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426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EGR冷却器和颗粒捕集器,EGR冷却器具有进气端,颗粒捕集器具有排气端,进气端外套设有第一法兰,排气端外套设有第二法兰,进气端插入至排气端,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通过固定件相互固定,进气端外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之间,密封圈密封进气端和排气端的连接间隙。由于EGR冷却器与颗粒捕集器之间用法兰直接相连,没有了传统结构的再循环管,这节省了布置空间,同时缩短了气体由颗粒捕集器到EGR冷却器的所需时间,提升了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响应性能。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废气再循环(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是指把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回送到发动机进气歧管,并使该部分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并一起导入发动机气缸再次燃烧。在发动机中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燃烧温度,降低NOx的排放量。带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EGR系统有两种型式,一种HP(HighPressure)EGR,是将一部分高温高压废气直接从排气歧管引入废气再循环装置,再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混合;另一种是LP(LowPressure)EGR,是将一部分高温高压废气通过DPF(颗粒捕集器)、SDPF(集成选择性催化系统的颗粒捕集器)等一系列后处理装置净化之后,再将该部分气体引入废气再循环装置,再通过增压器增压后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对于LP(LowPressure)EGR,由于发动机机舱空间狭小,废气再循环装置及后处理装置在空间布置上难度较大。另外,由于废气要进入增压器进行增压,一旦DPF或SDPF失效,废气中的陶瓷和大粒径颗粒会损坏增压器的压气机,因此在LPEGR系统中需要集成滤网以过滤大粒径颗粒,这对LPEGR系统的布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LPEGR系统中的废气再循环装置和颗粒捕集器的连接,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一根废气再循环管将废气再循环装置和颗粒捕集器连接,并在EGR冷却器的进气端或者排气端设置滤网以过滤大粒径颗粒,但是再循环管的存在,使得废气由颗粒捕集器到EGR冷却器所需的时间较长,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缩短废气由颗粒捕集器到EGR冷却器所需时间,提升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响应性能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EGR冷却器和颗粒捕集器,EGR冷却器具有进气端,颗粒捕集器具有排气端,进气端外套设有第一法兰,排气端外套设有第二法兰,进气端插入至排气端,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通过固定件相互固定。进一步的,进气端外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第一法兰及第二法兰之间,密封圈密封进气端和排气端的连接间隙。进一步地,密封圈的靠近颗粒捕集器的端部连接有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底部为一镂空的底板,筒状结构的内部设有滤网,密封圈及筒状结构套设在进气端外并插入至排气端内。进一步的,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孔而使底板镂空,或者底板开设有若干个呈发散状排列的小孔而使底板镂空。进一步地,滤网的一端贴合于底板,滤网的另一端设有一支撑环,滤网的侧壁贴合于支撑环,支撑环与筒状结构相互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支撑环焊接固定于筒状结构的内壁。进一步地,密封圈的外侧设有供固定件穿过的过孔,从过孔的内周壁沿径向向内延伸有卡爪,卡爪穿过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的固定孔而卡设在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上。本技术提供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由于EGR冷却器与颗粒捕集器之间用法兰直接相连,没有了传统结构的再循环管,这节省了布置空间,同时缩短了气体由颗粒捕集器到EGR冷却器的所需时间,提升了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响应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网总成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网总成的组装后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所示的滤网总成的卡爪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滤网总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EGR冷却器1和颗粒捕集器4。颗粒捕集器4用于捕集从发动机过来的大粒径颗粒,EGR冷却器1用于对废气进行冷却。颗粒捕集器4具有排气端41,在本实施例中,该排气端41呈管状。EGR冷却器1具有进气端11,在本实施例中,该进气端11也呈管状。进气端11外套设有第一法兰31,排气端41外套设有与第一法兰31相配合的第二法兰32。第一法兰31的外侧设有第一固定孔311,第二法兰32的外侧设有第二固定孔321。进气端11插入至排气端41的管口内。固定件3穿过第一固定孔311及第二固定孔321而将两者固定。另外,进气端11外套设有密封圈2,密封圈2位于第一法兰31及第二法兰32之间,密封圈2密封进气端11和排气端41的连接间隙。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密封圈2的靠近颗粒捕集器4的端部连接有筒状结构5。筒状结构5的底部为一镂空的底板51,筒状结构5的内部设有滤网6,密封圈2及筒状结构5套设在进气端11外并插入至排气端41的管口内。密封圈2和筒状结构5构成滤网总成。该滤网总成可以同时起到密封和过滤的作用。滤网6的一端贴合于底板51,滤网6的另一端设有和滤网6相互贴合的支撑环7。该支撑环7与筒状结构5的内壁相互连接固定,具体地,该支撑环7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筒状结构5的内壁。支撑环7可以防止滤网6被来自颗粒捕集器4的废气吹起,即支撑环7和底板51可以对滤网6起到限位的作用。底板51的镂空结构不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板51开设有若干个呈发散状排列的小孔511而使底板51镂空。当然,也可以在底板51的中部开设有一通孔而使底板51镂空。密封圈2的固定方式不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密封圈2的外侧设有供固定件3穿过的过孔21,从过孔21的内周壁沿径向向内延伸有卡爪22,卡爪22穿过第一法兰31或第二法兰32的固定孔而卡设在第一法兰31或第二法兰32上。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在工作时,发动机废气经发动机排气管引入颗粒捕集器4,以捕集废气中的微粒物,然后通过筒状结构5的底板51的镂空的孔进入排气端41,并在EGR冷却器1中与冷却器的内部冷却液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废气被冷却至合适的温度范围,再引入增压器的压轮机中,最终进入发动机气缸内燃烧。综上所述,由于EGR冷却器与颗粒捕集器之间用法兰直接相连,没有了传统结构的再循环管,节省了布置空间,同时缩短了气体由颗粒捕集器到EGR冷却器的所需时间,提升了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响应性能。另外,EGR冷却器直接插入颗粒捕集器的内部,减少了废气再循环装置的进气室部件,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重量和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EGR冷却器(1)和颗粒捕集器(4),所述EGR冷却器(1)具有进气端(11),所述颗粒捕集器(4)具有排气端(4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11)外套设有第一法兰(31),所述排气端(41)外套设有第二法兰(32),所述进气端(11)插入至所述排气端(41),所述第一法兰(31)及所述第二法兰(32)通过固定件(3)相互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EGR冷却器(1)和颗粒捕集器(4),所述EGR冷却器(1)具有进气端(11),所述颗粒捕集器(4)具有排气端(4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11)外套设有第一法兰(31),所述排气端(41)外套设有第二法兰(32),所述进气端(11)插入至所述排气端(41),所述第一法兰(31)及所述第二法兰(32)通过固定件(3)相互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11)外套设有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位于所述第一法兰(31)及所述第二法兰(32)之间,所述密封圈(2)密封所述进气端(11)和所述排气端(41)的连接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2)的靠近所述颗粒捕集器(4)的端部连接有筒状结构(5),所述筒状结构(5)的底部为一镂空的底板(51),所述筒状结构(5)的内部设有滤网(6),所述密封圈(2)及所述筒状结构(5)套设在所述进气端(11)外并插入至所述排气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清张旭张博董春艳林承伯吴广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