21)的头部环设有环,尾部带有锯齿,且环套接在锯齿上锁定,所述自锁线扎(21)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22),且感温包(22)通过与外界的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从而感知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感温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线扎(21)内侧壁和监测管路温度的感温包(2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感温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22)内侧壁的感温包(22)为圆弧面板层结构,弧度为60-1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感温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面板层结构的厚度为1-8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杰李敏杨久子黄其宇郭涛袁振甘威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