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开关电路以及包含该电路的供电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开关电路以及包含该电路的供电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系统中,通信设备的供电系统中通常配置有AC/DC转换单元,AC/DC转换单元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压后输出给负载和备用电池。市电供电正常的情况下,AC/DC转换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压给负载供电的同时给电池充电,当市电断电时,通过备用的电池给通信设备供电。电池的容量有限,电池的供电时间有限,若市电长时间停电(即停电时长超过电池备用时长),电池长时间与负载接通会出现电池过放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池电压达到预设阈值时需要将电池和负载断开,以防止电池过放电而损坏。业界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直流接触器断开负载和AC/DC转换单元输出通路的连接,从而断开电池和负载的连接,具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但该技术方案使用的直流接触器通常尺寸较大、成本较高,使得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微型化,也不利于企业低成本运营需求。该技术方案在市电来电后,由于负载与AC/DC转换单元输出通路已断开,AC/DC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串接在电池充电和/或放电通路中;/n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开关并联的至少一个MOS管,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与常开开关的两端连接;/n延时单元以及引入外部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n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子分别与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控制端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串接在电池充电和/或放电通路中;
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开关并联的至少一个MOS管,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与常开开关的两端连接;
延时单元以及引入外部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子;
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子分别与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控制端和延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延时单元的输出端与MOS管的栅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的体二极管导通方向与电池充电通路的电流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继电器线圈通电电路,所述继电器线圈通电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第十五电阻、第七电容和第十四电阻;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容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七电容的第二端、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
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均与第一电源端连接;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作为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控制端。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电池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八电阻、与第八电阻串联的钳位电路、隔离电路以及与隔离电路串联的延时电路,所述隔离电路和延时电路构成的串联通路并联于钳位电路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九电阻和第四稳压管,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十电阻和光耦隔离器件,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四稳压管的阴极均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正电源端连接,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四稳压管的阳极均与第二负电源端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子连接,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光耦隔离器件的第一端连接,光耦隔离器件的第二端与地连接,光耦隔离器件的第四端分别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达,张婷婷,陈世强,刘嵩,乔宇,张建强,邓磊,聂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民族大学,武汉恩逸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