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兴荣专利>正文

蜡回收系统的再加热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257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蜡回收系统再加热管装置,该加热管内具与蒸汽锅炉连通的中空周壁及连接该中空周壁顶、底端的加热管,由脱蜡炉输出的融蜡输出管,其伸入再加热管内的周壁设喷孔,使融蜡由该喷孔喷出与加热管及周壁的内缘面接触,使水分再一次蒸发,水蒸气由再加热管顶端散去,融蜡则流入搅拌桶,藉以使再加热管确实地保持在高温的状态,融蜡能确实的接触高温,以增加水分的蒸发率。(*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再加热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蜡回收系统的再加热管装置。目前需要使用蜡模的铸造,均是其表面精度及尺寸精确程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故其蜡质需要相当的纯净并能保持极稳定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否则极易产生因内含杂质而破坏该原有精度情形,且由于该蜡价值甚为昂贵,若一次使用后便丢弃,实在不符合经济成本的要求,故应该需予以回收,重复的使用,因此在该回收的过程中就必需要特别注意去除杂质的过程,否则极易因重复的使用造成蜡质不精纯,致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受到破坏,尤其膨胀系数的变化,对该蜡模制作的精度有极大的影响。目前所使用的蜡回收装置,其主要的结构仅具一脱蜡炉及一搅拌桶,其中,脱蜡炉的结构仅于桶内设有连接高温蒸汽锅嘴的蒸汽管,另具有一供放置欲脱蜡壳模的置放架,于脱蜡炉的底端设一开关阀,当壳模欲作脱蜡时,将该壳模置入脱蜡炉内的置放架上,以蒸汽管喷出的高温蒸汽,将于壳模中的蜡融出流至脱蜡炉的底部,待一段时间后再打开阀门,将融蜡流出,以人工提桶接住流出的融蜡再倒入搅拌桶内,于该搅拌桶的顶端面设有一滤网,使融蜡倒入搅拌桶的同时,经过滤网的过滤,去除杂质,再经由搅拌桶去除水份,即完成该蜡回收的作业,该蜡回收的方式及装置,确实具有许多尚待改进的缺点。诸如1.该脱蜡炉炉内作为融蜡的高温蒸汽所凝结的水分与融蜡均向下流至该脱蜡炉的底部,再经由导管导出该脱蜡炉,如此水分与融蜡很容易溶入融蜡中,使得该融蜡内的含水量大幅的提高,增加融蜡于搅拌桶内搅拌加热进行水分蒸发的时间。2.融蜡流出该脱蜡桶时,是以人工方式提至搅拌桶进行水分的蒸发及杂质的去除,该方式十分浪费人力及工时,且该融蜡流出脱蜡桶的温度约在140℃以上,故以人工携提极易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3.由于蜡模于融解时,或多或少会将模壳上的杂质或模壳的材料带下,故该融蜡中含有的杂质必须加以过滤才能使用,故现有装置于搅拌桶的顶端具有一滤网,使融蜡倒入搅拌桶内的同时进行过滤的步骤,但是该滤网的网目若太细,使融蜡流入搅拌桶的速度过于缓慢,而导致该融蜡有冷却的现象,凝结于该滤网的网目上,造成阻塞;若为防止上述的情形发生,而将滤网网目设大一点,融蜡当可快速的通过该滤网,但如此一来虽可避免因融蜡的凝固而造成的阻塞,但却大幅地降低该滤网过滤的效果,而无法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4.由于该融蜡流出脱蜡炉时含水量相当的高,故于搅拌桶内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所含的水分蒸发掉,且该搅拌桶内的环境温度相当的高,于搅拌桶内的融蜡经过如此高温及长时间的蒸烤,极易因而产生热变,使蜡的膨胀系数发生变化,难以控制,如此当蜡回收后再进行使用时,其所制成的蜡模成品很难将该表面精度或尺寸控制在要求标准之内,这样造成大幅度缩短蜡的使用寿命及增加铸造成废品的机会。为改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便研究出一种可有效改善现有装置缺点的蜡回收装置,其流程如图2所示,该装置设一蒸汽锅炉1,分别将该高温高压的蒸汽输入脱蜡炉2及再加热管3内,分别对具蜡模的壳模及已融化的融蜡进行加热熔解及再加热蒸发水分的作业,而脱蜡炉2与再加热管3间具有融蜡的输送管路连接,再由加热管3底端将融蜡导入搅拌桶4内进行短时间的搅拌以再次蒸发水分,各搅拌桶4再接以一沉淀桶5过滤该融蜡,使融蜡去除水分及杂质的时间大为缩短,并有效的维持该一蜡质的性质。