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亚专利>正文

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68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采用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配合完成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添加原料: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带动加压盘沿着第一丝杠向上移动,通过进料口向搅拌罐内添加原料;步骤二、加压搅拌: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带动加压盘沿着第一丝杠向下移动,对搅拌罐内的原料混合物进行加压,同时进行搅拌;步骤三、成品出料:按照步骤二所述的方法搅拌若干次后,打开出料口的阀门;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带动加压盘向下移动,成品混合料通过出料口流出搅拌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实现了聚氨酯发泡剂原料充分搅拌,避免了原料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A foaming process of polyurethane foaming ag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
技术介绍
聚氨酯发泡剂全称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它是一种将聚氨酯预聚物﹑发泡剂﹑催化剂等组分装填于耐压气雾罐中的特殊聚氨酯产品,具有前发泡、高膨胀、收缩小等优点,是一种环保节能、使用方便的建筑材料,可适用于密封堵漏﹑填空补缝﹑固定粘结等。聚氨酯发泡剂的制备通常采用一步发泡工艺,即将聚醚或聚酯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水、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其他添加剂等原料一步加入,在高速搅拌下混合后进行发泡。目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过程多采用操作人员手工发泡的方式,手工发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手工发泡劳动生产效率低,耗费人力大;(2)手工发泡的原料利用率低,部分原料会粘附在容器内侧壁上,造成浪费;(3)手工发泡搅拌不够充分,导致聚氨酯发泡剂的性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目的在于解决目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过程中采用手工发泡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1)手工发泡劳动生产效率低,耗费人力大;(2)手工发泡的原料利用率低,部分原料会粘附在容器内侧壁上,造成浪费;(3)手工发泡搅拌不够充分,导致聚氨酯发泡剂的性能受到影响。(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采用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配合完成,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搅拌罐,搅拌罐外侧壁沿其周向均匀竖直固定焊接有支撑腿,相邻支撑腿之间焊接有加强杆。搅拌罐的顶板中部上方通过电机座竖直固定安装有往复旋转电机,搅拌罐的顶板上围绕往复旋转电机均匀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下方竖直固定安装有位于搅拌罐内部的进料管。搅拌罐的侧壁向外凸起形成竖直方向的条形导向槽。往复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上水平转动安装有与搅拌罐内侧壁相互配合的加压盘,加压盘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与条形导向槽相互配合的限位块,搅拌罐的底板上围绕第一丝杠均匀开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通过往复旋转电机正向旋转带动第一丝杠正向旋转,由于第一丝杠和加压盘转动配合,且条形导向槽与固定安装在加压盘上的限位块相互配合,加压盘只能沿着第一丝杠向下运动;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反向旋转带动第一丝杠反向旋转时,加压盘沿着第一丝杠向上运动。加压盘竖直开设有与进料管相互配合的通孔,加压盘和进料管上设置有开合机构。当加压盘处在最高点时,开合机构处于打开状态,可通过进料管向搅拌罐内添加聚氨酯发泡剂的各类原料;加压盘向下运动后,开合机构处于关闭状态,加压盘和搅拌罐之间组成一个密闭空间。加压盘上围绕第一丝杠均匀转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一转盘;搅拌罐的底板上表面对应每个第一转盘的位置水平转动安装有第二转盘。搅拌罐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竖直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中心的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转动配合。当加压盘上下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二丝杆固定,第一转盘和第二丝杆转动配合,故第一转盘会产生转动。第二转盘的上表面竖直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转盘的搅动杆。第一转盘转动的同时带动搅动杆转动,搅动杆对原料进行搅拌。第一转盘和加压盘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加压盘上下移动过程中,第一搅拌机构对加压盘下方的混合原料进行搅拌。第二转盘和搅拌罐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加压盘上下移动过程中,搅动杆带动第二转盘和第二搅拌机构对搅拌罐底部的混合原料进行搅拌。