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其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机动弹头小推力多次变轨智能规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480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4
一种可控机动弹头小推力多次变轨智能规避方法,该方法要求突防弹头具备一定的探测、识别和跟踪来袭动能拦截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拦截器轨控发动机点火之后,无法进行再次点火的弱点,根据来袭拦截器的相对运动信息,前后通过多次机动变轨迫使拦截器提前开机,待其能量耗尽再实施机动突防。该项突防技术能够克服固定程序机动大范围盲目机动的弱点,具有突防效率高、燃料消耗少的特点,可成为远程弹道导弹提高中段生存能力的重要突防技术手段。

An intelligent evasion method of multiple orbit changes with small thrust for controllable maneuvering war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机动弹头小推力多次变轨智能规避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学科领域,涉及弹道导弹中段飞行的导弹突防技术。针对敌方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的“灵巧”式躲避,达成有效突破对方拦截的目的。
技术介绍
弹道导弹的机动突防是应对拦截系统拦截、提高弹道导弹飞行过程中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当前,弹道中段的机动突防主要考虑在EKV(即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末制导段内利用EKV过载易饱和的弱点实施突防。这种和EKV比拼机动性能的突防策略,对突防轨控发动机要求太高,工程上实现起来难度较大。从仿真计算的结果来看,通常创造10m脱靶量时,必须要达到EKV最大过载的一半,机动突防变成了与拦截器比拼机动能力的“拼蛮力”对抗。目前的中段机动突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照固定程序实施机动。即弹道导弹在中段飞行时,其弹道大多被设计成固定程序,何时机动、向哪个方向机动,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无法根据反导系统的部署灵活选择机动时机和机动方式,突防效果有限。二是通过迫使拦截器产生“制导盲区”实现突防。主要是突防弹在EKV末制导段实施机动,通过机动将使视线角转率产生较大变化,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机动弹头小推力多次变轨智能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要求突防弹头具备一定的探测、识别和跟踪来袭动能拦截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拦截器轨控发动机点火之后,无法进行再次点火的弱点,根据来袭拦截器的相对运动信息,前后通过多次机动变轨迫使拦截器提前开机,待其能量耗尽再实施机动突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机动弹头小推力多次变轨智能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要求突防弹头具备一定的探测、识别和跟踪来袭动能拦截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拦截器轨控发动机点火之后,无法进行再次点火的弱点,根据来袭拦截器的相对运动信息,前后通过多次机动变轨迫使拦截器提前开机,待其能量耗尽再实施机动突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控机动弹头小推力多次变轨智能规避方法,其是旨在破坏陆基中段拦截弹GBI/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EKV中末制导交接班条件的多次变轨机动规避突防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机动变轨包括二次机动变轨或三次机动变轨,具体是:
第一次变轨利用GBI固体轨控发动机只能一次使用、持续工作时间较短弱点,在GBI自由飞行段开始时进行,旨在产生迫使中制导轨控发动机提前开机的足够大零控脱靶量;
第二次变轨在GBI中制导即将结束时进行,旨在产生足够破坏GBI中末制导交接班条件的零控脱靶量;
第三次变轨在EKV末制导结束、发动机燃料耗尽时进行,以产生成功突防所需的脱靶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控机动弹头小推力多次变轨智能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防弹头第一变轨,产生迫使中制导轨控发动机提前开机的足够大零控脱靶量,具体是:GBI用于中制导的第三级轨控发动机由于采用固体燃料,只能一次开机、且持续工作时间较短;当零控脱靶量小于GBI中制导最大机动距离情况下,GBI会在耗尽关机之前将EKV送入零控拦截流型弹道附近,实现中末制导的成功交接;如果突防弹头第一机动产生的零控脱靶量大于GBI中制导最大机动距离,GBI为实现中末制导的成功交接,将不得不采用预测拦截点的拦截制导方法提前进行中制导,这样在GBI中制导结束后,至EKV末制导开始前,将有一段无控飞行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其张晓莹卢江仁阳能军胡宇史志莹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