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及其产品。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涂层材料装于喷涂工具中;喷涂工具将涂层材料喷涂于金属基材的表面上,金属基材表面产生涂层;将塑胶成型于金属基材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及其产品能够对金属材质的表面影响小,涂层使金属与塑胶之间的结合性强,实现了金属与塑胶之间的高密度结合,且工艺稳定性高,易于自动化生产。
The combination method and products of metal and plast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及其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介绍
NMT(NanoMoldingTechnology)是金属与塑胶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艺,先将金属表面经过纳米化处理后,塑胶直接射出成型在金属表面,让金属与塑胶可以一体成形。更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图1绘示为一种金属基材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碱处理后金属基材的示意图,图3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碱处理后清洗、干燥后的金属基材示意图,图4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酸处理后金属基材的示意图,图5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浸泡处理后金属基材的示意图。所述NMT技术的具体工序为:(1)碱处理:使用碱液清洗金属基材10表面油脂11等杂物,然后清洗干燥;(2)酸处理:使用酸液除去金属氧化层,并使其活化,然后在金属基材10表面侵蚀形成类似“珊瑚礁”结构较大的纳米孔洞12;(3)使用特特殊溶液浸泡金属基材10,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比较小的纳米孔洞13;(4)将金属基材10进行水洗并烘干处理;(5)将金属基材10放入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型塑胶,使树脂进入较小的纳米孔洞13中固化,达到强固结合的目的。因此,NMT技术不但能够兼顾金属外观质感,也可以简化产品机构件设计,让产品更轻、薄、短、小,且较CNC(机械加工)工法更具成本效益。目前,铝与塑胶接合的NMT技术已扩大到应用于铜、镁合金等。然而,NMT工法为湿式制程,其所使用的药剂成分复杂,有大量废水需排放,不利于环保;而且,NMT工法因为湿式制程,所使用的药剂成分复杂,管理不易,容易造成稳定性不佳。另外,金属与塑胶还可通过咬胶结构相结合,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图6绘示为现有技术咬胶结构的一示意图,图7绘示为现有技术咬胶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6中咬胶结构是利用拉链式结构20使金属与塑胶结合,图7中咬胶结构是利用通孔21使金属与塑胶二者结合。然而,此法会衍生以下问题:一、若以CNC雕刻,工时极长;二、若以压铸或射出成形,模具加工变复杂;三、咬胶结构会造成塑胶流动不良,可能造成不饱料或后续烘烤缩水,且外观的拉链痕不易遮盖,增加做成一体式的困难度。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及其产品,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所述方法为干式制程,对环境友好,且能够将金属与塑胶紧密结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涂层材料装于喷涂工具中;(2)将涂层材料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接着喷涂工具将涂层材料喷涂于金属基材的表面上,金属基材表面产生涂层;(3)将塑胶成型于金属基材上。可选地,所述涂层材料的粒度为纳米级或微米级,所述涂层材料中包含交联剂及金属粉末,其中交联剂的添加量为涂层材料的5%-20%。可选地,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可选地,所述金属粉末的熔点高于500℃。可选地,所述金属粉末为碳化钛、铝或铬。可选地,所述金属粉末呈不规则形状。可选地,所述喷涂工具为喷枪。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通过等离子喷焊方式或镭射熔覆方式将涂层材料喷涂于金属基材的表面上。可选地,所述塑胶为热固性塑胶时,所述塑胶热压于所述金属基材上;所述塑胶为热塑性塑胶时,所述塑胶注塑成型于金属基材上。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产品,所述产品为经所述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产生的产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及其产品,所述结合方法通过将塑性或熔化状态的涂层材料喷涂于金属基材的表面,然后在金属基材上结合塑胶,因而所述结合方法为干式制程,不需要采用药剂,因此没有废水排放的环保问题,对环境友好;且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咬胶结构,就能够将塑胶与金属紧密结合,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咬胶结构;所述产品可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后壳等需要射频发射的电子产品区域、局部需以塑胶作为绝缘部分的各类用品、需要经过气密性测试的用品中等。由此,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及其产品能够对金属材质的表面影响小,涂层使金属与塑胶之间的结合性强,实现了金属与塑胶之间的高密度结合,且工艺稳定性高,易于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一种金属基材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碱处理后金属基材的示意图。图3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碱处理后清洗、干燥后的金属基材示意图。图4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酸处理后金属基材的示意图。图5绘示为现有NMT技术中浸泡处理后金属基材的示意图。图6绘示为现有技术咬胶结构的一示意图。图7绘示为现有技术咬胶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8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喷涂前的示意图。图9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喷涂后的示意图。图10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金属基材涂层的一微观图。图1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金属基材涂层的另一微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功效及技术手段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请参阅图8至图11所示,其中图8绘示了图8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喷涂前的示意图,图9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喷涂后的示意图,图10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金属基材涂层的一微观图,图11绘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中金属基材涂层的另一微观图。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将涂层材料200装于喷涂工具中,所述喷涂工具可为喷枪;步骤S200:将涂层材料200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接着喷涂工具将塑性或熔化状态的涂层材料200喷涂于金属基材100的表面上,而金属基材100表面产生涂层300,所述涂层300具有比较小的孔洞结构301供塑胶结合;步骤S300:将塑胶成型于金属基材100上,塑胶进入凹凸不平的孔洞结构301中固化,达到金属与塑胶紧密结合的目的。其中,所述涂层材料200的粒度为纳米级或微米级,因而产生的涂层300上含有纳米级或微米级微型结构,使塑胶与金属基材100紧密结合,所述粒度因需结合的金属基材100、塑胶的材质不同可做调整;所述涂层材料200中包含交联剂及金属粉末,其中交联剂的添加量为涂层材料的5%-20%,当然所述涂层材料200的组成可视金属基材100、塑胶的材质不同而做调整。其中,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等,在金属基材100与塑胶结合时,上述交联剂在塑胶线型的分子之间产生化学键,使线型分子相互连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使金属基材100与塑胶更加紧密地结合。其中,所述金属粉末的熔点高于500℃,为高熔点的金属粉末,优先选碳化钛、铝或铬等金属材质,通过选择高熔点的金属粉末,在喷涂涂层材料200时,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涂层材料装于喷涂工具中;/n(2)将涂层材料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接着喷涂工具将涂层材料喷涂于金属基材的表面上,金属基材表面产生涂层;/n(3)将塑胶成型于金属基材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涂层材料装于喷涂工具中;
(2)将涂层材料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接着喷涂工具将涂层材料喷涂于金属基材的表面上,金属基材表面产生涂层;
(3)将塑胶成型于金属基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材料的粒度为纳米级或微米级,所述涂层材料中包含交联剂及金属粉末,其中交联剂的添加量为涂层材料的5%-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二异丙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与塑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末的熔点高于500℃。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家庆,
申请(专利权)人:华孚精密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