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38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该技术方案基于泵壳结构改进了流体的输送路径,并对泵壳内部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水平吸入管和竖直输出管均设置于盘状壳体的顶端,保持二者轴线与叶轮所在平面平行,因此输送过程无流体的垂直转向过程,能量损耗较小;在此基础上,为了缓解流体在到达竖直输出管下端口处时的回流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凸出板及斜面对流体起到引导作用,使其更多的流入竖直输出管。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盘状壳体、水平吸入管、竖直输出管上分别增设检修口,可在检修过程中方便的开启,从而保证了检修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创新性的技术改进实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

A kind of pump shell convenient for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
本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
技术介绍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水泵自产生以来以发展出了多种工作模式,其中除直线泵之外,多数水泵以电机驱动叶轮的转动作为泵吸动力。叶轮安装在泵壳内,并紧固在泵轴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泵壳中央有液体吸管。液体经底阀和吸入管进入泵内。泵壳上的液体排出口与排出管连接。在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排出管道,送至需要场所。由此可见,目前常规叶轮泵普遍为轴向吸入、径向输出的模式,因此流体在泵壳中具有垂直转向的过程,这一过程势必带来能量的损失。那么,如果能将流体的输送路径设计为圆周方向,那么这种路径与叶轮运动轨迹具有更高的契合性,有望提高输送效率。然而,这种模式如何降低输出流体的回流量,使其尽可能多的一次性进入输出通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这种模式需要泵壳具有特定的构造,那么在这种特定构造下如何保证检修的方便,也有待进行针对性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泵壳对流体的输送效率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当在泵壳中采用周向路径输送流体时,如何降低流体的回流量。本技术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当在泵壳中采用周向路径输送流体时,如何保证检修的便捷性。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包括盘状壳体,轴孔,端封板,耳座,通孔,第一检修口,水平吸入管,竖直输出管,隔板,凸出板,斜面,第二检修口,第三检修口,其中,在盘状壳体的一端开设有轴孔,在端封板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耳座,在所述耳座上开设有通孔,螺栓穿过耳座及通孔将端封板丝接固定于盘状壳体的另一端;在盘状壳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一检修口,在盘状壳体的侧壁上部分别连接有水平吸入管和竖直输出管,所述水平吸入管和竖直输出管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在隔板的下端、朝向竖直输出管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出板,在所述凸出板的末端具有倾斜向下的斜面,在水平吸入管的上端以及竖直输出管的侧端分别开设有第二检修口和第三检修口。作为优选,在端封板与盘状壳体之间垫置有胶圈。作为优选,在第一检修口、第二检修口、第三检修口处分别丝接有塞头,在塞头与第一检修口之间、塞头与第二检修口之间、塞头与第三检修口之间均垫置有生料带。作为优选,所述凸出板沿圆周方向延伸。作为优选,还包括转轴和叶轮,转轴贯穿轴孔伸入至盘状壳体内部,叶轮固定连接在转轴的末端,凸出板内壁各点到转轴轴线的垂直距离均相等,凸出板内壁各点到叶轮外缘的垂直距离均不超过8mm。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盘状壳体用于容纳叶轮,并承载水平吸入管、竖直输出管等结构,同时,盘状壳体内部是流体输送的空间;轴孔用于供转轴穿过,实际应用中,转轴与轴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应设置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端封板用于对盘状壳体另一端加以封闭;耳座及通孔用于供螺栓穿过,从而保证固定效果;第一检修口、第二检修口、第三检修口分别可用于对泵壳的盘状壳体处、水平吸入管处、竖直输出管处进行检修,从而在大多数的检修过程中,无需将泵壳全部拆开,而日常使用时,上述三个检修口由塞头丝接密封;水平吸入管和竖直输出管分别用于流体的吸入和输出,水平吸入管的轴线、竖直输出管的轴线均平行于叶轮所在平面,因此输送过程无流体的垂直转向过程,能量损耗较小;为了缓解这种输送模式下,当流体到达竖直输出管下端口处时,因惯性继续转动而未向上输出的问题,本技术一方面在水平吸入管与竖直输出管之间采用隔板加以分隔,另一方面,在隔板下端朝向竖直输出管一侧增设了凸出板,并在其末端开设倾斜向下的斜面,基于这种结构,凸出板及斜面楔入流体转动路径中(以不阻挡叶轮为准),对到达竖直输出管下端的流体起到导向作用,使其更多的进入竖直输出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该技术方案基于泵壳结构改进了流体的输送路径,并对泵壳内部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技术将水平吸入管和竖直输出管均设置于盘状壳体的顶端,保持二者轴线与叶轮所在平面平行,因此输送过程无流体的垂直转向过程,能量损耗较小;在此基础上,为了缓解流体在到达竖直输出管下端口处时的回流问题,本技术采用凸出板及斜面对流体起到引导作用,使其更多的流入竖直输出管。