该整体装置欲对壳模进行脱蜡的过程时,如图2~6所示,将该壳模直接置入脱蜡炉2内的滑杆26上,经过蒸汽管23喷出高温高压的蒸汽使脱蜡炉2内的整体环境温度及压力急速升高,壳模的蜡模得以熔化向下流动,经过第一过滤网25将融蜡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中进行第一次的过滤,进入集蜡桶24内,故蒸汽所凝结的水分直接由炉壁20向下流至集蜡桶24与炉壁20间的空隙,如此融蜡便直接与水分分离,仅有少部分的水流入该集蜡桶24内与融蜡混合,当经过适当的时间后,先打开融蜡输出管27的排水阀门270,由于蜡的密度较水为轻,故集蜡桶24底部所积留的少量水,可由排水阀门270排出,经计时器的控制将排水阀门270适时的关闭,同时打开融蜡输送控制阀271,使集蜡桶24内的融蜡得以藉由脱蜡炉2内的高压推挤导入再加热管3,此时融蜡内的水含量已经相当的有限,待融蜡流出脱蜡炉2后,即可打开排水管201的排水管控制阀202,将脱蜡炉2内的水分排出同时亦可将脱蜡炉2内的剩余蒸汽泄出。融蜡从融蜡输出管27流入再加热管3内,而于中心蒸汽管30的外缘、及螺旋片状的融蜡加热片32顶缘面流动,由于中心蒸汽管30是连接蒸汽锅炉1,故其内部具有高温的蒸汽,其热能经由该中心蒸汽管30管壁向环设于中心蒸汽管30外缘的融蜡加热片32传导,使融蜡于流动的同时获得另一次的高温加热,使融蜡得以保持熔融的状态向下流动,而将内含的水分经过该融蜡加热片32大面积的加热,快速的蒸发,由抽风机33抽出,再由输出管34将该融蜡导入搅拌桶4内。融蜡经由分支的输出管34导入搅拌桶4内,该搅拌桶4顶部中央设置一马达40,马达40的心轴向下伸入搅拌桶4内,并带动叶片41以扰动搅拌桶4内的融蜡,使其能充分的受热去除水分,搅拌桶4的内层热传导壁42与外层保温壁43间可置入高温的煤油,或其他经过加热含有高热量的热媒,而该热媒可经由保温壁43底端面设置的电热管44进入加热,使该热传导壁42内部的环境温度保持在一定的高温下,热传导壁42底部再接设一由输出控制阀450所控制的搅拌桶输出管45,供热传导壁42内的融蜡流出搅拌桶4进入沉淀桶5内进行沉淀过滤的步骤。沉淀桶5的最外层保温壁50及内层的热传导壁51间置有热媒,并利用设于底部的电热管57对热媒加热,以保持沉淀桶5的高温,而该融蜡进入沉淀桶5时,是先流入含灰部53内,融蜡于含灰部53沉淀的同时,缓缓的向第二过处网52过滤渗透,使较为纯净的融蜡得以进入沉淀桶5的纯蜡部54,经过一段时间沉淀过滤,纯蜡输出管55的纯蜡输出控制阀550打开,使纯蜡部54的纯蜡由此流出,可再次使用,再将含灰蜡输出管56的含灰蜡输出控制阀560打开,以供含灰的废蜡流出,不再作回收使用,其中,沉淀桶5内层热传导壁51底端面成由纯蜡部54至含灰部53倾斜的设计,主要是因纯蜡部54内的纯蜡虽经过第二过滤网52的过滤,仍有少量的灰质渗透过来,惟该灰质的质量较重可沉淀至该底端的倾斜面上,而不经由纯蜡输出管55流出,使该纯蜡再经过一次的沉淀,提高该流出沉淀桶5蜡质的纯度。该装置整体去水的过程,均使水蒸汽的凝结水与融蜡分别承放,不进行混合,故由脱蜡炉2流出的融蜡含水量即较现有脱蜡炉流出的含水量少掉许多,再经过再加热管3的再蒸发,至搅拌桶4最后的去水程序,使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较现有的系统为短,效果更佳。改进后的上述脱蜡回收装置,可确实改进现有脱蜡回收方式及装置的缺点,市场反应颇佳,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仍继续研究开发,以期待得到更趋近完美的结构,经不断研究终于发现,原来具有螺旋片状融蜡加热片的再热管装置,仍有不尽理想的地方,如该融蜡加热片32为环绕中心蒸汽管30的片状体,由中心蒸汽管传出的热量是由融蜡加热片32的中心以幅射状向外扩散出来,越接近再加热管3内缘壁面融蜡加热片32的面积越加扩大,热量的散失越快,因此融蜡加热片32接近中心蒸汽管30处的温度最高,接近再加热管3内缘面温度最低,而该温度最低处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蜡回收系统的再加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再加热管具有两层复合成中空型态的周壁,周壁的外侧缘面与蒸汽锅炉连通,另于再加热管内,设一融蜡输出管及一内部具有高温蒸汽的加热管,该融蜡输出管自脱蜡炉延伸设置,且其管壁上设有贯穿的喷孔,底端并呈密 封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荣
申请(专利权)人:刘兴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