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向膜印刷版及其制作方法,在配向膜印刷版的粗糙面上利用激光排布打孔,形成直排或错排的规则排布且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的孔位,孔位内、粗糙面上山谷内、山峰表面的配向液产生不同梯度的表面张力作用,大大提升了最后转印在玻璃基板上的膜厚及膜厚的均一性,其中在凹孔的孔径为20μm、孔间距为40μm、孔的深度为10μm‑12μm、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时,膜厚的均一性能极佳。
Directional film printing plate and its mak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向膜印刷版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控制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向膜印刷版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玻璃基板上涂布取向材料,具体为显示装置中的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在其表面形成配向膜,从而能使液晶分子能按照规律排列,从而便于通过装置调整液晶分子倾斜角度,达到预想显示效果。为了在液晶显示元件基板的电极上形成精确稳定的液晶取向膜面,专利技术了柔性印刷树脂版印刷法,利用配向膜印刷版将表面的取向材料转印到玻璃基板上,而现有的柔性配向膜印刷树脂版分为树脂层与固定基板层,固定基版主要采用透光性良好且抗拉伸性强包含PE、PP、TPU、PET等热塑性树脂,树脂层主要由感光树脂组合物组成,包含1,2-丁二烯结构,且在末端具有乙烯性双键的预聚物,其主要性能是在活性射线(紫外线等)下使其发生交联反应固化成型,经过带有特定的压花滚轮制定特定粗糙面的树脂层表面即为印刷面。目前的固定基版一般分为两种,粗糙面固定基版和网点凸版,现有技术世界上的网点凸版能达到的膜厚平均厚度约在C,V系数在0.7-1.2%之间,网点凸版由于网孔的拉伸变形,容易在印刷边缘积液,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粗糙面固定基版解决了网点凸版的边际效应的问题,但目前粗糙面固定基版还存在以下问题:与网点凸版相比,粗糙面配向膜印刷版的含墨量仍然有限,不能满足高印刷墨的厚度产品的需求;由于制作压花轮的成本高、难度大等局限性,现有的粗糙面配向膜印刷版无法对含墨量进行范围调控,无法做到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由于印刷面为不规则的粗糙面,面对膜厚高品质要求的产品,不能保证膜厚的均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向膜印刷版及其制作方法,将粗糙面与规则孔位结合,显著提升膜厚及膜厚的均一性,达到高品质印刷需求。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向膜印刷版,配向膜印刷版的表面具有均匀的粗糙面,粗糙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为1-3μm,粗糙面向下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凹孔,凹孔的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所述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或错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向膜印刷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表面已经固化并均匀粗糙化的柔性感光树脂版,平均粗糙度RA在1-3μm内,柔性感光树脂版的表面无任何panel或者dummy排布;S2、对柔性感光树脂版的粗糙面进行激光雕刻处理,雕刻出等距排列的凹孔,凹孔的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或错排;S3、对激光雕刻处理后的柔性感光树脂版进行清洗;S4、对清洗后的柔性感光树脂版进行干燥和老化处理,得到配向膜印刷版。优选的是,所述柔性感光树脂版的粗糙化方式为压花、喷砂或者碾磨。优选的是,激光雕刻采用滚筒直束式或平躺振镜扫描式的激光雕刻机对柔性感光树脂版进行雕刻。优选的是,所述滚筒直束式的激光雕刻机的滚筒尺寸为φ1250*L3180mm,至少配置有2个激光头同时加工,总输出功率为400W,激光器为二氧化碳激光器,光斑为圆形光斑且直径20μm,激光雕刻机的螺距为20μm。优选的是,所述滚筒直束式的激光雕刻机的滚筒的加工深度为20μm、加工转速为500cm/s,加工误差为±2μm,激光的出光功率为160W。优选的是,清洗时选择的清洗溶剂为低萘石油系碳水化合物。优选的是,所述凹孔的孔径为20μm、孔间距为40μm、孔的深度为10μm-12μm、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的配向膜印刷版及其制作方法在配向膜印刷版的粗糙面上利用激光排布打孔,形成直排或错排的规则排布且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的孔位,孔位内、粗糙面上山谷内、山峰表面的配向液产生不同梯度的表面张力作用,大大提升了最后转印在玻璃基板上的膜厚及膜厚的均一性,其中在凹孔的孔径为20μm、孔间距为40μm、孔的深度为10μm-12μm、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时,膜厚的均一性能极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1的膜面图像;图2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2的膜面图像;图3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3的膜面图像;图4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4的膜面图像;图5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5的膜面图像;图6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6的膜面图像;图7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1′的膜面图像;图8为3D显微镜拍摄的实验组2′的膜面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向膜印刷版,配向膜印刷版的表面具有均匀的粗糙面,粗糙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为1-3μm,粗糙面向下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凹孔,凹孔的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所述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或错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向膜印刷版的制作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准备表面已经固化并均匀粗糙化的柔性感光树脂版,平均粗糙度RA在1-3μm内,柔性感光树脂版的表面无任何panel或者dummy排布即未进行过任何打孔和印刷工作,粗糙度过高既不利于打孔、也影响配向膜印刷的精度,粗糙度过低容易产生转印偏差;然后对柔性感光树脂版的粗糙面进行激光雕刻处理,雕刻出等距排列的凹孔,凹孔的孔径在20μm-4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孔边缘的间距在40μm-60μm,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或错排,雕刻完成后对激光雕刻处理后的柔性感光树脂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残留的有机、无机物杂质,清洗后对柔性感光树脂版进行干燥和老化处理,保证柔性感光树脂版的硬度提高耐印率,得到配向膜印刷版。设置不同的孔径及孔深进行激光雕刻打孔,打孔面积布满2*2m2,得到若干个实验组的配向膜印刷版,用3D显微镜拍摄的配向膜印刷版的3D图像如图1至图8所示,然后利用各实验组的配向膜印刷版进行印刷即先在印刷版表面分别涂覆配向液(俗称“墨”)再将配向液转印到玻璃基板表面制得膜面,每个实验组印刷样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配向膜印刷版,其特征在于,配向膜印刷版的表面具有均匀的粗糙面,粗糙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为1-3μm,粗糙面向下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凹孔,凹孔的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所述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或错排。/n
【技术特征摘要】
1.配向膜印刷版,其特征在于,配向膜印刷版的表面具有均匀的粗糙面,粗糙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为1-3μm,粗糙面向下设置有等距排列的凹孔,凹孔的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所述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或错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向膜印刷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表面已经固化并均匀粗糙化的柔性感光树脂版,平均粗糙度RA在1-3μm内,柔性感光树脂版的表面无任何panel或者dummy排布;
S2、对柔性感光树脂版的粗糙面进行激光雕刻处理,雕刻出等距排列的凹孔,凹孔的孔径在20μm-40μm、孔间距在40μm-60μm、孔的深度在10μm-40μm,等距排列方式为直排或错排;
S3、对激光雕刻处理后的柔性感光树脂版进行清洗;
S4、对清洗后的柔性感光树脂版进行干燥和老化处理,得到配向膜印刷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向膜印刷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感光树脂版的粗糙化方式为压花、喷砂或者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林,黄亮,罗义万,李祥,金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普赛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