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含有锅炉的上、下锅筒(2)(9)、上、下行对流管束(7)(6)、下降管(14)、隔板等;其特征是在锅炉的上锅筒(2)内的配水管(4)周围的轴向设有相连的上、下隔板(3)(16);其中上隔板(3)的一侧边与上锅筒(2)的侧壁相连;下隔板(16)与上锅筒(2)的下部侧壁之间呈50-60mm的间隙;另在锅炉的下锅筒(9)内上行对流管束(7)处轴向设有阻尼板(8)。(*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目前,SZL型中的D型热水锅炉的使用已很普通,其普及率正在逐年上升,发展很快。但至今为止,其水循环仍普遍采用循环倍率小于1的自然循环方式。这种锅炉的常规设计布水装置是在上锅筒内,用下封式隔板将回水和出水沿锅筒纵向分隔开,此隔板下部(与锅壳点焊固定)封闭、上部敝开,把锅水分成低温区和高温区两部分。在低温区设置配水管将回水直接引至下行对流管束入口附近;在高温区上行对流管束出口附近设置取水管;两管均沿轴向开有2-3排配水孔和取水孔。两管多从锅筒后端插入。这种布水结构的最大弊端是因为隔板上部是敝开的,则锅筒内的低温区的水因其特性则流向高温区,从而造成回水短路,按循环倍率的计算公式循环倍率K=G/G0,式中G为循环流量,G0为出水流量;其中G因回水短路而减少,G0则不变;因而K小于1,则其循环流速小于0.1m/s,这比设计标准推荐的水冷壁的最低流速0.15m/s低33%以上。由于流速低,则位于燃烧室内的水冷壁,特别是处在喉口部位的水冷壁管子,因火力集中,热强度高热量不能及时被工质带走,则容易产生过冷沸腾。由于过冷沸腾的结果,就使该管首先结垢,一旦水垢形成必然导致水循环恶化,使水垢愈结愈厚,从而造成金属过热、变形和爆管。另外,该热水锅炉由于下锅筒内未设置隔板,造成锅水短路;也就是下行对流管束出口处的上行对流管束,因管子长度短,弯头角度小,阻力小故得水量多,而离得远的管子长度和弯头角度逐渐递增,相应阻力也随之递增,则得水量相应减少,特别是左水冷壁(同由下锅筒供水)离得最远,阻力最大,得水量最少,流速最低,而热强度又高,故在一般情况下左水冷壁实际爆管频率高于其他水冷壁,其原因就在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循环倍率大于1、循坏流速大、可均衡供水、可避免因水循环不良而造成的水冷壁爆管、热能利用率高的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含有锅炉的上、下锅筒、上、下行对流管束、下降管、隔板等;在锅炉的上锅筒内的配水管周围轴向设有相连的上、下隔板;其中上隔板的一侧边与上锅筒的侧壁相连;下隔板与上锅筒的下部侧壁之间呈50-60mm的间隙;另在锅炉的下锅筒内上行对流管束处轴向设有阻尼板;阻尼板呈扇形,其一侧边与下锅筒的上部侧壁相连,另一侧边的径线与下锅筒的横向径线的夹角为15°-30°;阻尼板与下锅筒壁的径向间隙为80-120毫米;在锅炉的下降管入口处设有喷嘴。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在上锅筒内设有上、下隔板,上隔板与上锅筒内侧壁相联将其分为高温区和低温区,下隔板与上隔板相联后,其另一侧边与上锅筒下部侧壁之间有一定间隙;这样高温区的一部分热水可流入低温区参与循环,根据循环倍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循环倍率K>1,可达到1.8-2之间,从而可使水冷壁的流速达到0.22m/s。2、本技术在下锅筒内设有扇形阻尼板,用以加强对左水冷壁的供水,同时满足对上行对流管束的均衡供水;从而可避免因锅水短路而造成左水冷壁爆管的危害,并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热能。