加压盘的下边沿处安装有若干个刮刀,加压盘上下移动过程中,刮刀对粘附在搅拌罐内侧壁上的混合原料进行刮除。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添加原料:关闭出料口的阀门,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带动加压盘沿着第一丝杠向上移动,直至限位块到达条形导向槽顶部,进料管和加压盘上的开合机构处于打开状态。通过进料口向搅拌罐内添加各原料。步骤二、加压搅拌: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带动加压盘沿着第一丝杠向下移动,对搅拌罐内的原料混合物进行加压,同时第一搅拌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对原料混合物进行搅拌,刮刀对附着在搅拌罐内侧壁上的原料进行刮除。加压盘移动至搅拌罐中部后,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带动加压盘上升至初始高度。步骤三、成品出料:按照步骤二所述的方法搅拌若干次后,打开出料口的阀门。再次通过往复旋转电机带动加压盘向下移动,加压盘将搅拌罐内搅拌完成的成品混合料通过出料口压出搅拌罐,直至加压盘移动至搅拌罐的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中的开合机构包括滑动槽、密封板、弹簧、连接杆、滚轮和导向块。滑动槽水平开设在加压盘内并与通孔连通,滑动槽内滑动配合有与通孔相互配合的密封板,密封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弹簧,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滑动槽的端面上。密封板的顶部竖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铰接有滚轮,进料管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底面倾斜且与滚轮滚动配合的导向块。加压盘处在初始最高位置时,滚轮抵触在导向块底面外端,连接杆和密封板处于滑动槽内端,并压缩弹簧;通孔与进料管处于连通状态。加压盘向下移动后,弹簧的弹力推动密封板向滑动槽外端移动,同时滚轮沿着导向块底面向内端滚动,直至密封板对通孔完全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中的第一搅拌机构包括若干个第一搅动棒、滚珠和导向环。第一搅动棒通过扭转弹簧铰接在第一转盘的下表面并沿第一转盘周向均匀排布,第一搅动棒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且端部转动安装有滚珠。加压盘下表面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转盘轴线重合且底部呈波浪状的导向环,第一搅动棒在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将滚珠抵压在导向环底部。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搅动棒转动,同时第一搅动棒在导向环的导向作用下呈现上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加压盘下方混合原料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双向搅拌,提高了搅拌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中的第二搅拌机构包括若干个转轴、轴承座、第二搅动棒、锥齿轮和内锥齿圈。转轴沿第二转盘径向转动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固定在第二转盘上表面并沿着第二转盘周向均匀排布。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搅动棒和锥齿轮,搅拌罐底板上表面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二转盘轴线重合且与锥齿轮相互啮合的内锥齿圈。第二转盘转动过程中带动轴承座、转轴和锥齿轮转动,由于锥齿轮和内锥齿圈处于啮合状态,故锥齿轮带动转轴和第二搅动棒产生自转。第二搅动棒围绕第二丝杆水平转动同时自转的过程中,对搅拌罐底部的混合原料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双向搅拌,提高了搅拌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中的刮刀包括刀座、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刀座安装在加压盘的下边沿处,刀座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搅拌罐内侧壁相互配合且刃口位于底边的第一刀片,第一刀片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搅拌罐内侧壁相互配合且刃口位于侧边的第二刀片。加压盘向下移动时带动刀座移动,刀座带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沿着搅拌罐内侧壁滑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对附着在搅拌罐内侧壁上的混合原料进行刮除,刮除后的混合原料自动落入搅拌罐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采用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配合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搅拌罐(1),搅拌罐(1)外侧壁沿其周向均匀竖直固定焊接有支撑腿(2),相邻支撑腿(2)之间焊接有加强杆;搅拌罐(1)的顶板中部上方通过电机座竖直固定安装有往复旋转电机(3),搅拌罐(1)的顶板上围绕往复旋转电机(3)均匀开设有进料口(4),进料口(4)下方竖直固定安装有位于搅拌罐(1)内部的进料管(5);搅拌罐(1)的侧壁向外凸起形成竖直方向的条形导向槽(6);往复旋转电机(3)的输出端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杠(7),第一丝杠(7)上水平转动安装有与搅拌罐(1)内侧壁相互配合的加压盘(8),加压盘(8)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与条形导向槽(6)相互配合的限位块(9),搅拌罐(1)的底板上围绕第一丝杠(7)均匀开