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煤改电的常压蓄热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50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常压蓄热水池,包括循环水泵、蓄热水池、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位于蓄热水池内,板式换热器的用户锅炉侧通过一组桥接阀接入用户锅炉侧,在蓄热水池内设置有第一组喷淋管和第二组喷淋管,各组喷淋管包括主管和与主管相连通的位于主管两侧的支管,支管端部开设有进出水孔;循环水泵的一端与第一组喷淋管的主管连接,循环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水池侧板换入口,板式换热器水池侧板换出口连接第二组喷淋管的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蓄热水池的常压运行及蓄热水池能量的较大利用率。

A kind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heat storage pool for coal to electricity trans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煤改电的常压蓄热水池
本技术涉及节能、蓄能、电力调峰领域及热能工程等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改电的常压蓄热水池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得到解决,许多地区出现电力过剩现象,特别是“风电弃电”现象严重,夜间用电低谷电能更加得不到有效利用,结构性过剩尤为明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对发电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由于近年来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百姓的重视,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国家已明确取缔污染严重的小型燃煤锅炉,并提出“煤改电”“电能替代”等一系列政策。蓄能技术可以使用夜晚的低谷电期间进行蓄热,在白天的峰电期间放热,不但可以提高夜晚风电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节约供热成本,还可以均衡电网的负荷,提高电网的效率。目前已知的物质中,比热容较高且最容易获得的蓄热物质是水。因此,目前蓄热领域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进行蓄热,水蓄热、相变材料蓄热、高温材料蓄热。三种方案中,最可靠、建设成本最低的是水蓄热。水蓄热目前主要以高压水罐,或者巨型常压水罐为主,可以将能量储存到大量的水中实现蓄热。然而,两种实施方案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地表空间,无法在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实施,无论是高压水罐还是巨型常压水罐,底部均存在较大压力,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定期维护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常压蓄热水池,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常压蓄热水池,包括循环水泵、蓄热水池、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位于蓄热水池内,板式换热器的用户锅炉侧通过一组桥接阀接入用户锅炉侧,其特征在于,在蓄热水池内设置有第一组喷淋管和第二组喷淋管,各组喷淋管包括主管和与主管相连通的位于主管两侧的支管,支管端部开设有进出水孔;循环水泵的一端与第一组喷淋管的主管连接,循环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水池侧板换入口,板式换热器水池侧板换出口连接第二组喷淋管的主管。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组喷淋管为上部喷淋管,固定于常压蓄热水池的上部,第二组喷淋管为下部喷淋管,固定于常压蓄热水池的下部。循环水泵为能耐90℃以上高温的潜水泵。在水池侧板换出口处,桥接一个软水系统,用于蓄热池内软化水的补充。常压蓄热水池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本技术提供了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煤改电的常压水蓄热池,相比现有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蓄热池整体建设在地面以下,不占用地表面积,地表仍然可以设置绿地等其他设施。(2)通过换热器隔离锅炉用户侧和水池侧,解决了用户侧与水池侧压力不统一的问题。(3)喷淋式的进出水口,解决了蓄热池蓄热、放热时,局部热岛的问题,可以让蓄热池短时间内,整体均匀地蓄热、放热。()蓄热水池喷淋式进水口在底部,出水口在上部,在蓄热的时候,可以防止冷热水分层,整体水温均匀的上升,在放热的时候,加剧冷热水分层,增加放热的水温。附图说明图1为常压蓄热水池的工艺流程图图中标号说明:1:上部喷淋管,2:下部喷淋管,3:循环水泵,4:蓄热水池,5:板式换热器,6、7、8、9:桥接阀,10:软水系统,11:软水控制阀,12:板换热端,13:板换冷端,14:水池侧板换出口,15:水池侧板换入口,16:用户锅炉侧板换入口,17:用户锅炉侧板换出口,图中箭头为放热模式时,水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常压水蓄热池系统。所述水蓄热池系统,包括上部喷淋管1、下部喷淋管2、循环水泵3、蓄热水池、板式换热器5。喷淋管1、2由中间一个主管与两侧12个支管焊接而成,支管上面开进出水孔。循环水泵3的一端与上部喷淋管1的主管连接,循环水泵3的另一端连接到板式换热器5水池侧板换入口15,板式换热器水池侧板换出口1连接下部喷淋管2的主管。上部喷淋管1的各个支管端部为进水孔,方向朝上;下部喷淋管1的各个支管的端部为出水孔,方向朝下。在水池侧板换出口1处,桥接一个软水系统10,用于蓄热池内软化水的补充。水泵3为可以耐90度高温的潜水泵,泵体安装在一个碳钢制成的腔体中,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蓄热池底部,腔体连接上部喷淋管1主管。蓄热水池上盖为一个碳钢的钢板,进行保温处理,在泵体的位置开维修孔,方便维修潜水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5的用户锅炉侧,连接一组桥接阀6、7、8、9,而后接入用户锅炉侧。系统分蓄热、放热两个模式,由外部系统控制。蓄热时,水流从板换热端12进,从板换冷端13出;放热时,水流从板换冷端13进,从板换热端12出。在蓄热模式下,开启7、8阀,关闭6、9阀,开启循环水泵3,锅炉将水加热至100度由12流入,经过桥接阀之后,从板换入口16进入板换,加热蓄热池的水后,从板换出口17流出。水池侧从最顶上抽水进入板换加热,被加热的水由蓄热池的下部喷淋管进入蓄热池,蓄热池整体被均匀地加热。在放热模式下,关闭7、8阀,开启6、9阀,经过用户侧的低温回水由板换冷端13进入,从板换入口16进入板换,经过板换加热后,从17流出,用于用户侧输出热量。水池侧从最顶上抽热水进入板换加热,释放热量的冷水由蓄热池地下部喷淋管进入蓄热池,由于冷水密度大于热水,蓄热池中的水形成冷热分层的结构,增加放热时的水温,在第一遍循环之前,水温几乎不变,而后迅速下降。当需要加水时,打开软水控制阀11,停止循环水泵3,软水系统产生的软水会流入蓄热池中。以上系统的控制逻辑,使用PLC实现,实现系统蓄热、放热的自动化控制。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常压蓄热水池,通过板换隔离,实现了蓄热水池的常压运行;通过喷淋管的设计和换热器的旁通管设计,实现了蓄热水池能量的最大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煤改电的常压蓄热水池,包括循环水泵、蓄热水池、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位于蓄热水池内,板式换热器的用户锅炉侧通过一组桥接阀接入用户锅炉侧,其特征在于,在蓄热水池内设置有第一组喷淋管和第二组喷淋管,各组喷淋管包括主管和与主管相连通的位于主管两侧的支管,支管端部开设有进出水孔;循环水泵的一端与第一组喷淋管的主管连接,循环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水池侧板换入口,板式换热器水池侧板换出口连接第二组喷淋管的主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改电的常压蓄热水池,包括循环水泵、蓄热水池、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位于蓄热水池内,板式换热器的用户锅炉侧通过一组桥接阀接入用户锅炉侧,其特征在于,在蓄热水池内设置有第一组喷淋管和第二组喷淋管,各组喷淋管包括主管和与主管相连通的位于主管两侧的支管,支管端部开设有进出水孔;循环水泵的一端与第一组喷淋管的主管连接,循环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到板式换热器的水池侧板换入口,板式换热器水池侧板换出口连接第二组喷淋管的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蓄热水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成刘雷谷瑞林韩华余杨余建星刘俊雄雷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河北名郡恒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