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环形直流VUV光电离源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293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37
一种圆环形直流VUV光电离源,包括放电腔、圆环形放电电极对、供电电源;所述放电腔为径向截面圆环形中空密闭腔体,是由二个二端开口同轴心圆筒套置后、二个圆筒的二端间密闭连接构成,所述放电腔内筒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作为光学窗口,于外筒靠近两端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及第三圆环状电极;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中一个为参考地电极,另一个为高压电极,分别与位于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中间的第三圆环状电极形成放电电极对,利用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产生的电场把电离反应区中形成的离子引出电离反应区。

A toroidal direct current VUV photoionization sourc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环形直流VUV光电离源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析仪器中的电离源,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圆环形直流VUV光电离源技术,具体讲是通过设计圆环形放电结构的VUV光电离源,实现圆环内样品的高效电离,使气流更加通畅,避免湍流对电离效率的不利影响,提高电离效率,将这种新的电离技术用于离子迁移谱,提高离子迁移谱的灵敏度。
技术介绍
离子迁移谱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分离原理是通过气态离子的迁移率来表征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它具有探测灵敏度高、测量响应快、仪器体积小、造价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学毒剂、毒品、危险品和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电离源是离子迁移谱等分析仪器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离子迁移谱常用的电离源是放射性63Ni电离源。63Ni能够放射出平均能量为17Kev的β射线,与载气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后形成试剂离子H3O+(正离子检测模式)和O2_(负离子检测模式),试剂离子再与待测样品反应,使得待测样品得到电离。放射性63Ni电离源由于其简单、稳定、无需外部供电等优点而得到科学家的青睐,但是由于其放射性带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环形直流VUV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腔(1)、圆环形放电电极对、供电电源;所述放电腔(1)为径向截面圆环形中空密闭腔体,是由二个二端开口同轴心圆筒(内筒和外筒,内筒穿套于外筒中)套置后、二个圆筒的二端间密闭连接构成,腔体内充满氮气和/或惰性气体;所述放电腔(1)内筒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作为光学窗口(4),于外筒靠近两端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及第三圆环状电极(9);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中一个为参考地电极,另一个为高压电极,分别与位于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中间的第三圆环状电极(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环形直流VUV光电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腔(1)、圆环形放电电极对、供电电源;所述放电腔(1)为径向截面圆环形中空密闭腔体,是由二个二端开口同轴心圆筒(内筒和外筒,内筒穿套于外筒中)套置后、二个圆筒的二端间密闭连接构成,腔体内充满氮气和/或惰性气体;所述放电腔(1)内筒采用透光材料制成作为光学窗口(4),于外筒靠近两端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及第三圆环状电极(9);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中一个为参考地电极,另一个为高压电极,分别与位于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中间的第三圆环状电极(9)形成放电电极对;所述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与第三圆环状电极(9)之间、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与第三圆环状电极(9)之间通过绝缘介质(8)绝缘间隔;所述的内筒所围绕的区域为电离反应区,利用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和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之间的电压差产生的电场把电离反应区中形成的离子引出电离反应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环状电极(9)与第一圆环状放电电极(2)及第二圆环状放电电极(3)之间的相对间隔可沿圆筒的径向调整;缩小第三圆环状电极(9)和高压电极或参考地电极的间距,在第三圆环状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国黄卫李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