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4165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包括底座箱,所述底座箱的顶部开设有半球状结构的收纳腔,且收纳腔的内壁固定有弧形结构的支撑框,且收纳腔底端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连通管,连通管通过风管连接有蒸汽锅炉,所述收纳腔两侧内壁之间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连接件,且连接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底座箱的顶部设置有遮盖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竹笋料放置到收纳腔内的支撑框上,盖上顶部的遮盖座,通过收纳腔底端的连通管向收纳腔底部通入高温蒸汽以进行蒸煮作业,同时利用第一电机转动支撑框上弧形结构的连接件,利用转动的连接件和辅助件以使竹笋之间不断分离移动,提高对竹笋蒸煮的均匀性。

A kind of bamboo shoot coo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笋蒸煮装置
本技术涉及竹笋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竹笋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竹笋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一般以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切根修整、高温蒸煮、清水浸漂、榨压成形处理、烘干、整形包装等传统工艺制作。竹笋在进行高温蒸煮的过程中,一般直接将竹笋料放在类蒸笼内,从底部直接加热水产生蒸汽或从底部通入蒸汽来对竹笋进行高温蒸煮,但是这种将竹笋静态放置的蒸煮,各个位置的竹笋与蒸汽的基础温度和时间不一样,使得实际竹笋蒸煮的效果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竹笋蒸煮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包括底座箱,所述底座箱的顶部开设有半球状结构的收纳腔,且收纳腔的内壁固定有弧形结构的支撑框,且收纳腔底端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连通管,连通管通过风管连接有蒸汽锅炉,所述收纳腔两侧内壁之间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连接件,且连接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底座箱的顶部设置有遮盖座,且遮盖座底部开设有与连接件相适配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的顶端内壁固定有排气管。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辅助件。优选的,所述底座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箱固定于底座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件,且支撑件一侧外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底座箱固定于两个固定杆之间,其中一个固定杆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优选的,所述连通管设置为三通管,且三通管的出风管与收纳腔连通,其中一个三通管的进风管与蒸汽锅炉连接,另一个三通管的进风管通过风管与冷风机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箱顶部外壁位于收纳腔的外围设置有突出的连接条,且遮盖座底部与连接条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连接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装置在底座箱内设置有半球状结构的收纳腔,将竹笋料放置到收纳腔内的支撑框上,盖上顶部的遮盖座,通过收纳腔底端的连通管向收纳腔底部通入高温蒸汽以进行蒸煮作业,同时利用第一电机转动支撑框上弧形结构的连接件,利用转动的连接件和辅助件以使竹笋之间不断分离移动,以使竹笋动态地进行蒸煮,提高对竹笋蒸煮的均匀性。2、装置将底座箱设置在两个支撑件之间可利用第二电机转动,在蒸煮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二电机使底座箱来回摆动,以进一步增强对竹笋蒸煮的均匀性,且在蒸煮结束后,利用连接管向收纳腔内通入冷风,以加快竹笋的冷却速率,然后打开遮盖座利用第二电机将底座箱倾斜,以方便快速出料,从而提高蒸煮作业整体的工作效率。3、进一步的,装置在底座箱顶部的外围设置有突出的连接条,并在遮盖座底部设置有与连接条相适配的连接槽,利用连接条和连接槽提高遮盖座与底座箱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蒸汽泄漏造成周围工作人员的烫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竹笋蒸煮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竹笋蒸煮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竹笋蒸煮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箱、2收纳腔、3支撑框、4连通管、5连接件、6遮盖座、7辅助腔、8辅助件、9排气管、10底座、11支撑件、12连接条、13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包括底座箱1,底座箱1的顶部开设有半球状结构的收纳腔2,且收纳腔2的内壁固定有弧形结构的支撑框3,支撑框3底部与收纳腔2底部内壁之间构成有间隙,且收纳腔2底端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连通管4,连通管4通过风管连接有蒸汽锅炉,收纳腔2两侧内壁之间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连接件5,且连接件5的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底座箱1的顶部设置有遮盖座6,且遮盖座6底部开设有与连接件5相适配的辅助腔7,辅助腔7的顶端内壁固定有排气管9。本技术中,连接件5的顶部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辅助件8,且辅助件8设置为倾斜设置的板状结构,底座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0,且底座箱1固定于底座10的顶部,底座10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件11,且支撑件11一侧外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底座箱1固定于两个固定杆之间,其中一个固定杆传动连接有第二电机,连通管4设置为三通管,且三通管的出风管与收纳腔2连通,其中一个三通管的进风管与蒸汽锅炉连接,另一个三通管的进风管通过风管与冷风机连接。工作原理:在本装置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驱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装置在底座箱1内设置有半球状结构的收纳腔2,将竹笋料放置到收纳腔2内的支撑框3上,盖上顶部的遮盖座6,通过收纳腔2底端的连通管4向收纳腔2底部通入高温蒸汽以进行蒸煮作业,同时利用第一电机转动支撑框3上弧形结构的连接件5,利用转动的连接件5和辅助件8以使竹笋之间不断分离移动,以使竹笋动态地进行蒸煮,提高对竹笋蒸煮的均匀性;装置将底座箱1设置在两个支撑件11之间可利用第二电机转动,在蒸煮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二电机使底座箱1来回摆动,以进一步增强对竹笋蒸煮的均匀性,且在蒸煮结束后,利用连通管4向收纳腔2内通入冷风,以加快竹笋的冷却速率,然后打开遮盖座6利用第二电机将底座箱1倾斜,以方便快速出料,从而提高蒸煮作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实施例2参照图1和图3,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底座箱1顶部外壁位于收纳腔2的外围设置有突出的连接条12,且遮盖座6底部与连接条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连接槽13。工作原理:进一步的,装置在底座箱1顶部的外围设置有突出的连接条12,并在遮盖座6底部设置有与连接条12相适配的连接槽13,利用连接条12和连接槽13提高遮盖座6与底座箱1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蒸汽泄漏造成周围工作人员的烫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包括底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箱(1)的顶部开设有半球状结构的收纳腔(2),且收纳腔(2)的内壁固定有弧形结构的支撑框(3),且收纳腔(2)底端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连通管(4),连通管(4)通过风管连接有蒸汽锅炉,所述收纳腔(2)两侧内壁之间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连接件(5),且连接件(5)的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底座箱(1)的顶部设置有遮盖座(6),且遮盖座(6)底部开设有与连接件(5)相适配的辅助腔(7),所述辅助腔(7)的顶端内壁固定有排气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包括底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箱(1)的顶部开设有半球状结构的收纳腔(2),且收纳腔(2)的内壁固定有弧形结构的支撑框(3),且收纳腔(2)底端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有连通管(4),连通管(4)通过风管连接有蒸汽锅炉,所述收纳腔(2)两侧内壁之间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连接件(5),且连接件(5)的一侧传动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底座箱(1)的顶部设置有遮盖座(6),且遮盖座(6)底部开设有与连接件(5)相适配的辅助腔(7),所述辅助腔(7)的顶端内壁固定有排气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顶部固定有多个竖直设置的辅助件(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笋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朝明蒋灵华丁敏郑龙清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伟建竹笋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