此外,本技术在盘状壳体、水平吸入管、竖直输出管上分别增设检修口,可在检修过程中方便的开启,从而保证了检修的便捷性。本技术以创新性的技术改进实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具有突出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从主视视角观察的外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从主视视角观察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从侧视视角观察的半剖视图;图中:1、盘状壳体2、轴孔3、端封板4、耳座5、通孔6、第一检修口7、水平吸入管8、竖直输出管9、隔板10、凸出板11、斜面12、第二检修口13、第三检修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如图1~3所示,包括盘状壳体1,轴孔2,端封板3,耳座4,通孔5,第一检修口6,水平吸入管7,竖直输出管8,隔板9,凸出板10,斜面11,第二检修口12,第三检修口13,其中,在盘状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轴孔2,在端封板3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耳座4,在所述耳座4上开设有通孔5,螺栓穿过耳座4及通孔5将端封板3丝接固定于盘状壳体1的另一端;在盘状壳体1的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一检修口6,在盘状壳体1的侧壁上部分别连接有水平吸入管7和竖直输出管8,所述水平吸入管7和竖直输出管8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9,在隔板9的下端、朝向竖直输出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出板10,在所述凸出板10的末端具有倾斜向下的斜面11,在水平吸入管7的上端以及竖直输出管8的侧端分别开设有第二检修口12和第三检修口13。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盘状壳体1用于容纳叶轮,并承载水平吸入管7、竖直输出管8等结构,同时,盘状壳体1内部是流体输送的空间;轴孔2用于供转轴穿过,实际应用中,转轴与轴孔2内壁之间的间隙应设置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端封板3用于对盘状壳体1另一端加以封闭;耳座4及通孔5用于供螺栓穿过,从而保证固定效果;第一检修口6、第二检修口12、第三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盘状壳体(1),轴孔(2),端封板(3),耳座(4),通孔(5),第一检修口(6),水平吸入管(7),竖直输出管(8),隔板(9),凸出板(10),斜面(11),第二检修口(12),第三检修口(13),其中,在盘状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轴孔(2),在端封板(3)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耳座(4),在所述耳座(4)上开设有通孔(5),螺栓穿过耳座(4)及通孔(5)将端封板(3)丝接固定于盘状壳体(1)的另一端;在盘状壳体(1)的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一检修口(6),在盘状壳体(1)的侧壁上部分别连接有水平吸入管(7)和竖直输出管(8),所述水平吸入管(7)和竖直输出管(8)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9),在隔板(9)的下端、朝向竖直输出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出板(10),在所述凸出板(10)的末端具有倾斜向下的斜面(11),在水平吸入管(7)的上端以及竖直输出管(8)的侧端分别开设有第二检修口(12)和第三检修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盘状壳体(1),轴孔(2),端封板(3),耳座(4),通孔(5),第一检修口(6),水平吸入管(7),竖直输出管(8),隔板(9),凸出板(10),斜面(11),第二检修口(12),第三检修口(13),其中,在盘状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轴孔(2),在端封板(3)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耳座(4),在所述耳座(4)上开设有通孔(5),螺栓穿过耳座(4)及通孔(5)将端封板(3)丝接固定于盘状壳体(1)的另一端;在盘状壳体(1)的侧壁下部开设有第一检修口(6),在盘状壳体(1)的侧壁上部分别连接有水平吸入管(7)和竖直输出管(8),所述水平吸入管(7)和竖直输出管(8)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9),在隔板(9)的下端、朝向竖直输出管(8)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出板(10),在所述凸出板(10)的末端具有倾斜向下的斜面(11),在水平吸入管(7)的上端以及竖直输出管(8)的侧端分别开设有第二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亮高向文周胜良付全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坡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