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电盘的触头组件可以包括:外壳,包括开口;触头,贯通开口而结合到外壳并且包括接触部和结合部,所述接触部向开口的前方凸出,所述结合部向开口的后方凸出;加压单元,贯通开口而结合到外壳并且夹设在触头和外壳之间且由外壳支撑,从而加压接触部和结合部;以及连接件,结合到触头的结合部并且与触头通电。
Contact assembly of distribution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盘的触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配电盘连接分支断路器和主断路器的触头组件。
技术介绍
通常,配电盘是从主线接收电力,并根据目标分配电力的装置。配电盘包括与主线连接的主断路器,主断路器与多个分支断路器连接,以通过每个分支断路器分配电力。因此,配电盘具有多个分支断路器电连接到主断路器的结构。此时,主断路器和每个分支断路器之间的电连接,通常使用加上铠装层的电力线。这种方法适用于主断路器和多个分支断路器被固定并且除了维护或修理等目标之外不执行断开和连接(断续)的情况。然而,工业现场中使用的大部分配电盘由于分支布线的功率容量的改变等各种原因,经常发生需要更换或分离主断路器和分支断路器之后重新配置的情况。近年来,主断路器中设置有母线(bus-bar),每个分支断路器还包括触头(contactor),所述触头设置成容易与母线结合或分离。适用于以往配电盘中的触头,形成为其端部分成两个,在分开的触头的端部夹入母线而彼此结合,并且广泛实施将触头或母线沿一个方向移动而解除连接的方式。然而,分成两个的钳子形状的触头具有如下缺点:由于反复结合和分离,导致触头的疲劳累积,从而耐久性降低。此外,额定电流(ratedcurrent)大的分支断路器需要确保触头与母线的较宽的接触面积,但是为了增加触头和母线的接触面积,还存在触头的体积也需要变大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提供一种触头组件,该触头组件可以容易地紧固到主断路器的母线,具有高耐久性,并且体积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可以通过以下说明来理解上述未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还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中给出的方案及其组合来实现。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触头组件可以包括:外壳,包括开口;触头,贯通开口而结合到外壳并且包括接触部和结合部,所述接触部向开口的前方凸出,所述结合部向开口的后方凸出;加压单元,贯通开口而结合到外壳并且夹设在触头和外壳之间且由外壳支撑,从而加压接触部和结合部;以及连接件,结合到触头的结合部,并且与触头通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头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在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所述第二接触片中,夹入开口部的中段彼此接触,并且朝向所述开口部的前方和后方延伸的各自的两端可以以预定的间隔隔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头的结合部可以收容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从而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过盈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头的结合部与向连接件的外部凸出且纵向截面为圆形的结合凸起结合,触头可以以结合凸起为中心轴进行旋转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触头的接触部由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相互隔开的两端中朝向所述开口部的前方凸出的部分形成,接触部可以收容母线(bus-bar),从而与所述母线过盈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加压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加压片,夹设在第一接触片和外壳之间;以及第二加压片,夹设在第二接触片和外壳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外壳包括构成开口部的边界的一对侧面挡板,连接件可以在一对侧面挡板之间结合到结合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对侧面挡板分别包括向开口部的中心方向凸出形成的间隔件,触头的两侧表面与间隔件接触,从而所述触头的两侧可以以预定的间隔与侧面挡板相互隔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对侧面挡板分别是与开口部形成的假想平面垂直配置的板状构件,并且可以形成所述开口部的两侧边界。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触头组件具有可以容易地与主断路器的母线结合和分离的效果。此外,还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反复地结合和分离,触头的疲劳度低,从而耐久性得到提高。另外,具有可以以相对较小的体积来实现处理相同的额定电流的优点。除了上述效果之外,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效果将与以下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事项的说明一起叙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结合到配电盘的状态。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结合到母线的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中的外壳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的俯视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的外壳中结合有触头和加压单元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主断路器12:母线20:分支断路器22:连接端子30:触头组件100:外壳110:结合口120:正面挡板130:侧面挡板132:间隔件200:触头210:第一接触片212:第一接触部214:第一支撑部216:第一结合部220:第二接触片222:第二接触部224:第二支撑部226:第二结合部300:加压单元310:第一加压片320:第二加压片400:连接件410:结合凸起420: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前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进行详细说明,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当判断针对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结合到配电盘的状态,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结合到母线的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触头组件30将主线的主断路器10和连接于主断路器10的多个分支断路器20电连接。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触头组件30在与分支断路器20电连接的状态下与设置在主断路器10的母线12结合。多个分支断路器20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主断路器10的母线12。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的主视图。并且,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触头组件中的外壳的立体图。参照图3至图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触头组件30包括:外壳100、触头200、加压单元300以及连接件400。外壳100包括结合口110。另外,触头200贯通结合口110而结合到外壳100,触头200包括:向结合口110的前方凸出的接触部212、222和向结合口110的后方凸出的结合部216、226。加压单元300贯通结合口110而结合到外壳100,并夹在触头200和外壳100之间。另外,加压单元300由外壳100支撑,并对触头200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连接到主断路器的母线,所述触头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包括结合口;/n触头,贯通所述结合口而结合到所述外壳并且包括接触部和结合部,所述接触部向所述结合口的前方凸出,所述结合部向所述结合口的后方凸出;/n加压单元,贯通所述结合口而结合到所述外壳并且夹设在所述触头和所述外壳之间且由所述外壳支撑,从而加压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结合部;以及/n连接件,结合到所述触头的所述结合部并且与所述触头通电。/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1 KR 10-2018-01445311.一种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连接到主断路器的母线,所述触头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结合口;
触头,贯通所述结合口而结合到所述外壳并且包括接触部和结合部,所述接触部向所述结合口的前方凸出,所述结合部向所述结合口的后方凸出;
加压单元,贯通所述结合口而结合到所述外壳并且夹设在所述触头和所述外壳之间且由所述外壳支撑,从而加压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结合部;以及
连接件,结合到所述触头的所述结合部并且与所述触头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
在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所述第二接触片中,夹入所述结合口的中段彼此接触,并且朝向所述结合口的前方和后方延伸的各自的两端以预定的间隔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的结合部由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所述第二接触片相互隔开的两端中的朝向所述结合口的后方凸出的部分构成,所述结合部与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部分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在官,
申请(专利权)人:LS产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