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225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车辆设有连接构件(15;16),其被构造成连接车载装置(4)、悬架构件(7)以及车身框架(20)。连接构件(15;16)包括:第一固定装置(70;75),其被固定至所述悬架构件(7);第二固定装置(72、73;77、78),其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0;75)相比更靠近所述蓄电装置,并且被固定至所述车身框架(20);以及第三固定装置,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0;75)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72、73;77、78)之间,并且被固定至所述车载装置(5)。所述连接构件(15;16)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70;75)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72、73;77、78)之间的部分被构造成当外力被施加到所述连接构件(15;16)时向下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本非临时申请基于2018年11月2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218238号,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经提出了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从例如被安装在地面上的电力传输装置向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力接收装置传输电力的各种系统。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18-086906号中所述的电力接收装置被安装在悬架构件上。悬架构件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的两个边梁、被布置在每个边梁的前端上的前横梁以及被布置在每个边梁的后端上的后横梁。电力接收装置被布置在由两个边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形成的空间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增加车辆的EV可行驶距离,近年来,电池尺寸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为了确保车室空间,例如,通常将大型电池安装在地板面板的下表面上。电力接收装置接收到的电力被供给到电池。电池和电力接收装置通过线束等连接在一起,并且为了缩短线束的长度,电池和电力接收装置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例如,电池可被布置在车辆的中心位置处,并且电力接收装置可被布置在电池的前面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前悬架构件被设置在车辆的底表面上的前部位置处,并且电力接收装置可被固定到前悬架构件。假设当电力接收装置被固定到前悬架构件并且电池被布置在车辆的中心位置处时,车辆遭遇正面碰撞。在这种情况下,电力接收装置可能会由于来自正面碰撞的冲击力而向后移动,并且撞入电池从而损坏电池。另一方面,当电池被布置在车辆的中心位置处并且电力接收装置被布置在电池的后方的位置处时,在车辆遭遇后方碰撞时,将发生相同的问题。已经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在车辆的底表面上设有电力接收装置和蓄电装置,并且被构造成防止电力接收装置在正面碰撞或后方碰撞时撞入蓄电装置而损坏蓄电装置。根据本公开的车辆包括:车身框架;悬架构件,所述悬架构件被固定至车身框架;车载装置,所述车载装置被固定至悬架构件;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被构造成将车载装置固定至悬架构件;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被布置于在车辆纵向方向上与车载装置相邻的位置处;以及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布置成与固定构件相比更靠近蓄电装置,并且被构造成连接车载装置、悬架构件和车身框架。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被固定至悬架构件;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被定位成与第一固定装置相比更靠近蓄电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被固定至车身框架;以及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位于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固定装置被固定至车载装置。连接构件的位于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部分被构造成当外力被施加到连接构件时向下弯曲。根据上述车辆,当车辆遭遇纵向方向上的碰撞时,连接构件的位于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部分向下弯曲。由于车载装置被固定到弯曲部,所以车载装置位移以便向下移动。因此,即使车载装置由于来自碰撞的冲击力而在纵向方向上移动,也可以防止车载装置撞入蓄电装置中。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被定位成与第一固定部分相比更靠近蓄电装置,并且在连接构件中,位于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的部分的刚性比位于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一固定装置之间的部分的刚性高。根据上述车辆,位于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部分的刚性较高,从而可以防止该部分被来自碰撞的冲击力压碎。由此,当在碰撞时施加冲击力时,该部分可以有利地变形以向下弯曲。当结合附图时,本公开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下文对本公开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无线充电系统1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车辆2的局部底表面的底视图;图3是示出悬架构件7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悬架构件7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侧构件21和22、悬架构件7、电力接收装置4以及连接构件15和16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示出连接构件15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连接构件16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在车辆2遭遇正面碰撞之前的悬架构件7、电力接收装置4和连接构件15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在车辆2遭遇正面碰撞之后的悬架构件7、电力接收装置4和连接构件15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在车辆2遭遇正面碰撞之后的悬架构件7的平面图;并且图11是示出处于弯曲状态下的连接构件15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考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车辆。在图1至图11中所示的构造中,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不重复其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在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与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特征相对应时,可能对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特征在组件之后加括号。图1是示意性示出无线充电系统1的平面图。无线充电系统1包括车辆2和电力传输装置3。车辆2包括电力接收装置4、蓄电装置5、地板面板6、悬架构件7,一对前轮8以及一对后轮9。地板面板6和悬架构件7被布置在车辆2的底表面上。地板面板6被布置在车辆2的中心位置处,悬架构件7被布置在地板面板6的前方的位置处。例如,悬架构件7被布置在一对前轮8之间。蓄电装置5被安装在地板面板6的下表面上,电力接收装置4被安装在悬架构件7的下表面上。电力传输装置3例如被安装在地面上,并且电力传输装置3被连接至外部电源10。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电力传输装置3配备有电力传输线圈,并且当交流电流流过电力传输线圈时,在电力传输线圈的周围形成电磁场。电力接收装置4还配备有图中未示出的电力接收线圈,电力接收线圈通过在电力传输线圈的周围形成的电磁场来接收电力。图2是示出车辆2的局部底表面的底视图。如图所示,车辆2包括连接构件15和16、车身框架20以及外部构件25。车身框架20包括地板面板6、侧构件21、侧构件22以及前横梁23。外部构件25包括例如轮胎壳体26和轮胎壳体27。侧构件21和侧构件22被形成为在车辆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侧构件21被布置在车辆2的左侧上,侧构件22被布置在车辆2的右侧上。前横梁23被布置在车辆2的前端上,并且被构造成连接侧构件21和22。悬架构件7被布置在地板面板6的前方的车辆2的前部处。连接构件15和16被构造成连接悬架构件7、车身框架20和电力接收装置4。图3是示出悬架构件7的透视图。悬架构件7包括后子框架30和前子框架31。后子框架30包括后横梁32、子边梁33和子边梁34。后横梁32被构造成在车辆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后横梁32由诸如铝合金之类的轻金属材料通过压铸形成,以具有在横截面上从车身向下敞开的开口形状。子边梁33被连接至后横梁32的右端,并且被构造成朝向车辆2的前侧延伸。子边梁34被连接至后横梁32的左端,并且被构造成朝着车辆2的前侧延伸。子边梁33和34被形成为向下开口。在车辆宽度方向W上,后横梁32的一端设有连接孔38,后横梁3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包括:/n车身框架;/n悬架构件,所述悬架构件被固定至所述车身框架;/n车载装置,所述车载装置被固定至所述悬架构件;/n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车载装置固定至所述悬架构件;/n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被布置于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所述车载装置相邻的位置处;以及/n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固定构件相比更靠近所述蓄电装置,并且被构造成连接所述车载装置、所述悬架构件和所述车身框架,/n所述连接构件包括:/n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被固定至所述悬架构件;/n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被定位成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相比更靠近所述蓄电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被固定至所述车身框架;以及/n第三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之间,并且所述第三固定装置被固定至所述车载装置,/n所述连接构件的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部分被构造成当外力被施加到所述连接构件时向下弯曲。/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1 JP 2018-2182381.一种车辆,包括:
车身框架;
悬架构件,所述悬架构件被固定至所述车身框架;
车载装置,所述车载装置被固定至所述悬架构件;
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车载装置固定至所述悬架构件;
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被布置于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所述车载装置相邻的位置处;以及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固定构件相比更靠近所述蓄电装置,并且被构造成连接所述车载装置、所述悬架构件和所述车身框架,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被固定至所述悬架构件;
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木原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