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侠安专利>正文

一种防倾覆船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254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09
主要由外壳体、内壳体、铰接轴座及附件组成的一种防倾覆船体,其特征在于其外壳体是由船身构成的浮体,其外形可以是两个流线性船壳中间为空沿水线扣在一起的封闭体,内壳体是由船仓构成,外壳体上有铰接轴座,铰接轴座上有铰轴将内壳体铰接在外壳体上,内壳体如同钟摆悬挂在外壳体上,可横向或纵向摇摆,即使船形外壳体在水面倾覆时,也不影响使用,内壳体在引力作用下摆动到正常水平位置,在外壳体两侧铰接船翼可向外侧展开,船翼末端有纺锤或者水滴形形状浮筒,使得采用该结构制造的水面舰艇,不仅适应在波浪起伏的水面航行,尤其不怕翻倾的特点,在这科技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倾覆船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交通工具方面,提供水面使用的一种防倾覆船体。
技术介绍
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航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在海洋航运时,很容易受到各种海洋气候的影响,尤其风暴潮、海浪和台风灾害等,因此如何保持船舶在各种恶虐气候下的航行,人类社会在几千年来发展过程中获取大量宝贵经验和知识,各种制船技术日臻成熟,形成目前航行在世界各地江海湖河里各种各样无数的船舶,在学习这些先进技术及一种全地形防翻滚巡视探测器(专利申请号:2018112116473、专利申请号:2018112116473)基础上提出一种防倾覆船体,是将产生主要浮力的船身与船舱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采用悬挂方式为一体,作为水面上航行的一种船舶,特点是航行时减少颠簸、摇摆,不怕翻倾,且结构合理、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倾覆船体适用范围广,该结构可经过专项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生活中休闲、娱乐的各种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水上航行的一种防倾覆船体,本设计注重应用当今的前沿技术,为未来水面船只构建了一个技术框架侧重于机械机构设计,其目的在于设计出能够防止翻覆的船。本专利技术主要是由外壳体、内壳体、铰接轴座及附件组成,外壳体是由船壳组成的浮体,内壳体是由船仓组成,在外壳体上设有铰接轴座,铰接轴座上有铰轴将内壳体铰接在外壳体上,内壳体如同钟摆悬挂在外壳体中部纵轴线上横向摇摆,或者内壳体悬挂在外壳体中部横轴线上纵向摇摆。外壳体为浮体,其形状沿着水线对称扣合在一起的同样流线型的船底部分,如V型艇身,这样无论那一面在水里均满足水流阻力小、稳定性好,且外壳体中部为空,在外壳体水线纵向轴向设有铰接轴座,或横向轴向有铰接轴座,内壳体上有轴插入铰接轴座中,内壳体如钟摆悬挂在外壳体上;也可采用单个悬轴,既外壳体后端中部有轴孔,内壳体前端有轴,插入外壳体轴孔中可转动,这样可以扩大内壳体径向尺寸,增加船舱的高度和吃水深度;外壳体也可为双船体,内壳体悬挂在外壳体双船体的连接架上。可在外壳体两侧铰接船翼,形状如飞机机翼,船翼沿着外壳体两侧向外侧展开,提高船行驶时的上升力,船翼末端有浮筒,减小船体的横摇;或采用连杆方式,是在船体两侧设有轴座,连杆一端铰接在船体两侧设置的轴座上另一端铰接有浮筒,连杆高于水面,以减少行驶的水阻力。浮筒可做成纺锤或者水滴形形状;浮筒内部部分作为发动机舱、燃料舱,螺旋桨有尾部伸出;也可采用喷水方式推动船行驶,既喷口设置在尾部方向朝后。可在铰接轴座的铰轴套有涡轮,轴座对应固定有蜗杆,来控制悬挂在外壳体上内壳体转动,这样通过主动方式让内壳体转动到水平位置。附图说明附图1,本专利技术主视图附图2,本专利技术俯视图附图3,本专利技术侧视图附图4,本专利技术示意图附图5,本专利技术船翼式俯视图附图6,本专利技术船翼式折叠后俯视图附图7,本专利技术单悬轴式主视图附图8,本专利技术单悬轴式俯视图附图9,本专利技术连杆式主视图附图10,本专利技术连杆式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实例中,1.外壳体、2.内壳体、3.