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本装置由外釜、内釜、支撑、保温分离套、进料器、排渣器、右托轮、传动器、外釜导向板、内釜导向板、左托轮、斜滑料板组成,其中:外釜通过支撑固定着内釜,在外釜的外边依次设置有左托轮、传动器、右托轮以及保温分离套;内釜伸入保温分离套并互相留有间隙便于内釜旋转;在外釜的内侧设置有外釜导向板,在内釜的内侧设置有内釜导向板;斜滑料板设置在外釜一端尾部并伸入内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进料器将污泥进入外釜,并通过斜滑料板进入内釜,再进入保温分离套将渣料与能量球分离,而能量球从孔眼落入进料器循环,渣料从筛孔落入排渣器排出,其结构新颖,实用性强。
Continuous sludge treatment unit with energy ball for external kettle feed drying and internal kettle incin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工
,特别是涉及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污泥干燥焚烧的设备大多是单层旋转炉结构,也有多回程即外釜中再套内釜的干燥焚烧反应釜。单层反应釜显然效率低;而已有的多回程反应釜都是从内釜进料,高、中温热能在内釜直接和污泥接触,对污泥干燥;当干燥的污泥接近污泥自我焚烧温度时恰恰又进入外釜后降温排出。显然这种方式失去了利用污泥自身的热值自我焚烧的机会,从而使污泥难以焚烧,进而难以实现最大减量化和无害化(因为有机物仍然存在,会二次腐败污染环境);另外普通现有设备在干燥污泥时污泥会形成大坨,不易分散,更影响快速干燥。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污泥自身的热值自我焚烧和充分分散的新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本技术设计一种污泥从外釜进料,并利用内釜高温焚烧污泥时辐射的热量以及内釜焚烧时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干燥;当干燥的污泥进入内釜时即刻利用污泥本身热值进行自我焚烧,不仅节能而且实现了零水分零有机物和最大减量化;另外设计一种金属或非金属能量球与污泥混合运行,起到充分分散污泥的作用,加快污泥干燥。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本技术由外釜1、内釜2、支撑3、保温分离套4、进料器5、排渣器6、右托轮7、传动器8、外釜导向板9、内釜导向板10、左托轮11、斜滑料板12组成,其中:外釜1通过支撑3固定着内釜2,在外釜1的外边依次设置有左托轮11、传动器8、右托轮7以及保温分离套4;内釜2伸入保温分离套4并互相留有间隙便于内釜2旋转;在外釜1的内侧设置有外釜导向板9,在内釜2的内侧设置有内釜导向板10;斜滑料板12设置在外釜1一端尾部并伸入内釜2。本技术运用进料器5将污泥20进入外釜1,并通过斜滑料板12进入内釜2,再进入保温分离套4将渣料20与能量球13分离,而能量球13从孔眼16落入进料器5循环,渣料20从筛孔18落下并从漏渣口19进入排渣器6排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是,在内釜2靠进料器5的一端开有筛孔18和孔眼16。本技术再进一步优选方案是,在进料器5上部的靠近进料器5的进污泥15处开有落球口17。本技术再进一步优选方案是,在外釜1、内釜2内部设置了能量球13且在外釜1和内釜2之间通过进料器5循环运行。本技术有益的效果:1、本技术环保效果更佳,在内釜中能够将污泥的有机质全部焚烧,防止有机质二次腐败污染。2、本技术节能效果更优,充分利用污泥自身的热值自我焚烧,大大节约了外用燃料干燥污泥。3、本技术减量化最大,因为实现了零有机质零水分。4、本技术采用了能量球(金属或非金属均可)作为污泥的分散剂,解决了污泥运行时成坨难以受热干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干燥速度。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污泥和能量球运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进料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进料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出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有:1.外釜,2.内釜,3.支撑,4.保温分离套,5.进料器,6.排渣器,7.右托轮,8.传动器,9.外釜导向板,10.内釜导向板,11.左托轮,12.斜滑料板,13.能量球,14.加温口,15.污泥,16.孔眼,17.落球口,18.筛孔,19.漏渣口,20.渣料,21.出烟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由外釜1、内釜2、支撑3、保温分离套4、进料器5、排渣器6、右托轮7、传动器8、外釜导向板9、内釜导向板10、左托轮11、斜滑料板12组成,其中:外釜1通过支撑3固定着内釜2,在外釜1的外边依次设置有左托轮11、传动器8、右托轮7以及保温分离套4;内釜2伸入保温分离套4并互相留有间隙便于内釜2旋转;在外釜1的内侧设置有外釜导向板9,在内釜2的内侧设置有内釜导向板10;斜滑料板12设置在外釜1一端尾部并伸入内釜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内釜2,在靠进料器5的一端开有筛孔17和孔眼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进料器5,在上部的靠近进料器5的进污泥15处开有落球口17。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在外釜1、内釜2,在内部设置了能量球13且在外釜1和内釜2之间通过进料器5循环运行。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加温口14设置在保温分离套4的外侧中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出烟口21设置在保温分离套4上部的外侧。本技术运行的过程是,启动传动器8,让外釜1和内釜2旋转;运用进料器5将污泥15和能量球13混合进入外釜1;在设备旋转中,污泥15和能量球13在外釜导向板9的推动下向外釜1尾部运行,污泥15和能量球13碰到斜滑料板12的斜面滑入内釜2,在内釜2的内釜导向板10的推进下再运行到内釜2的筛孔18处,渣料20漏下并进入排渣器6的漏渣口19被排出;能量球从内釜2的孔眼16落下并从进料器5的落球口17处掉下,然后进入进料器5与污泥15混合共同再次运行;烟气则从出烟口21排出。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其特征是,本装置由外釜(1)、内釜(2)、支撑(3)、保温分离套(4)、进料器(5)、排渣器(6)、右托轮(7)、传动器(8)、外釜导向板(9)、内釜导向板(10)、左托轮(11)、斜滑料板(12)组成,其中:外釜(1)通过支撑(3)固定着内釜(2),在外釜(1)的外边依次设置有左托轮(11)、传动器(8)、右托轮(7)以及保温分离套(4);内釜(2)伸入保温分离套(4)并互相留有间隙便于内釜(2)旋转;在外釜(1)的内侧设置有外釜导向板(9),在内釜(2)的内侧设置有内釜导向板(10);斜滑料板(12)设置在外釜(1)一端尾部并伸入内釜(2)。/n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其特征是,本装置由外釜(1)、内釜(2)、支撑(3)、保温分离套(4)、进料器(5)、排渣器(6)、右托轮(7)、传动器(8)、外釜导向板(9)、内釜导向板(10)、左托轮(11)、斜滑料板(12)组成,其中:外釜(1)通过支撑(3)固定着内釜(2),在外釜(1)的外边依次设置有左托轮(11)、传动器(8)、右托轮(7)以及保温分离套(4);内釜(2)伸入保温分离套(4)并互相留有间隙便于内釜(2)旋转;在外釜(1)的内侧设置有外釜导向板(9),在内釜(2)的内侧设置有内釜导向板(10);斜滑料板(12)设置在外釜(1)一端尾部并伸入内釜(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艺,肖国华,欧阳李黎,江钰,
申请(专利权)人:李艺,肖国华,欧阳李黎,江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