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n加压盘(8)竖直开设有与进料管(5)相互配合的通孔(10),加压盘(8)和进料管(5)上设置有开合机构(11);加压盘(8)上围绕第一丝杠(7)均匀转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一转盘(12);搅拌罐(1)的底板上表面对应每个第一转盘(12)的位置水平转动安装有第二转盘(13);搅拌罐(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竖直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转盘(12)和第二转盘(13)中心的第二丝杆(14),第二丝杆(14)与第一转盘(12)和第二转盘(13)转动配合;第二转盘(13)的上表面竖直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转盘(12)的搅动杆(15);第一转盘(12)和加压盘(8)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16),第二转盘(13)和搅拌罐(1)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17);加压盘(8)的下边沿处安装有若干个刮刀(18);/n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添加原料:关闭出料口的阀门,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沿着第一丝杠(7)向上移动,直至限位块(9)到达条形导向槽(6)顶部,进料管(5)和加压盘(8)上的开合机构(11)处于打开状态;通过进料口(4)向搅拌罐(1)内添加各原料;/n步骤二、加压搅拌: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沿着第一丝杠(7)向下移动,对搅拌罐(1)内的原料混合物进行加压,同时第一搅拌机构(16)和第二搅拌机构(17)对原料混合物进行搅拌,刮刀(18)对附着在搅拌罐(1)内侧壁上的原料进行刮除;加压盘(8)移动至搅拌罐(1)中部后,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上升至初始高度;/n步骤三、成品出料:按照步骤二所述的方法搅拌若干次后,打开出料口的阀门;再次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向下移动,加压盘(8)将搅拌罐(1)内搅拌完成的成品混合料通过出料口压出搅拌罐(1),直至加压盘(8)移动至搅拌罐(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采用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配合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装置包括圆筒状的搅拌罐(1),搅拌罐(1)外侧壁沿其周向均匀竖直固定焊接有支撑腿(2),相邻支撑腿(2)之间焊接有加强杆;搅拌罐(1)的顶板中部上方通过电机座竖直固定安装有往复旋转电机(3),搅拌罐(1)的顶板上围绕往复旋转电机(3)均匀开设有进料口(4),进料口(4)下方竖直固定安装有位于搅拌罐(1)内部的进料管(5);搅拌罐(1)的侧壁向外凸起形成竖直方向的条形导向槽(6);往复旋转电机(3)的输出端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丝杠(7),第一丝杠(7)上水平转动安装有与搅拌罐(1)内侧壁相互配合的加压盘(8),加压盘(8)的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与条形导向槽(6)相互配合的限位块(9),搅拌罐(1)的底板上围绕第一丝杠(7)均匀开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
加压盘(8)竖直开设有与进料管(5)相互配合的通孔(10),加压盘(8)和进料管(5)上设置有开合机构(11);加压盘(8)上围绕第一丝杠(7)均匀转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一转盘(12);搅拌罐(1)的底板上表面对应每个第一转盘(12)的位置水平转动安装有第二转盘(13);搅拌罐(1)的顶板和底板之间竖直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转盘(12)和第二转盘(13)中心的第二丝杆(14),第二丝杆(14)与第一转盘(12)和第二转盘(13)转动配合;第二转盘(13)的上表面竖直固定安装有贯穿第一转盘(12)的搅动杆(15);第一转盘(12)和加压盘(8)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16),第二转盘(13)和搅拌罐(1)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构(17);加压盘(8)的下边沿处安装有若干个刮刀(18);
所述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添加原料:关闭出料口的阀门,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沿着第一丝杠(7)向上移动,直至限位块(9)到达条形导向槽(6)顶部,进料管(5)和加压盘(8)上的开合机构(11)处于打开状态;通过进料口(4)向搅拌罐(1)内添加各原料;
步骤二、加压搅拌: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沿着第一丝杠(7)向下移动,对搅拌罐(1)内的原料混合物进行加压,同时第一搅拌机构(16)和第二搅拌机构(17)对原料混合物进行搅拌,刮刀(18)对附着在搅拌罐(1)内侧壁上的原料进行刮除;加压盘(8)移动至搅拌罐(1)中部后,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上升至初始高度;
步骤三、成品出料:按照步骤二所述的方法搅拌若干次后,打开出料口的阀门;再次通过往复旋转电机(3)带动加压盘(8)向下移动,加压盘(8)将搅拌罐(1)内搅拌完成的成品混合料通过出料口压出搅拌罐(1),直至加压盘(8)移动至搅拌罐(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聚氨酯发泡剂制备发泡工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高丰
申请(专利权)人:李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