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副室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70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带副室内燃机,抑制提前着火的发生。在气缸盖(3)形成有由从气缸盖(3)的内壁面向主燃烧室(5)内突出的薄壁副室壁(11)包围的副室(12)。在副室(12)内配置有火花塞(15)的电极,在利用火花塞(15)使副室(12)内的混合气燃烧时喷射火焰从连通孔(13)向主燃烧室(5)喷出。薄壁副室壁(11)形成为面向主燃烧室(5)的外壁(11a)和面向副室(12)的内壁(11b)的双层构造。内壁(11b)由热传导率比外壁(11a)高的材料形成。

Gas turbine with auxiliary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副室内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副室内燃机。
技术介绍
如下的带副室内燃机是公知的:在金属制气缸盖的内壁面与活塞的顶面间形成有主燃烧室,在气缸盖形成有由从气缸盖的内壁面向主燃烧室内突出的薄壁副室壁包围的副室,在薄壁副室壁内形成有将副室内主燃烧室内连通的连通孔,在副室内配置有火花塞的电极,在利用火花塞使副室内的混合气燃烧时喷射火焰从连通孔向主燃烧室喷出,其中,薄壁副室壁形成为面向主燃烧室的外壁和面向副室的内壁的双层构造,外壁由热传导率比内壁高的材料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89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该带副室内燃机中,着眼于:在内燃机高负荷时,暴露于主燃烧室内的薄壁副室壁的顶端部的温度过度变高,存在薄壁副室壁的顶端部作为热源而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自着火的危险性,即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提前着火(早期着火)的危险性。在该情况下,在该带副室内燃机中,基于为了抑制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提前着火而需要使薄壁副室壁的顶端部的热向气缸盖释放从而使薄壁副室壁的顶端部的温度下降这一考虑,薄壁副室壁形成为面向主燃烧室的外壁和面向副室的内壁的双层构造,并且外壁由热传导率比内壁高的材料形成。当这样薄壁副室壁的外壁由热传导率比内壁高的材料形成时,暴露于主燃烧室内的薄壁副室壁的顶端部的热经由热传导率高的外壁而向气缸盖释放,因此暴露于主燃烧室内的薄壁副室壁的顶端部的温度下降,其结果,能够抑制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提前着火。然而,带副室内燃机中的混合气的提前着火是在包括主燃烧室及副室的燃烧室整体中温度最高的场所成为热源而发生的。在该情况下,在副室内配置有火花塞的电极的带副室内燃机中,在包括主燃烧室及副室的燃烧室整体中,副室内的火花塞的电极的温度最高,因此,在火花塞的电极周围的副室内最容易发生混合气的提前着火。在该情况下,要想抑制副室内的混合气的提前着火的发生,需要使副室内的气体温度下降,为此,需要使薄壁副室壁的内壁的热向外部释放。然而,在上述的带副室内燃机中,由于薄壁副室壁的内壁由热传导率比外壁低的材料形成,所以热难以从薄壁副室壁的内壁释放,其结果,存在在副室内混合气提前着火这一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副室内燃机,在金属制气缸盖的内壁面与活塞的顶面之间形成有主燃烧室,在气缸盖形成有由从气缸盖的内壁面向主燃烧室内突出的薄壁副室壁包围的副室,在薄壁副室壁内形成有将副室内与主燃烧室内连通的连通孔,在副室内配置有火花塞的电极,在利用火花塞使副室内的混合气燃烧时喷射火焰从连通孔向主燃烧室喷出,其中,薄壁副室壁形成为面向主燃烧室的外壁和面向副室的内壁的双层构造,内壁由热传导率比外壁高的材料形成。专利技术效果通过薄壁副室壁的内壁由热传导率比外壁高的材料形成,能够使薄壁副室壁的内壁的温度下降,由此能够抑制在副室内混合气提前着火。附图说明图1是带副室内燃机的侧视图。图2是副室周围的放大侧视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A-A截面观察时的剖视图。图4A及4B是示出别的实施例的副室周围的放大侧视剖视图。图5是示出另一别的实施例的副室周围的放大侧视剖视图。图6是示出另一别的实施例的副室周围的放大俯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以汽油为燃料的带副室内燃机的整体图。参照图1,1表示内燃机主体,2表示气缸体,3表示安装于气缸体2上的金属制气缸盖,4表示在气缸体2内往复运动的活塞,5表示在金属制气缸盖3的内壁面与活塞4的顶面之间形成的主燃烧室,6表示进气门,7表示进气口,8表示配置于进气口7内的燃料喷射阀,9表示排气门,10表示排气口。如图1及图2所示,在气缸盖3形成有由从气缸盖3的内壁面向主燃烧室5内突出的薄壁副室壁11包围的副室12。