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537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反应领域,公开了一种气体反应系统,其中,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储气容器(1)、反应容器(2)、输送管路(3)以及吹扫气体容器(4),所述输送管路(3)上设置有流量计(5)以及主阀门(7),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管线吹扫管路(6)在所述主阀门(7)的下游邻近所述主阀门(7)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并且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流量计吹扫管路(8)在所述流量计(5)的上游邻近所述流量计(5)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吹扫气体通过两个管路可以分别对输送管路和流量计进行吹扫,提高输送管路中的洁净度,保护流量计不受污染物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生产安全。

Gas rea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反应系统
本技术涉及气体反应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气体反应系统中,气体容器与反应容器之间通过管路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计,气体反应系统可以用于三氟化硼气体的反应。在生产过程中,输送管路中输送的气体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流量计内有水分或是有残余气体(例如三氟化硼),这些气体和水分流动到流量计后,影响流量计的正常运行,甚至可以将流量计腐蚀损坏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反应系统,以解决不能对流量计及时吹扫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反应系统,其中,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储气容器、反应容器、连接于储气容器和反应容器之间的输送管路以及吹扫气体容器,所述输送管路上设置有靠近所述反应容器的流量计以及靠近所述储气容器的主阀门,所述吹扫气体容器通过管线吹扫管路在所述主阀门的下游邻近所述主阀门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并且所述吹扫气体容器通过流量计吹扫管路在所述流量计的上游邻近所述流量计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可选择的,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两个储气容器以及对应的两条输送管路、两个所述主阀门和两个所述流量计,所述气体反应系统还包括辅助吹扫管路,所述辅助吹扫管路在所述流量计的上游邻近于所述流量计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并且所述辅助吹扫管路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可选择的,所述输送管路在所述流量计与所述反应容器之间的部分旁接有吹扫气体排出管路。可选择的,所述输送管路位于所述管线吹扫管路和所述流量计吹扫管路之间的部分旁接有打靶检测管路。可选择的,所述管线吹扫管路和所述流量计吹扫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可选择的,两个所述输送管路之间通过备用管路连通。可选择的,所述输送管路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主阀门下游的副阀门,两个所述输送管路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备用管路,其中一个备用管路的入口连接于其中一个输送管路的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之间,其中一个备用管路的出口连接于另一个输送管路的副阀门的下游,另一个备用管路的入口连接于另一个输送管路的所述主阀门和所述副阀门之间,另一个备用管路的出口连接于其中一个输送管路的所述副阀门的下游。可选择的,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位于所述流量计上游的加热箱,所述输送管路穿过所述加热箱。可选择的,所述流量计上游设置有过滤器。可选择的,两个所述输送管路通过汇合管路连接于反应容器,所述汇合管路中设置有两个备用支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吹扫气体通过两个管路可以分别对输送管路和流量计进行吹扫,提高输送管路中的洁净度,保护流量计不受污染物的影响,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生产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气体反应系统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气容器2反应容器3输送管路4吹扫气体容器5流量计6管线吹扫管路7主阀门8流量计吹扫管路9辅助吹扫管路10吹扫排气管路11打靶检测管路12压力表13副阀门14备用管路15加热箱16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没有作相反限定的情况下,可以在管路的任意合适位置设置阀门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反应系统,其中,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储气容器1、反应容器2、连接于储气容器1和反应容器2之间的输送管路3以及吹扫气体容器4,所述输送管路3上设置有靠近所述反应容器2的流量计5以及靠近所述储气容器1的主阀门7,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管线吹扫管路6在所述主阀门7的下游邻近所述主阀门7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并且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流量计吹扫管路8在所述流量计5的上游邻近所述流量计5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储气容器1可以用于存储用于反应的气体,例如,三氟化硼,或者其他气体,例如,氢气、氧气等,储气容器2中的气体通过输送管路3可以输送到反应容器2,主阀门7可以控制输送管路3的连通和断开,流量计5可以测量输送管路3中的流量。