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板、换热器及其应用、洗涤冷却塔。所述换热板包括多个管壁之间无缝拼接而成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上述换热板,至少一个所述换热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上述换热板中多个换热管的管壁之间无缝拼接,从而使换热板在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面积更大,因此该换热板换热效率更高,且结构紧凑、有效节约了占用空间和成本;上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非直线型的换热管由于自身结构的优势,相对于直线型的来说,其刚性更好,因此使得换热板具有良好的抗高内压和高外压的能力;并且,非直线型的换热管在受热时还可以吸收热膨胀,实现热应力的自平衡,因此使得换热板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
Heat exchange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its application, washing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板、换热器及其应用、洗涤冷却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板、换热器及其应用、洗涤冷却塔。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由于制备工艺的限制,列管之间存有间隙,因而使得单位面积内的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效率较低;板式换热器在换热面内虽然不存在间隙,但由于为平板式,其换热面积也不太高、效率也较低。并且,列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还均存在承压能力差和耐温性能差的缺点。换热板是换热器的核心组成部件,决定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承压能力和耐温能力,因而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具有较高换热效率、承压能力和耐温能力的换热板。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板,该换热板换热效率更高,抗压性能和耐温性能好,且结构紧凑、能有效节约占用空间和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该包括换热器上述换热板,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换热板相同的优势,具有换热效率高、耐高温和耐高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冷却塔。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换热器在废气净化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板,包括多个管壁之间无缝拼接而成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的形状包括弓型、波纹型或W型;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个数为5-30之间的整数,优选为10个、20个或25个。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形;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直径为10-100mm,优选为25m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换热管设置于同一平面上。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上述换热板,至少一个所述换热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板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换热板平行设置;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之间的间距为10-200mm,优选为50m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待换热介质入口、待换热介质出口、换热介质入口管和换热介质出口管,所述待换热介质入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待换热介质出口和所述换热介质入口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换热介质入口管和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管分别与所述换热管的两端相连。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夹套壳体,所述夹套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围;优选地,所述夹套壳体上设有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介质入口与所述换热介质入口管相连,所述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管相连。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洗涤冷却塔,包括上述换热器和洗涤组件,所述洗涤组件包括待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待冷却介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相连。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换热器在废气净化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板包括多个管壁之间无缝拼接而成的换热管,多个换热管的管壁之间无缝拼接,从而使换热板在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面积更大,其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面积是列管式的两倍左右,是平板式的1.5倍左右,因此该换热板换热效率更高,且结构紧凑、有效节约了占用空间和成本。另外,上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非直线型的换热管由于自身结构的优势,相对于直线型的来说,其刚性更好,因此使得换热板具有良好的抗高内压和高外压的能力,可抗10MPa的高压(而现有的换热板仅能抗0.5MPa压力);并且,非直线型的换热管在受热时还可以吸收热膨胀,实现热应力的自平衡,因此使得换热板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一般能够达到300-500℃(而现有的换热板仅能在100℃以下使用);另外,由于多个换热管无缝拼接,且形成并联设置的结构,减小了每个换热管的长度,由此降低换热管的阻力,有效解决压降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包括上述换热板,因而至少具有与上述换热板相同的优势,具有换热效率高、耐高温和耐高压的优点。采用该换热器进行换热时,换热介质在换热板内流动,待换热介质在壳体与换热板之间的空间流动,从而实现换热介质和待换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换热板;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换热板;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换热板;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换热器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换热器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换热器的俯视图。图标:1-壳体;101-待换热介质入口;102-待换热介质出口;103-换热介质入口管;104-换热介质出口管;2-换热板;201-弓形换热管;202-波纹型换热管;203-W型换热管;3-夹套壳体;301-换热介质入口;302-换热介质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也可以是可拆卸相连,或一体地相连;可以是机械相连,也可以是电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热板,包括多个管壁之间无缝拼接而成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上述换热板包括多个管壁之间无缝拼接而成的换热管,多个换热管的管壁之间无缝拼接,从而使换热板在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面积更大,其单位面积上的换热面积是列管式的两倍左右,是平板式的1.5倍左右,因此该换热板换热效率更高,且结构紧凑、有效节约了占用空间和成本。另外,上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非直线型的换热管由于自身结构的优势,相对于直线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管壁之间无缝拼接而成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管壁之间无缝拼接而成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非直线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形状包括弓型、波纹型或W型;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个数为5-30之间的整数,优选为10个、20个或25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直径为10-100mm,优选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管设置于同一平面上。
5.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至少一个所述换热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换热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板之间的间距为10-200mm,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印,孔德利,龚元德,宋国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烨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