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37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上设有用于存储引发剂的存储罐,存储罐与反应釜之间连接有双头蠕动泵,双头蠕动泵包括壳体,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电机,电机上直接连接有转动板,壳体内设置有输液管,输液管的输入管口以及输出管口设置于壳体外,输液管位于壳体内部分绕成圆弧状设置,转动板上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沿转动杆的径向方向连接有若干个可拆卸且等间距设置的压杆,压杆远离转动杆一端连接有与输液管表面抵接的卡杆,转动杆与压杆之间设有用于调整压杆位置的调整机构。其具有方便更换调整蠕动泵的输送精度的效果。

An initiator feeding device for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双头蠕动泵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具有一定粘稠度的、具有固态不溶物的、或不适宜在传输过程中受剪切力的浆液混合物的泵送,通常采用蠕动泵作为泵送装置进行泵送,通常的蠕动泵以压板、压辊挤压软管管体,使软管管体发生可恢复的弹性形变,形成真空区抽吸浆液。目前一种授权公告号为CN208763858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挤压式蠕动泵,其壳体设置有固定软管的固定装置;软管的输入、输出流路设置于壳体外,中部局部设置于壳体内并形成圆弧状流路;蠕动泵主体包括经动力装置驱动旋转的旋转板,多个挤压辊自如地轴支承于该旋转板,经旋转板转动带动挤压辊向圆弧状流路施力,使圆弧状流路次第交替地发生互为垂向受力方向的弹性形变;各挤压辊呈的支承轴设置于旋转板上,并相对于支承轴自如地旋转;动力装置驱动旋转板正/反向旋转使软管内流体自软管设定的输入流路进入,经圆弧状流路向输出流路排出。上述先有技术存在下列不足:蠕动泵就是在两个挤压辊之间的一段泵管形成“枕”形流体,“枕”的体积取决于泵管的内径和转子的几何特征,流量取决于泵头的转速与“枕”的尺寸、转子每转一圈产生的“枕”的个数这三项参数之乘积。在当需要调整蠕动泵的输送精度即流量时,就需要将整个装置进行拆卸更换才能够实现,十分不便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其具有方便更换调整蠕动泵的输送精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设有用于存储引发剂的存储罐,所述存储罐与反应釜之间连接有双头蠕动泵,所述双头蠕动泵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直接连接有转动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输入管口以及输出管口设置于壳体外,所述输液管位于壳体内部分绕成圆弧状设置,所述转动板上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沿转动杆的径向方向连接有若干个可拆卸且等间距设置的压杆,所述压杆远离转动杆一端连接有与输液管表面抵接的卡杆,所述转动杆与压杆之间设有用于调整压杆位置的调整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粘度较大的液体进行输送时,在当转动杆转动时,会带动压杆绕着转动杆的转动,使得压杆挤压输送管,将输送管内的液体向外输送。同时在需要对液体输送的输送精度即流量进行调整时,操作者实用调整机构将压杆在转动盘上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后增加一根或若干根压杆,调整压杆的数量,进而改变了压杆与压杆之间的间距,就相当与调整了“枕”的尺寸,进而就调整了输送的精度和流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杆后端的卡环,所述转动杆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卡环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上螺纹连接有端盖,若干所述压杆上沿垂直于转动板的上表面方向开设有导向杆,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若干与导向杆配合的配合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更换或增加压杆时,操作者先将端盖旋开,然后压杆向上拔出,使得压杆上的导向杆与配合槽脱离,然后再调整好位置后,将卡环与螺纹杆配合,配合后将导向杆插入另一配合槽内,然后操作者再将另外的压杆插入到所需要的位置,最后操作者旋上端盖,将若干个压杆进行压紧,保证在工作时不会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上端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杆两端向靠近转动板方向弯折出翻边,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与翻边配合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当端盖安装到转动杆上后,为了防止端盖在工作中因为螺纹连接的滑丝或离心力的原因使得端盖旋出,进而利用一个压板将端盖与转动板进行压紧,保证端盖在工作时不会旋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靠近电机一侧对应两个通孔处设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上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卡孔,两个所述卡块相互靠近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的转动平面沿垂直转动板表面方向设置,所述卡条的转轴上设有驱动卡条上端向靠近转动板方向转动的扭簧,所述翻边下端设有若干与卡条配合的棘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压板时,操作者将翻边卡入到通孔内,使得翻边穿过通孔与卡孔,然后使得翻边下表面上的棘齿与卡条上端配合,利用卡条与棘齿的配合固定住翻边所在的位置。