另外,本方案还设置有用于吹扫管路和流量计的组件,包括吹扫气体容器4、管线吹扫管路6和流量计吹扫管路8,吹扫气体容器4可以容纳加压的吹扫气体,管线吹扫管路6连接于主阀门7的下游,可以对主阀门7下游的大部分的输送管路3进行吹扫清理,而流量计吹扫管路8连接于流量计5的上游,相比于管线吹扫管路6距离流量计5更近,可以直接对流量计5进行吹扫清理。可选择的,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两个储气容器1以及对应的两条输送管路3、两个所述主阀门7(图1中P1和P2)和两个所述流量计5,所述气体反应系统还包括辅助吹扫管路9,所述辅助吹扫管路9在所述流量计5的上游邻近于流量计5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并且所述辅助吹扫管路9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2。参考图1所示,两条输送管路3彼此并联地连接到反应容器2,并且两条输送管路3通过辅助吹扫管路9连接,连接位置为流量计5的上游,辅助吹扫管路9与管线吹扫管路6配合使用,用于对输送管路3进行吹扫,并且避开流量计5,具体操作时,可以关闭两个流量计5,打开管线吹扫管路6和辅助吹扫管路14,使得吹扫气体经由管线吹扫管路6、输送管路3、辅助吹扫管路14而输送到反应容器,完成对管线的吹扫清理,并且避免了吹扫的杂质经过流量计5,对流量计5进行保护。在需要对流量计5进行吹扫时,可以关闭辅助吹扫管路14,通过流量计吹扫管路8对流量计5进行吹扫。另外,所述输送管路3在所述流量计5与所述反应容器2之间的部分旁接有吹扫气体排出管路10。参考图1所示,当对流量计5进行吹扫时,可以打开吹扫气体排出管路10,以排出释放吹扫气体。另外,所述输送管路3位于所述管线吹扫管路6和所述流量计吹扫管路8之间的部分旁接有打靶检测管路11。通过打靶检测管路11可以对输送管路3中的清洁度进行检测,开启管线吹扫管路6以及打靶检测管路11,在打靶检测管路11的出口处设置检测纸,排出的气体吹在检测纸上,根据检测纸上的洁净度来判断输送管路3是否存在污染物。另外,所述管线吹扫管路6和所述流量计吹扫管路8上设置有压力表12。参考图1所示,管线吹扫管路6和流量计吹扫管路8可以共用同一个压力表12,压力表12位于管线吹扫管路6的两个阀门V16和V15的上游,并且位于流量计吹扫管路8的阀门V20的上游,因此,可以在仅开启其中一条管路时,对相应开启的管路中的气体压力进行监测。另外,两个所述输送管路3之间通过备用管路14连通。通过备用管路14连通两个输送管路3后,当其中一个输送管路3出现问题后,例如,其中一个输送管路3上的流量计5出现故障,可以关闭输送管路3下游的阀门并通过开启的备用管路14将气体输送到另一个输送管路3,通过另一个输送管路3上的流量计5进行流量监控。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路3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主阀门7下游的副阀门13,两个所述输送管路3之间连接有两个所述备用管路14,其中一个备用管路14的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储气容器(1)、反应容器(2)、连接于储气容器(1)和反应容器(2)之间的输送管路(3)以及吹扫气体容器(4),所述输送管路(3)上设置有靠近所述反应容器(2)的流量计(5)以及靠近所述储气容器(1)的主阀门(7),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管线吹扫管路(6)在所述主阀门(7)的下游邻近所述主阀门(7)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并且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流量计吹扫管路(8)在所述流量计(5)的上游邻近所述流量计(5)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储气容器(1)、反应容器(2)、连接于储气容器(1)和反应容器(2)之间的输送管路(3)以及吹扫气体容器(4),所述输送管路(3)上设置有靠近所述反应容器(2)的流量计(5)以及靠近所述储气容器(1)的主阀门(7),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管线吹扫管路(6)在所述主阀门(7)的下游邻近所述主阀门(7)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并且所述吹扫气体容器(4)通过流量计吹扫管路(8)在所述流量计(5)的上游邻近所述流量计(5)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反应系统包括两个储气容器(1)以及对应的两条输送管路(3)、两个所述主阀门(7)和两个所述流量计(5),所述气体反应系统还包括辅助吹扫管路(9),所述辅助吹扫管路(9)在所述流量计(5)的上游邻近于所述流量计(5)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3),并且所述辅助吹扫管路(9)连接于所述反应容器(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路(3)在所述流量计(5)与所述反应容器(2)之间的部分旁接有吹扫气体排出管路(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路(3)位于所述管线吹扫管路(6)和所述流量计吹扫管路(8)之间的部分旁接有打靶检测管路(11)。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利施斌潘爱庶朱建忠胡大才姚海洋万敏高鑫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