如图2所示,该薄壁副室壁11形成为面向主燃烧室5的外壁11a和面向副室12的内壁11b的双层构造,内壁11b由热传导率比外壁11a高的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例如,内壁11b由金属材料形成,外壁11a由陶瓷形成。在薄壁副室壁11内形成有将副室12内与主燃烧室5内连通的多个连通孔13。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这些连通孔13从副室12内朝向主燃烧室5内呈放射状延伸。如图2所示,在气缸盖3内螺纹安装有金属制中空套筒14,在该中空套筒14内螺纹安装有火花塞15的主体。在该情况下,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火花塞15的主体以火花塞15的放电间隙15a位于与薄壁副室壁11的环状端面11c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的方式螺纹安装于中空套筒14内,在插入于中空套筒14内的火花塞15的顶端部与薄壁副室壁11的内侧面之间形成副室1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薄壁副室壁11的环状端面11c即薄壁副室壁11的外壁11a的环状端面和薄壁副室壁11的内壁11b的环状端面通过熔敷而结合于中空套筒14的顶端面。在图1所示的带副室内燃机中,当进气门6开阀时,从燃料喷射阀8喷射出的燃料与吸入空气一起向主燃烧室5内供给,由此在主燃烧室5内形成混合气。当接着压缩行程开始时,主燃烧室5内的混合气从连通孔13向副室12内流入。当接着成为压缩行程末期时,由火花塞15对副室12内的混合气进行点火,由此喷射火焰从副室12的各连通孔13朝向主燃烧室5内喷出。主燃烧室5内的混合气通过这些喷射火焰而急速燃烧。当压缩行程开始而主燃烧室5内的混合气从连通孔13向副室12内流入时,该混合气会被薄壁副室壁11的高温的内侧面加热。其结果,副室12内的气体温度变高。另一方面,在副室12内配置有火花塞15的电极的带副室内燃机中,在包括主燃烧室5及副室12的燃烧室整体中,副室12内的火花塞15的电极的温度最高。因此,在火花塞15的电极周围的副室12内最容易发生混合气的提前着火。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薄壁副室壁11的内壁11b由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形成,因此,副室12内的气体热通过薄壁副室壁11的内壁11b而向中空套筒14释放,接着向气缸盖3释放。另外,由于薄壁副室壁11的外壁11a由热传导率低的材料形成,所以能够抑制在主燃烧室5内产生的热向副室12内的气体传递。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即使在主燃烧室5内产生的热的一部分传递到薄壁副室壁11的内壁11b,该热也会向气缸盖3释放。因此,副室12内的气体温度被抑制得低,即使火花塞15的电极的温度变高,也能够抑制副室12内的混合气的提前着火的发生。图4A及图4B示出了为了使得内壁11b的热经由中空套筒14而容易向气缸盖3释放而增大薄壁副室壁11的内壁11b与中空套筒14的接触面积的分别不同的实施例。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薄壁副室壁11的环状端部未设置外壁11a,在薄壁副室壁11的环状端部处,与薄壁副室壁11的环状端部以外相比增大了内壁11b的厚度。因此,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内壁11b的环状端面与中空套筒14的顶端面结合。另一方面,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薄壁副室壁11的内壁11b从外壁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副室内燃机,在金属制气缸盖的内壁面与活塞的顶面之间形成有主燃烧室,在气缸盖形成有由从气缸盖的内壁面向主燃烧室内突出的薄壁副室壁包围的副室,在薄壁副室壁内形成有将副室内与主燃烧室内连通的连通孔,在副室内配置有火花塞的电极,在利用火花塞使副室内的混合气燃烧时喷射火焰从连通孔向主燃烧室喷出,其中,/n薄壁副室壁形成为面向主燃烧室的外壁和面向副室的内壁的双层构造,内壁由热传导率比外壁高的材料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2 JP 2018-2191411.一种带副室内燃机,在金属制气缸盖的内壁面与活塞的顶面之间形成有主燃烧室,在气缸盖形成有由从气缸盖的内壁面向主燃烧室内突出的薄壁副室壁包围的副室,在薄壁副室壁内形成有将副室内与主燃烧室内连通的连通孔,在副室内配置有火花塞的电极,在利用火花塞使副室内的混合气燃烧时喷射火焰从连通孔向主燃烧室喷出,其中,
薄壁副室壁形成为面向主燃烧室的外壁和面向副室的内壁的双层构造,内壁由热传导率比外壁高的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副室内燃机,其中,
薄壁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伦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