3、本技术在其上锅筒的下降管入口处设有喷嘴,可增加右侧水冷壁的流速,从而可避免右水冷壁爆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出水管2—上锅筒3—上隔板4—配水管5—配水孔6—下行对流管束7—上行对流管束8—阻尼板9—下锅筒 10—左集箱 11—左水冷壁12—右集箱 13—右水冷壁 14—下降管 15—取水管16—下隔板图2是本技术的A-A剖视图本技术还将结合附图1,2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2,一种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含有锅炉的上、下锅筒(2)(9)、上、下行对流管束(7)(6)、下降管(14)、隔板等;在锅炉的上锅筒(2)内的配水管(4)周围轴向设有相连的上、下隔板(3)(16);其中上隔板(3)的一侧边与上锅筒(2)的侧壁相连;下隔板(16)与上锅筒(2)的下部侧壁之间呈0.001倍上锅筒(2)半径的间隙;另在锅炉的下锅筒(9)内上行对流管束(7)处轴向设有阻尼板(8);阻尼板(8)呈扇形,其一侧边与下锅筒(9)的上部侧壁相连,另一侧边的径线与下锅筒(9)的横向径线的夹角为15°;阻尼板(8)与下锅筒(9)壁的径向间隙为100毫米;在锅炉的下降管(14)入口处设有喷嘴。本技术的水循环原理如下1、上锅筒(2)低温区→下行对流管束(6)→下锅筒(9)→上行对流管束(7)→上锅筒(2)高温区;2、上锅筒(2)低温区→下行对流管束(6)→下锅筒(9)→后水冷壁下集箱→后水冷壁→后水冷壁上集箱→上锅筒(2)高温区;3、上锅筒(2)低温区→下行对流管束(6)→下锅筒(9)→连通管→左集箱(10)→左水冷壁(11)→上锅筒(2)高温区;4、上锅筒(2)高温区→右水冷壁下降管(14)→右集箱(12)→右水冷壁(13)→上锅筒(2)高温区;5、上锅筒(2)高温区→前水冷壁下降管→前水冷壁下集箱→前水冷壁→前水冷壁上集箱→上锅筒(2)高温区。上述五个并联回路的出水,在上锅筒(2)高温区汇集混合后,其流向分两部分一部分经下隔板(16)下部进入低温区参与再循环。另一部分经取水管(15)、出水管(1)引出锅炉供用户。权利要求1.一种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含有锅炉的上、下锅筒(2)(9)、上、下行对流管束(7)(6)、下降管(14)、隔板等;其特征是在锅炉的上锅筒(2)内的配水管(4)周围的轴向设有相连的上、下隔板(3)(16);其中上隔板(3)的一侧边与上锅筒(2)的侧壁相连;下隔板(16)与上锅筒(2)的下部侧壁之间呈50-60mm的间隙;另在锅炉的下锅筒(9)内上行对流管束(7)处轴向设有阻尼板(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其特征是阻尼板(8)呈扇形,其一侧边与下锅筒(9)的上部侧壁相连,另一侧边的径线与横向径线的夹角为15°-30°;阻尼板(8)与下锅筒(9)壁的径向间隙为80-120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其特征是在锅炉的下降管(14)入口处设有喷嘴。专利摘要一种高循环倍率的热水锅炉,含有锅炉的上、下锅筒、上、下行对流管束、下降管、隔板等,在锅炉的上锅筒内的配水管周围轴向设有相连的上、下隔板;其中上隔板的一侧边与上锅筒的侧壁相连;下隔板与上锅筒的下部侧壁之间呈0.001-0.05倍上锅筒半径的间隙,另在锅炉的下锅筒内上行对流管束处轴向设有阻尼板;该锅炉循环倍率大于1、循环流速大、可均衡供水、可避免因水循环不良而造成的水冷壁爆管、热能利用率高。文档编号F24H1/32GK2257369SQ9620823公开日1997年7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叶初碧 申请人:叶初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初碧,
申请(专利权)人:叶初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