铰接轴座及附件组成,其外壳体(1)是由船壳组成的浮体,其外形是两个相同流线性船壳沿水线的对称体,其中间为空,内壳体(2)是由船仓组成,在外壳体(1)上有铰接轴座(3),铰接轴座(3)上用轴将内壳体(2)铰接在外壳体(1)上,使得内壳体(2)如同钟摆悬挂在外壳体(1)内横摇,通过引力作用保持内壳体(2)为水平,船形外壳体(1)在水面倾覆时,导致另一面在水里,内壳体(2)则在重力作用下摆动到正常水平位置,或在外壳体(1)有挡块,利用内壳体(2)摆动的偏心作用内壳体(2)压在外壳体(1)挡块上,挪转动船形外壳体(1),让船形外壳体(1)翻转回来,外壳体(1)内形成隔舱,一些内部填充轻质材料,如泡沫材料,另一些作为储藏室,这样即使是外壳体(1)表面破损漏水,也不会占据隔舱,使得整个船沉没,图2为俯视图,图3为侧视图,图4为示意图。图5实例中,为本专利技术船翼式,是在外壳体(1)两侧铰接船翼,可沿着外壳体(1)两侧向外打开,船翼末端有浮筒,可做成纺锤或者水滴形形状,内部部分作为发动机舱、燃料舱,螺旋桨有尾部伸出,可通过两个发动机的推力大小控制该实例的转向与启停,图6为本实例折叠后俯视图。图7实例中,为本专利技术单悬轴式,外壳体(1)后端中部有轴孔,内壳体(2)前端有轴,插入外壳体(1)轴孔中可转动,这样可以扩大内壳体(2)径向尺寸,增加船舱的高度和吃水深度,图7为主视图,图8为俯视图。图9实例中,为本专利技术连杆式,是在外壳体(1)船身两侧分别设有两组轴座,轴座上铰接有连杆,连杆另一端铰接有浮筒,组成平行连杆,可以在船体侧面向外转动,让浮筒远离船体,以此增大船体横向尺寸,不用时收在外壳体(1)两侧,连杆高于水面,以减少行驶的水阻力,该结构对于大型舰船来说,尤其在风浪大的情况下,大大减小舰体横摇,保持舰体的平稳,不用时将浮筒收在舰体两侧,如用于起降飞机的航空母舰,图9为主视图,图10为俯视图。本专利技术可制成救生艇,是将外壳体(1)做成一个环形,内壳体(2)为座椅,下端可固定有纺锤或者水滴形形状浮筒为一体,内部部分作为发动机舱、燃料舱,螺旋桨有尾部伸出,通过发动机的推力大小实现启停,在外壳体(1)环上设有横向轴座,用轴与内壳体(2)为座椅侧面铰接,内壳体(2)在外壳体(1)环内摇动,来作为水面救生设备用,座椅为可折叠的,容易放置。本专利技术作为一种船体方案,是将产生主要浮力的船身与船舱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这样能够很好隔离水面波动对船舱的影响,该结构使得船体在行驶中,有着良好平顺性,并保障有足够的抗倾覆性,而带有船翼、浮筒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制造的舰艇,不仅适应在波浪起伏的水面航行,尤其不怕翻倾的特点,还有靠港后转回浮筒,将浮筒收在船体两侧减小舰艇体积的优点,在这科技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采用该结构来制造水面舰艇,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倾覆船体是由外壳体(1)、内壳体(2)、铰接轴座(3)及附件组成,外壳体(1)是由船身构成的浮体,内壳体(2)是由船仓构成,在外壳体(1)上设有铰接轴座(3),铰接轴座(3)上有铰轴将内壳体(2)铰接在外壳体(1)上,内壳体(2)如钟摆悬挂在外壳体(1)内,内壳体(2)横向摇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倾覆船体是由外壳体(1)、内壳体(2)、铰接轴座(3)及附件组成,外壳体(1)是由船身构成的浮体,内壳体(2)是由船仓构成,在外壳体(1)上设有铰接轴座(3),铰接轴座(3)上有铰轴将内壳体(2)铰接在外壳体(1)上,内壳体(2)如钟摆悬挂在外壳体(1)内,内壳体(2)横向摇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倾覆船体,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外形可以是两个流线性船壳沿水线扣在一起,或两船壳相同扣在一起的对称体,外壳体(1)中间为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倾覆船体,其特征在于外壳体(1)后端中部有轴孔,内壳体(2)前端有轴,插入外壳体(1)轴孔中可转动的单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倾覆船体,其特征在于在外壳体(1)上设有铰接轴座(3)在外壳体(1)横向,内壳体(2)悬挂在外壳体(1)内,内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静宇胡钧赫马侠安
申请(专利权)人:马侠安胡静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