同时卡条在扭簧的作用下始终与棘齿进行配合,同时在安装翻边时,操作者只需将翻边向内推动,即可使得翻边与卡条进行配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上靠近输液管的输出管口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壳体一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套设在输出管口上,所述输出管口上设有拉紧环,所述拉紧环与卡板之间设有驱动拉紧环向远离卡板方向移动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压杆在随着转动杆的转动时,会挤压输液管,同时就会使得输液管有一个向输出管口方向移动的趋势,进而容易使得输液管向外滑出。利用一个与输液管口进行夹紧的拉紧环以及一个弹性件,使得拉紧环拉动输液管向壳体方向移动,克服抵消压杆对输液管向外的推出趋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开关板,所述开关板的转动平面沿水平方向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上设置开关板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操作者对壳体的打开操作,然后进一步方便对压杆进行更换和增添的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板上开设有观察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观察孔可以方便操作者在工作中的压杆情况进行观察,进而方便在观察到压杆或内部装置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停机对内部装置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紧环靠近输液管一端贴合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橡胶垫的目的是可以增大拉紧环与输出管口之间的摩擦,增强对压杆输液管的向外推出趋势的抵消。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利用双头蠕动泵可以将引发剂从存储罐中稳定送出,双头蠕动泵对于粘稠度高的液体进行输送时,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利用可拆卸的压杆以及调整机构可以改变压杆与压杆之间的间距,就相当与调整了“枕”的尺寸,进而就调整了输送的精度和流量,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3、利用一个与输液管口进行夹紧的拉紧环以及一个弹性件,使得拉紧环拉动输液管向壳体方向移动,克服抵消压杆对输液管向外的推出趋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调整机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翻边与卡块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输出管口夹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上料操作示意图。图中,1、壳体;11、电机;12、转动板;13、输液管;14、输出管口;15、输入管口;16、转动杆;17、压杆;18、卡杆;2、调整机构;21、外螺纹;22、端盖;23、导向杆;24、配合槽;25、翻边;26、通孔;27、卡环;3、卡孔;31、卡块;32、凹槽;33、卡条;34、棘齿;35、扭簧;36、压板;4、挡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5),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釜(5)上设有用于存储引发剂的存储罐(51),所述存储罐(51)与反应釜(5)之间连接有双头蠕动泵(52),所述双头蠕动泵(52)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上直接连接有转动板(1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输液管(13),所述输液管(13)的输入管口(15)以及输出管口(14)设置于壳体(1)外,所述输液管(13)位于壳体(1)内部分绕成圆弧状设置,所述转动板(12)上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上沿转动杆(16)的径向方向连接有若干个可拆卸且等间距设置的压杆(17),所述压杆(17)远离转动杆(16)一端连接有与输液管(13)表面抵接的卡杆(18),所述转动杆(16)与压杆(17)之间设有用于调整压杆(17)位置的调整机构(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包括反应釜(5),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釜(5)上设有用于存储引发剂的存储罐(51),所述存储罐(51)与反应釜(5)之间连接有双头蠕动泵(52),所述双头蠕动泵(52)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上直接连接有转动板(1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输液管(13),所述输液管(13)的输入管口(15)以及输出管口(14)设置于壳体(1)外,所述输液管(13)位于壳体(1)内部分绕成圆弧状设置,所述转动板(12)上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上沿转动杆(16)的径向方向连接有若干个可拆卸且等间距设置的压杆(17),所述压杆(17)远离转动杆(16)一端连接有与输液管(13)表面抵接的卡杆(18),所述转动杆(16)与压杆(17)之间设有用于调整压杆(17)位置的调整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整机构(2)包括设置在压杆(17)后端的卡环(27),所述转动杆(16)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21),所述卡环(27)套设在转动杆(16)上,所述转动杆(16)上螺纹连接有端盖(22),若干所述压杆(17)上沿垂直于转动板(12)的上表面方向开设有导向杆(23),所述转动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与导向杆(23)配合的配合槽(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引发剂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端盖(22)上端连接有压板(36),所述压杆(17)两端向靠近转动板(12)方向弯折出翻边(25),所述转动板(12)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华彭新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